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主治医师考试章节练习题:造血系统疾病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1-07-31
中1、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主要治疗是
A.激素
B.无特殊治疗
C.抗生素
D.抗病毒
E.化疗
[答案]A
[解析]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最常用方法,主张早期应用,疗程尚无一致意见。
2、确诊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诊断手段是
A.X线胸片
B.淋巴结活检
C.腹部CT
D.骨髓检查
E.临床表现
[答案]B
[解析]淋巴结活检是诊断本病的重要依据。
3、考虑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诊断主要依据
A.乳酸脱氢酶升高
B.血清了-球蛋白增高
C.顽固性发热、淋巴结肿大等临床表现
D.血沉增高
E.反应蛋白升高
[答案]C
[解析]诊断要点1.顽固性发热而抗生素治疗无效。2.颈或腋下及其他部位淋巴结肿大,轻度肝脾大。3.一过性白细胞减少。临床有上述三项可疑本病。4.淋巴结活检符合上述病理改变者可确诊。
4、下述哪一项是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的病理改变特征
A.有绿色瘤样改变
B.病变区域为渗出性病变
C.淋巴结反应增生伴有坏死和吞噬现象
D.淋巴结充血水肿伴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E.病变区域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答案]C
[解析]病理改变:受累淋巴结以皮质和副皮质区受累为主,吉姆萨染色呈灰色。光镜下可见以下特征:①增生:受累区域呈反应性增生,可见到组织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样单核细胞、免疫母细胞和小淋巴细胞等5种细胞;②坏死:淋巴结呈大片或小灶状凝固性坏死;③吞噬现象:坏死边缘带可见成片的组织细胞增生、吞噬碎片和核碎裂,无中性粒细胞浸润,浆细胞减少。另约5%表现为黄色瘤样改变。
5、再生障碍性贫血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原理是
A.再障有造血干祖细胞缺陷
B.再障有造血微环境损伤
C.再障有机体免疫功能紊乱
D.再障有血细胞DNA合成障碍
E.再障有病原微生物抑制造血
[答案]C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采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是因为有机体免疫功能紊乱。
6、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与下列哪些因素的关系不显著
A.化学物质
B.饮食习惯
C.电离辐射
D.生物因素
E.药物
[答案]B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与化学物质、电离辐射、生物因素、药物等相关。
7、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时,以下哪个指标符合
A.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 对值减少
B.脾脏肿大
C.骨骼压痛
D.淋巴结肿大
E.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减少
[答案]A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 对值减少。
8、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生主要涉及
A.骨髓造血功能障碍
B.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
C.造血原料不足
D.失血过多
E.红细胞破坏过多
[答案]A
[解析]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组由多种病因所致的骨髓功能障碍,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
9、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生与下列哪些因素的关系不显著
A.生物因素
B.药物
C.化学物质
D.饮食习惯
E.电离辐射
[答案]D
[解析]再障分为原发性(特发性)再障和继发性再障,前者原因未明,后者的原因有: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化学因素,药物如氯霉素、四环素、磺胺类、抗肿瘤药物、解热镇痛药(保泰松、氨基比林、安乃近、非那西丁)等;化学物质如苯及其衍生物、汞化合物、染发剂、沥青、油漆等;生物因素如病毒、细菌、原虫等感染。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主要有三种学说:造血干/祖细胞缺陷,免疫因素,造血微环境缺陷。缺铁性贫血病因与饮食习惯有一定关系。
10、下列哪一项对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有肯定意义
A.骨髓幼红细胞巨幼变
B.周围血象中出现有核红细胞
C.红细胞减少比降低明显
D.红细胞体积增大
E.血清铁、总铁结合力正常
[答案]A
[解析](一)血象呈大细胞性贫血,MCV>94fl,MCH>32pg。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等,以胞体直径和厚度较正常为大和中央淡染区不明显的大红细胞多见,嗜多色性和嗜碱性点彩红细胞易见,可见到巨幼变的有核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变大并有分叶过多现象;网织红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数和血小板数常减低。(二)骨髓象骨髓增生明显活跃,以红细胞系统增生为主,粒、红系统均出现巨幼变。中性粒细胞胞浆空泡形成,核分叶过多。巨核细胞的核有过度分叶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