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主治考试辅导:肾脏疾病总论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8-10
中(一)肾脏疾病的症状
1.急性肾炎综合征以突起的血尿、蛋白尿、少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为表现,其中血尿为必备。严重少尿、高血压、肾功能减退者可以伴发充血性心力衰竭、浮肿、水钠潴留及酸碱平衡失调,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等症状。如上述症状持续4—8周以上,病情不断恶化,则可能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2.肾病结合征主要表现为浮肿,大量蛋白尿(>3.5g/d)低蛋白血症(<30g/L)水肿及高脂血症等。大量蛋白尿和低蛋白血症为诊断必需。
3.高血压可见隐匿存在,也可发生急性症状,包括头痛、视力模糊、抽搐、心力衰竭等。肾脏疾病引致高血压有两大类:①肾血管病变所致,血压常甚高,常演进为急进性高血压。主要因狭窄肾动脉分泌过多肾素所致。②肾实质性血压,多为双侧肾小球、肾小管病变、慢性肾盂肾炎等引起。
4.无症状性尿异常表现为持续性蛋白尿和(或)血尿。无高血压、水肿或氮质血症。以后出现高血压,肾功能也逐渐减退,最终出现慢性肾衰竭。
5.慢性肾功能衰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肾小球滤过率已有下降,表现为贫血、夜尿,血肌酐、血尿素氮、血磷升高,血钙下降和双肾体积缩小等。为各种肾脏病持续发展的共同转归。
6.尿频—排尿不适综合征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征,可伴脓尿或菌尿等。
(二)肾脏疾病的检查
1.尿常规检查
(1)蛋白尿每日尿蛋白持续超过150mg称蛋白(Pro)尿。一般可分为下列五类:
1)肾小球性蛋白尿多是由于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原尿中蛋白超过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以分子量较小的白蛋白为主。
2)肾小管性蛋白尿肾小管疾病时,蛋白质重吸收障碍。
3)溢出性蛋白尿血中异常蛋白增多,肾小球滤过不能全被肾小管重吸收。见于多发骨髓瘤、血管内溶血性疾病等。
4)分泌性蛋白尿主要为尿中IgA排泄增多。见于肾小管受炎症或药物刺激。
5)组织性蛋白尿因组织遭受破坏后而释出。生理性者可见于:①体位性(直立性)蛋白尿:保持直立或脊柱前凸位置时发生机会较多;②功能性蛋白尿:包括运动、发热、过冷、过热、交感神经兴奋等因素引起的蛋白尿。
(2)血尿尿常规检查沉渣中每高倍视野超过3个红细胞为显微镜下血尿。正常人尿沉渣计数,12小时排出的红细胞应少于50万。尿外观呈洗肉水样血样有血微块称肉眼血尿。引起血尿的原因如下:
1)全身性疾病:包括血液病(如白血病)、感染性疾病(如流行出血热)、心血管疾病(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结缔组织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药物(如磺胺药、水杨酸类及抗凝药)等。
2)尿路邻近器官疾病:如急性阑尾炎、急或慢性盆腔炎、结肠或直肠憩室炎症、恶性肿瘤以及其他疾病侵及或刺激尿路时。
3)肾及尿路疾病:各型肾炎、肾基底膜病、肾盂肾炎、多囊肾、肾下垂、泌尿道结石、结核、肿瘤以及血管病变等。
(3)管型尿正常人尿中偶见透明管型,若12h尿沉渣计数管型超过5000个,镜检出现大量或出现其他类型管型称管型尿。
宜采集清晨标本做检查。若有细胞管型或较多的颗粒管型与蛋白尿同时出现,则临床意义较大。白细胞管型是活动性肾盂肾炎的特征,红细胞管型则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急性活动期,上皮细胞管型主要见于肾病综型合征;在肾衰竭时,可见到在集合管中形成的宽而短的管型,称为肾衰管型。(各种管型的临床意义要牢记)
(4)白细胞尿一般在尿沉渣检查时,白细胞超过5个/每高倍镜视野为异常,或新鲜尿液WBC计数1h超过40万,12h超过100万。在各种泌尿系统器官炎症时均可出现,且可受邻近组织的影响。
2.肾功能测定,往往肾脏病后期才出现肾功能试验异常。
(1)清除率测定,内生肌酐清除率测定,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功能。
(2)肾血流量测定临床上常应用对氨马尿酸法。
(3)其他辅助检查尿液培养,尿路平片,静脉和(或)逆行肾盂造影,膀胱镜检查等。
(三)肾脏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原则
肾脏疾病除病因诊断外,需作病理诊断,功能诊断,比较确切反映疾病性质和程度。症状的严重程度不一定与肾功能损害程度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