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内科诊疗技术:自发性气胸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8-22
中【 病史采集 】
1.易患因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胸膜下小疱、干酪性肺炎、肺脓肿、支气管肺癌等肺实质病变破入胸膜腔,使用持续正压人工机械通气吸气压过高时;也有既往肺部无明显病变者。
2.诱因:
(1) 多数无明显诱因。
(2) 持重物等用力动作。
(3) 大笑或剧烈咳嗽。
3.症状:
(1) 胸痛。
(2) 呼吸困难。
(3) 咳嗽。
(4) 紫绀。
(5) 虚脱、意识不清或休克。
【 物理检查 】
1.气管(和心脏)移位。
2.胸廓饱满。
3.呼吸运动减弱。
4.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
5.叩诊呈鼓音。
6.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 辅助检查 】
1.胸部X线检查。
2.胸腔压力测定。
3.胸腔镜检查。
【 诊断要点 】
1.病史:
(1) 气胸发生前可有剧烈咳嗽或持重物等用力动作,但多数无明显诱因。
(2) 发病急骤,突然胸痛、气短和刺激性咳嗽。
(3) 发病缓慢者胸痛、咳嗽症状不明显,甚至无自觉症状,仅在胸部X线透视时发现。
(4) 张力性气胸可引起严重的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出现紫绀和虚脱,严重者意识不清和休克。
2.体征:
(1) 患侧胸廓饱满,呼吸运动减弱。
(2) 患侧叩诊呈鼓音。
(3) 患侧语颤和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4) 大量气胸时气管、纵隔、心脏向健侧移位。
(5) 左侧气胸或纵隔气肿者,听诊有Hamman征。
3.器械检查:
(1) 胸部X线检查:气胸部位透光度增高,无肺纹理。肺组织被压向肺门处。在萎陷肺的边缘,脏层胸膜呈纤细的发线影。
(2) 胸腔压力测定:可鉴别气胸类型。
(3) 胸腔镜检查:可窥视胸膜有无破口,粘连及胸膜上肺大疱。
【 鉴别诊断 】
1.急性心肌梗塞。
2.肺栓塞。
3.阻塞性肺气肿和肺气肿大疱。
【 治疗原则 】
1.排气治疗:及时排气,使肺及早复张。肺萎陷大于20%者,可每日或隔日抽气一次,每次抽气以不超过800ml为宜。
排气方法有:
(1) 简易排气法:在病情危重,无专用设备的情况下, 可用100 ml注射器,在患侧锁骨中线第二肋间穿刺排气。或用一粗注射针,在其尾部扎上橡皮指套,指套末端剪一小口,插入胸腔排气。
(2) 人工气胸箱抽气:可先测胸腔内压力,决定抽气量,一般抽气至胸内压保持负压。
(3) 水封瓶闭式引流:主要用于开放性气胸及高压性气胸。引流管至水面以下1~2cm。直到引流管不再排气,肺已完全膨胀时,将引流管夹住,再观察1日无变化即可拔管。
(4) 负压吸引水封瓶闭式引流:适用于高压性气胸、开放性气胸及液气胸。在水封瓶排气管中安装一个压力调节瓶调节负压。压力调节管下端离水面8 ~12cm。水封瓶要放置在低于患者胸腔的地方,以免瓶内的水反流入胸腔。
2.复发性气胸的治疗:除水封瓶引流或负压排气外,可在肺脏快要全部复张时进行胸膜粘连。用50%葡萄40ml+ 2%普鲁卡因4ml+抗生素(四环素0.5g)经引流管胸腔内注射,并转动体位,每2~3日给药一次,直至无气泡逸出。20%灭菌滑石粉混悬液10ml胸腔内注射。多次复发还可外科手术。
3.血气胸的治疗:抽气排液,或作低位肋间切开水封瓶闭式引流。内科治疗无效时剖胸手术止血。
4.慢性气胸的治疗:支气管胸膜瘘持续存在,气胸维持3个月以上,称慢性气胸。可行剖胸探查,外科手术治疗。
5.纵隔气肿的治疗:及时治疗气胸,吸入95%氧气以加大纵隔内氧气的浓度,加速纵隔和皮下气肿的吸收。如病情严重,出现上、下腔静脉压迫征像可作胸骨上窝穿刺或皮肤切开排气。
【 疗效标准 】
1.治愈:临床症状如胸痛、咳嗽、呼吸困难消失,气胸体征消失;X线检查示肺脏完全复张,各项并发症均已治愈。
2.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气胸体征基本消失;X线检查示肺脏大部复张,肺萎陷小于20%。
3.未愈:未达到上述标准,或出现支气管胸膜瘘者。
【 出院标准 】
凡达到临床治愈或好转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