2018年《传染病学内科主治医师》诊疗技术与常规:包虫病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12-19
中包虫病
【诊断要点】
1. 流行病学:有在包虫病流行区生活,与犬有密切接触,或从事狐皮加工等职业者均可能受染,也可因与羊接触而受染。
2. 临床表现:患者受感染至发病的潜伏期可长达10~20年或更长。患者可多年无症状,或因上腹包块或肺部阴影常在无意中或体格检查时偶然发现。包虫病病变包括因囊肿占位性生长压迫邻近组织器官及或囊液中异性蛋白引起的过敏反应。
(1) 压迫性病变:
1) 肝包虫病:最常见,约占75~80%,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部无痛性肿块、表面光滑、质坚硬,极少数病人叩诊时可触到包虫震颤。包虫囊向上生长可致膈肌升高,活动受限,或压迫胆总管引起黄疸,或压迫门静脉引起门脉高压症。肝包虫病尚可并发感染(16~27%)或破裂,则其表现酷似肝脓肿、胸膜炎或发生过敏性休克。若为泡型肝包虫病则肿大之肝脏质坚,表面有结节,因其病变呈浸润性生长,酷似恶性肿瘤,容易扩散至邻近器官,故有恶性包虫病之称。
2) 肺包虫病:占8.5~14.5%,右肺及下中叶较多见。早期无症状或仅在X线胸透时发现。包虫囊较大则可引起胸痛、咳嗽、痰血乃至大咯血或咯出大量水样囊液与粉皮状角皮层碎片。继发感染时,患者有发热、咯脓痰等症状。
3)脑包虫病:发病率在1%左右,多见于儿童,大多伴肝与肺包虫病。表现为颅内压增高或癫痫发作。
(2) 过敏反应:如包虫囊肿因继发感染或外伤或不慎穿刺致破裂,大量囊液迅速进入胸、腹腔、气管等处,抗原性极强的异体蛋白引起过敏反应,乃至过敏性休克。
3. 实验室检查
(1) 血象:约半数病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 影像学检查
1) B型超声检查:囊型包虫病超声图像为:囊壁回声部分或全部呈双层结构;包囊底部有成堆的棘球蚴“囊砂”的强光点,均匀或大小不等的园形暗区;钙化包囊则可见外囊肥厚呈“蛋壳”状边缘;如合并感染则回声不均,边界粗糙等表现。B超检查简捷、无损伤,且准确率高,有助诊断。
2) X线检查:肺包虫病患者X线胸片可见大小不一,弧立或多个圆形或椭园形边介清晰,均质的阴影。如囊腔与气管相通,气体进入囊内,可出现如“手握球征”、“镰刀征”、“水上浮莲征”、“日环蚀征”、“游动团块征”等特征性影像。脑包虫病颅脑平片可见颅内压增高征。
3) CT检查:肝、脑、肺包虫病例CT扫描可见边缘光滑、均质、低密度单房或多房病灶,对诊断有重要诊断价值。若为肝泡型包虫病的CT显像为肝内边界模糊低密度区,不均匀;增强后轮廊较清楚且可见病灶周围有小囊泡;常见簇集性斑点状钙化影,散布于病灶内或围绕在液化坏死区周围。
4) MRI检查:近年来始用本病诊断,其价值尚待进一步探索。
4. 免疫学检查
(1) 包虫抗原皮内试验(casoni test)用包虫囊液抗原0.1~0.2ml皮内注射,15~20分种后局部如出现红色血疹或伪足即为阳性;12~24小时后继以皮下红肿与硬结(延迟反应)。该试验操作简便、快速,阳性率在90%以上。因与结核病、囊虫病和肺吸虫病有交叉反应,故仅可提示包虫感染。
(2) 血清免疫学试验
1)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包虫病人血清抗体,阳性率80~96%。尚有琼脂扩散,间接血凝等法。
2) 近年来用斑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达95.7%以上。
【鉴别诊断】
肝囊型包虫病应与多囊肝、肝血管瘤、非寄生虫性单发肝囊肿、肾盂积水、卵巢囊肿、肝脓肿等鉴别。肝泡型包虫病应与原发性肝癌、结节性肝硬化等相鉴别,包虫病病程长,病情相对稳定,短期内不显恶化趋势此与肝癌截然不同,且AFP几乎全阴性,鉴别意义大。肺包虫病应与肺囊肿、结核瘤、肺脓肿等区别,肺泡型包虫病尚可误诊为恶性肿瘤肺转移,应予注意。脑包虫病应别于颅内肿瘤。
【 治疗原则 】
1. 手术治疗:巨大的肝囊型包虫采用手术摘除,仍是重要的治疗方法。手术前后应服用阿苯达唑,以杀死囊内原头蚴,可防止播散与复发。手术时先抽尽囊液,切开囊腔取尽子囊,并将内囊摘除。手术时不宜注射甲醛溶液,因有并发硬化性胆管炎的可能。必须指出,包虫囊肿诊断性穿刺应绝对禁止,因可造成种植转移或囊液外溢诱发过敏性休克。
2. 药物治疗:主要适应证为:播散性继发腹膜或胸膜多发性包虫囊肿、多器官或同一器官多发性包虫囊肿、手术复发不能耐受或拒绝再次手术者、广泛病变缺乏根治机会者。
(1) 阿苯达唑:是WHO推荐的抗包虫的首选药物。目前用药剂量为每天10~20 mg/kg,分二次口服,连服30天为一疗程,疗程数可从2至3个~30个,疗程间可间歇2~4周或不间断连续服用。这种大剂量、长疗程法是近年包虫病药物治疗的重要进展,虽然安全,但对肝脏及造血系统的毒性作用仍需进一步观察。由于该药有致畸作用,故孕妇禁用。
(2) 吡喹酮:剂量为成人每天25~50 mg/kg,分三次口服,10~30天为一疗程,一般可用三个疗程,病人耐受良好。
(3) 甲苯达唑:成人剂量每次600mg,每天三次,连服四周为一疗程,一般需3~4个疗程。疗程间隔为1~2周,虽有一定疗效,现逐步被阿苯达唑取代。
【 预 防 】
1. 控制传染源:广泛宣传养狗的危害性,捕杀野狗。牧羊狗、警犬等应予登记,定期检疫,并定期服用吡喹酮,剂量为15~20 mg/kg,一次顿服。
2. 切断传播途径: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和未熟食物。儿童尤应避免与狗密切接触。加强屠宰场的监管,不得将病羊的生内脏喂狗,应将其深埋或烧毁。避免犬在羊舍随意活动,防止犬粪污染饲料和羊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