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资格考试

导航

卫生资格考试《呼吸内科诊疗常规》:缺铁性贫血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9-01

缺铁性贫血

【概述】

缺铁性贫血(IDA)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贫血,在育龄妇女和婴幼儿中发病率最高。缺铁性贫血是指体内贮存铁消耗殆尽,红细胞生成受到影响发生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将缺铁性贫血分为缺铁(或贮存铁缺乏)期、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和缺铁性贫血三期。

【病因】

主要是慢性失血(如痔疮、胃十二指肠溃疡、胃肠道肿瘤、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偏食习惯、膳食结构不合理、生长发育迅速而铁补充不足以及妊娠、月经过多。

【临床表现】

1.贫血症状:

头晕、头痛、乏力、易倦、眼花、耳鸣,活动后心悸、气短。

2.非贫血的症状:

儿童生长发育迟缓,智力低下,行为异常,异食癖。

3.体征:

皮肤苍白、毛发干枯、无光泽、易折。指甲扁平、易裂,严重者可呈现匙状甲(反甲),舌炎。

【实验室检查项目】

1.血常规及网织红细胞、血型。

2.血清铁+转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

3.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

4.血清铁蛋白。

5.骨髓涂片及铁染色(必要时)。

6.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必要时),红细胞铁蛋白(必要时)。

7.大便潜血、虫卵。

8.胃肠道钡餐或胃镜检查(必要时)。

9.妇科检查(月经过多的患者)。

10.肝、肾功能。

【诊断标准】

1.存在缺铁性贫血的病因、症状、体征。

2.实验室检查

(1)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Hb<120g/L(男) Hb<110g/L(女) Hb<100g/L(孕妇)。MCV(红细胞平均体积) <80 fl,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 <27pg,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310g/L,血片中红细胞大小不一,小者多见,形态不规则,出现少数椭圆形、靶形和不规则形红细胞,红细胞中心淡染区扩大,甚至变成狭窄环状,网织红细胞多数正常,急性失血时可暂时升高。

(2)骨髓象 骨髓显示细胞增生活跃,主要为幼红细胞增多,幼红细胞体积较小、胞浆发育不平衡。骨髓涂片铁染色显示骨髓小粒或团块中可染铁(细胞外铁)消失,铁粒幼细胞少于15%。

(3)血清铁蛋白(SF)<12ug/L。

(4)血清铁(SI)<8.95umol/L(50ug/dL),总铁结合力(TIBC)>64.44umol/L(360ug/dL),转铁蛋白饱和度(TS)<15%。

(5)红细胞游离卟啉铁(FEP) >3.0ug/gHb。

(6)有明确的缺铁病因,用铁剂治疗有效。 符合上述1~6条中任2条以上者可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去除造成缺铁的病因,补充铁剂,恢复血红蛋白及铁贮存。

1.去除病因

营养知识教育和治疗基础疾病,包括:⑴防治寄生虫病,如驱除钩虫等。⑵治疗慢性胃肠疾患。⑶积极治疗慢性失血。

2.补充铁剂

(1)口服铁剂:根据缺铁程度用铁剂治疗,每天口服元素铁150~200mg,口服制剂有枸橼酸铁铵(含铁20%)10%溶液;硫酸亚铁(含铁20%);富马酸铁(含铁30%);服用后反应强烈的患者可用刺激性小的葡萄糖酸亚铁(含铁11%~12%)或琥珀酸亚铁等。注意副作用,控制剂量与疗程,以免毒性反应。同时服用维生素C 以促进铁的吸收。服用铁剂后,患者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7~10天左右达高峰,血红蛋白多在治疗2周后开始升高,1~2个月后恢复正常。血红蛋白恢复正常后,仍应继续服用2~4周,以后半量服用2~3月,以补足铁的贮存量,待铁蛋白正常后停药。

(2)注射铁剂:腹泻、恶心、呕吐或其他原因不能口服时,可用右旋糖酐铁(含铁50mg/ml),深部肌注,首剂50mg,以后100mg,深部肌肉注射,1次/日或1次/隔日。所需注射总剂量(mg)=[150-患者血红蛋白(g/L)]×体重(kg)×0.3,分次使用。亦可用山梨醇枸橼酸铁复合物(含铁50mg/ml)肌注。含糖氧化铁静脉注射(含铁20mg/ml),应谨防静脉炎。注射铁剂的副作用较多且严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①不能耐受口服铁剂;②原有消化道疾病,口服铁剂加重病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等;③消化道吸收障碍,如胃十二指肠切除术后;④因治疗不能维持铁平衡,如血液透析。

(3)输血:缺铁性贫血一般不需要输血,仅在患者出现严重贫血而又有不易控制的出血或组织明显缺氧时应用。

3疗程:血象恢复正常后,血清铁蛋白>30~50ug /L时再停药。

【疗效标准】

1.治愈:血红蛋白恢复正常,MCV>80fl,血清铁及铁蛋白、FEP均恢复正常。贫血病因消除。

2.有效:血红蛋白增高>20g/L,其他指标部分恢复。

3.无效:四周治疗血红蛋白较治疗前无改变或反而下降。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