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级社会工作者《工作实务》章节习题(三)
来源 :考试网 2021-02-06
中2021中级社会工作者《工作实务》章节习题(三)
儿童社会工作
[问答题]小锦,男,7岁。小锦3岁的时候在家门口走失,被人贩子拐卖到了一个偏僻的农村。小锦的父母从来没有放弃找寻的希望,几年来一直奔波于全国各地寻找小锦。在各方的努力下,他们终于在失散4年后找到了小锦,并把他从收养他的农村家庭接回了城市的家。回到城市后,小锦对城市生活环境出现了各种不适应,与自己的亲生父母在感情上也很疏离,一句爸爸妈妈都叫不出口,平日里基本不开口和父母说话,甚至很排斥现在的家庭,总想回到那个收养他的家庭去。小锦的父母尝试各种方法跟小锦消除情感隔阂,他们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周末带他去游乐场玩、跟他讲述3岁前发生的趣事儿,尽管他们一直努力尝试和小锦重新建立感情,但是收效甚微。因为害怕小锦再次走失,小锦的父母每天坚持接送他上下学,几乎不让小锦单独和其他小朋友在社区一起玩耍,为做到更好地陪伴小锦,弥补错过的那些成长时光,他的妈妈甚至辞去了工作,专职在家照顾他。但是小锦自回城以后一直闷闷不乐,总是很沉默,也不愿与人交往,对陌生人总是很不信任,极度缺乏安全感。问题: 1.从上述案例中分析小锦现在的需要。 2.从上述案例中分析小锦个人及环境资源。 3.针对小锦目前的状况,社会工作者应采取什么样的介入策略。
参考答案:
1.上述案例中,小锦现在的需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的需要。儿童的发展需要也被称为儿童的成长需要,是指儿童为了身心发展需要获得的关爱、教育和引导。案例中,小锦在3岁时被拐卖到了农村,从小就缺失亲生父母的爱,也缺乏良好的家庭生活和适当管教,导致回到原生家庭后难以和父母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2)受保护的需要。儿童受保护的需要也被称为儿童的免遭伤害需要,是指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在身心两方面得到安全保障,不受任何人为的伤害。案例中小锦3岁时走失被人贩子拐卖,身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导致对陌生人总是很不信任,极度缺乏安全感,不愿与人交往。(3)游戏的需要。儿童需要游戏,是由其天性决定的。儿童在游戏中获得身体的成长,并通过游戏学会与人相处,逐渐认识和了解社会。案例中的小锦整天由父母陪同,几乎不能单独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4)社会化的需要。儿童的社会化是儿童逐步了解社会、掌握生存技能的过程,是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第一步。这个过程离不开社会群体、集体、个人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也离不开个人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经验和社会关系系统。本案例中,小锦几乎不能单独与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平日里基本不开口和父母说话,总是很沉默,阻碍了小锦社会化需要的发展。 2.从上述案例中分析小锦个人及环境资源。小锦的个人资源。与同龄孩子相比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体验过不同家庭,城市和乡村不同的生活。小锦的环境资源。首先是亲生父母对小锦深深的爱,为了弥补错过的那些成长时光,妈妈甚至辞去了工作,专职在家照顾小锦;其次是农村收养家庭的资源,如果处理的好,小锦可以同时得到两个家庭的爱护;学校同学是小锦朝夕相处的伙伴,老师也是有力的支持资源。 3.针对小锦目前的状况,社会工作者应采取的介入策略主要有:(1)直接对小锦介入。通过游戏进行心理辅导。调整小锦的心理状态,降低小锦对原生家庭的排斥感和对城市的不适应感,增强小锦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增强小锦对人的信任,提升安全感。(2)直接对小锦的父母介入。调整小锦的父母的认知,对待小锦不要操之过急,多给小锦一些时间来适应新的环境,慢慢培养感情基础,放手让小锦独立地去完成一些事情,让他单独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耍,增强小锦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教授亲子沟通方法,例如如何与小锦在游戏中与孩子建立信任关系,促进亲子关系沟通关系。(3)与小锦学校的老师取得联系。让老师们在学校给予小锦更多支持和鼓励,帮助小锦尽快地融入学校生活中。(4)如果有可能,开设一个有类似适应问题的孩子的小组,进行团体辅导。(5)如果有可能,建立与收养家庭的连接,得到收养父母的支持,把农村收养家庭作为小锦成长的体验基地,可以从中培养小锦感恩情操。【提示】此题考点涉及本章中儿童的需要、第一章中优势视角、第二章中介入策略、本章中收养家庭、儿童游戏辅导、团体辅导等知识点。由此可见,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是回答社会工作中级实务问题的基础。
√ 高频易错考点卷 |
√ 每日一练习题卷 |
√ 章节模拟测试卷 |
√ 全真模考预测卷 | √ 考前冲刺提分卷 | √ 历年真题解析卷 |
社工题库下载 |
2[问答题]小刚上小学四年级,爸爸妈妈都是初中毕业,文化水平不高,经营一家杂货店,平时很忙。他们虽然在学习上无法给予小刚太多辅导,但对小刚的成绩要求很严格,每次考试过后都要询问小刚的排名。小刚很听话也很努力,成绩一直比较优异,每天下学回到家自己写作业,也不用父母多操心。但是最近小刚的成绩下降得很厉害,放学回家的时间也比之前晚,引起了父母的关注。父母发现小刚放学后不是先回家,而是钻进一家游戏厅去打游戏。一次,父亲在游戏厅把小刚抓了个正着,回家一顿暴打,警告小刚不准再进游戏厅。刚开始几天小刚按时回家写作业,也没再进游戏厅。但是没过多久,小刚看见周围的小伙伴都偷偷地去游戏厅,自己也忍不住想进去,犹豫再三后,他还是跟小伙伴们又一起去玩游戏了,但是每次玩的时间不敢太长,怕被父母发现。后来小刚越来越沉迷游戏,上课也总想着游戏的内容,在时间上已经无法把控自己,经不住诱惑的小刚开始频繁出入游戏厅,成绩变得更差了。于是又被父亲从游戏厅抓回了家一顿暴打,对于小刚这种屡教不改的行为,其父母很是生气和失望,觉得小刚辜负了他们的期望。开始不给小刚零花钱,想以此来遏制小刚玩游戏,但是没有任何正面效果,反而起了很大的副作用,小刚比之前更加猖狂地玩游戏,完全不害怕父母的责骂。小刚的父母对此很无奈,却也找不到合适的解决方法,对小刚沉迷游戏的行为无能为力,来机构求助。问题: 1.如果你是儿童社会工作者,接到小刚这个案例,你将如何帮助小刚? 2.作为儿童社会工作者在做儿童社会工作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参考答案:
1.如果我是儿童社会工作者,接到小刚这个案例,我将开始如下的工作:(1)与小刚的妈妈进行接案面谈:通过主动介绍自己、沟通(注意事实性沟通与治疗性沟通)、倾听等技巧界定问题;澄清彼此的角色期望和责任;激励并促进妈妈进入服务对象的角色;促进和诱导妈妈停止对孩子的体罚做法。(2)通过家庭走访、家庭观察、与小刚聊天、玩游戏等方法了解小刚的家庭结构及成员之间的关系,了解小刚的成长史,小刚的性情与行为表现、小刚的生活习惯及与家人的互动方式。(3)与学校的老师取得联系,了解小刚在班级中的行为表现、老师们对小刚的印象及评价;通过面谈与小刚建立初步的关系,了解小刚与同学、朋友间的关系。(4)根据收集到的资料对小刚制订辅导计划,确定辅导的目标:减少小刚玩游戏的不良行为,提高小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的能力,抑制小刚的游戏成瘾行为;教导小刚社交技巧,引导小刚多与人交流,将注意力从电子游戏中转移出来;通过其他游戏方式提高小刚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培养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升与父母的沟通与交往能力,增进亲子关系。(5)建议家长改进教育方式,运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促进亲子间交流和沟通,多给孩子温暖,对于小刚的偏差行为给予正确的引导,杜绝打骂孩子的行为发生;与学校的老师取得联系,及时纠正小刚的不良行为倾向;搭建学校和家长双相配合的桥梁,加大监督力度,减少小刚和其他小伙伴们在游戏厅玩游戏的机会。(6)通过基线测量、行为量表、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结果评估。(7)直到小刚稳定进入正常的学校生活,不再迷恋电子游戏,亲子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模式、小刚的父母消除了困扰等,进行结案。 2.作为儿童社会工作者在做儿童社会工作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儿童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是儿童权利,它意味着儿童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实务的过程中需要将儿童权利与一般社会工作价值理念进行有机结合,以儿童为中心,以满足儿童需要、促进儿童权利的实现为最高指导原则。(2)要认识到儿童是有权利受到全方位的爱护和关怀的。儿童除了生理的需要外,还有很强的心理需要;儿童自身问题的形成受外界影响程度相对较高;儿童问题的解决更多的要靠他人帮助而不是儿童自己。(3)儿童社会工作者需要掌握与儿童成长相关的知识,它们是做好儿童社会工作的保证。(4)儿童社会工作者要把握好与儿童案主间的关系,要处理好和其他为儿童提供服务的人士间的关系。【提示】此题考点涉及对社会工作通用过程的运用、儿童辅导、以儿童为中心的儿童社会工作原则等。问题1需要考生以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框架为指引进入助人历程,同时在选择介入策略时融入儿童社会工作的方法。问题2是记忆题,需要考生记忆教材的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