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社会工作者中级实务章节习题及答案(7)
来源 :考试网 2016-08-18
中第七章 残疾人社会工作
1[案例分析题]刘先生曾是一家公司的销售员,在经历一次车祸后失去了双腿。妻子是一家大公司的职员,有着丰厚的收入,儿子学习成绩优异,懂事。刘先生的母亲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而母亲年老体弱,照顾儿子也显得吃力。妻子工作非常忙,没有时间照顾丈夫,而社区中又不能提供生活照顾和康复服务。一年来,刘先生一直待在家里,情绪很容易激动,经常一个人偷偷地哭。刘先生原本是一个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喜欢与人交往的人,经历了这次创伤之后,不再和以前的朋友和同事来往,也很少说话,整个人很沉默。
妻子看到丈夫变得越来越孤独,前来求助社会工作者。
问题:
1.请你分析刘先生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作为社会工作者,对刘先生可以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参考解析:
答题要点:
本案例适合采用社会康复模式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本模式的理论依据是生态环境改善模式,它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关注个人,二是关注个人和家庭及其成员之间的关系,三是关注个人环境系统。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为残疾人自身的发展提供帮助(教育、培训)、消除环境障碍、整合社区资源、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建立和谐社会生活环境、组织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帮助残疾人实现经济自立等社会康复模式的相应措施。
1.针对该案例对刘先生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刘先生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有:无法接受残疾的事实,心情很糟糕;生活无法自理,难以适应日常生活;无法面对家人;无法从事原来的职业,失去经济来源,需要新的职业规划。
2.辅导策:
(1)危机事件时的辅导。使刘先生及其家人接受残疾事实。介入系统:本人、家人。
(2)日常生活的辅导。使刘先生适应残疾状态下的日常生活。介入系统:康复治疗师、家人、邻里、社区。
(3)家庭辅导。改善家庭关系,协助建立和谐家庭,增强家庭成员的支持力。介入系统:家庭。
(4)职业规划辅导。使刘先生重新找到合适职业,提高社会地位和适应能力。介入系统:政府、原来的就业单位、社区。
3.具体辅导活动: (1)直接辅导活动: ①社会工作者对刘先生进行心理辅导,疏导情绪,使其接受残疾事实。
②提供康复信息和资源,协助制订康复计划,改造家居环境,学会日常生活技能。
③进行家庭调适,重建和谐家庭。妻子和儿子都要进行心理调适,接受家人残疾的事实,重新进行角色分工,协助妻子扮演家庭的核心人物,调整家庭结构,提高家庭成员的互助能力,重建和谐家庭。
④帮助刘先生了解政府对残疾人就业的支持政策,发掘刘先生当前的就业优势,探究原来就业单位的潜在就业岗位,协助刘先生进行职业规划。
(2)间接辅导活动:整合各方资源,如家庭、亲属、朋友、邻居、社区、原单位同事、政府,采取联合行动,提高刘先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其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
2[简答题](案例分析题)张华,女,44岁,有一个正在本地读大学一年级的女儿,丈夫在女儿幼年时就因病去世。张华没有正式工作,这么多年来一直靠做临时工作维持家庭生活,比如做保姆、街道清扫员、家政员等。去年3月份,由于一次车祸,张华不幸失去了一条腿,住院没多长时问,她就因无力支付医药费出院。至今她还无法接受这种巨大的生活变迁,整日闷闷不乐,脾气也很暴躁,经常对女儿发脾气,有时候甚至不吃不喝,病情也没有好转。后来在女儿的劝说下,她的情绪好一点,但她还是经常想到自己是个废人什么用处也没有了,有时甚至想自杀,但又觉得不能让女儿孤孤单单一个人在世上生活。现在,她几乎不出门,不愿意和健全人说话,也不乐意和残疾人交往。
问题:
1.请阐释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目的。
2.针对张华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参考解析:
答题要点:
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目的
(1)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残疾人个人、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
(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残疾人的社会功能。具体而言,残疾人社会工作是要通过处理残疾人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帮助残疾人克服在康复、教育、就业、婚姻家庭生活、社会权益、文化生活和环境方面遇到的障碍,让残疾人因把损伤带来的能力丧失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更好地发挥潜能,有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2.社会工作者采取的介入策:
(1)社会工作者借助医疗科技的基本知识,帮助张华取得合适的医疗康复服务。
(2)对张华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勇敢接受现实。
(3)帮助张华进行生活自理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4)在张华具有生活自理能力之后,为其提供就业辅导,帮助她联系力所能及的工作。 (5)评估张华的家庭状况、经济条件以及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帮助她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并取得社区的支持,解决其生活困难。
(6)鼓励张华走出家门,积极参与残疾人之间以及残疾人和正常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3[简答题](方案设计题)小美今年6岁,小时候的一次交通事故导致她失去了左手。因为身体的残疾,小美的性格比较内向,很少和人交流,加之父母工作繁忙,小美经常独自在家。时间久了,父母发现小美很少与他们交流了,常常一个人在房里哭。小美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小朋友都不跟自己玩。父母为小美的状况感到很担心。
问题:作为社会工作者,请你根据小美的情况拟订一份个案服务方案。
参考解析:
答题要点: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本案例中的小美身体残疾,在与人交往上有自卑的情绪。父母由于工作繁忙,不能常与女儿沟通,使得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小美与外界缺少联系,性格内向,导致她在沟通上存在障碍。
2.方案设计
(1)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与小美及其父母初次见面,协助他们了解此次会谈的目的。社会工作者要和小美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且初步了解问题的成因、程度、频度等。
(2)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进一步全面收集资料,和小美一起确定问题与需要,并且初步判定小美的问题主要是沟通障碍。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小美身体残疾的缘故;另一方面,可能因为小美与外界缺少接触。此外,父母因工作繁忙而缺少与小美的交流也是造成沟通障碍的原因。仍有待收集资料后进行预估判断。
(3)计划阶段。社会工作者协助小美一起设计个案辅导的目标和计划。个案工作的总目标是帮助小美掌握沟通技能,树立自信心。为了达成这个总目标,需要对小美进行心理辅导和沟通技能辅导,增加小美与社会的接触。同时,对小美的父母进行亲子沟通方面的辅导。
(4)实施阶段。根据计划展开服务,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可以围绕3个方面进行:其一,增强服务对象的能力,教导小美消除自卑情绪,并教导其学习积极的沟通技巧;其二,提供更多的社会接触,包括与相同情况的孩子和健全的孩子接触;其三,增强家庭系统的支持作用,强化父母对小美的关心和支持,促进其改变与成长。
(5)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对个案辅导进行成效评估、过程评估和满意度评估。
社会工作者也可约见小美和她的父母,询问小美的改变状况,以此分析个案辅导的效果。此外,需要提前告知服务对象个案辅导即将结束。
(6)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要与小美一起回顾个案辅导的整个过程,巩固辅导效果。在小美表现出离别依恋时,社会工作者要恰当处理其离别情绪。个案工作结束之后,可对个案进行跟进,必要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回访。
4[简答题] 案例:某社区内成立了一家专门为智障人士服务的社会工作机构,在成立之初,机构内活动设施及康复设施齐全,并且配备了4名专职的社会工作者负责活动的策划与机构管理,同时有众多的志愿者前来协助提供服务。在硬件软件设施皆齐全的情况下,有23名智力水平有不同程度差异的智障人士加入到其中。机构每周开放五天,平常的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也很丰富,学员们都很喜欢,他们的家人也因此感到非常放心,觉得找到了一个能帮助智障人士回归社会的场所。但久而久之,因一些外在的不可控因素影响,其中2名专职社会工作者先后离开了机构,机构的志愿者数量也越来越少,至此,平日里的活动越来越流于形式,变得枯燥无味,学员们越来越不爱参与,大多时间只是在机构中安静地坐着或是自己玩耍,这让机构负责人很头疼。
问题:
1.请针对上述情况,对该社区的这所社会工作机构面临的问题做出陈述。
2.如果你是这家社会工作者机构的负责人,为了改善机构的服务,你会怎么做?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
1.该社会工作机构面临的问题是:
(1)由于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流失,志愿者的减少,致使机构的服务不到位,无法为社区内的智障人士提供可行、有效、经济、全面的康复服务。需要因地制宜地调动和挖掘社区资源,吸引更多的专业人员及志愿者队伍。
(2)康复活动流于形式,影响智障人士的康复效果和质量,需要重新对现有的活动进行设计与策划,并将活动落到实处,切实地为智障人士提供有效的服务。
2.如果你是这家社会工作者机构的负责人,为了改善机构的服务,你会怎么做?
(1)针对社会工作者机构的特点和实际情况,重新调整及设计康复活动,为机构内的学员组织各类兴趣小组,并定期开展活动。
(2)根据学员的智力水平划分不同的等级和类别,根据不同的层次调整和设计新的康复活动,以满足不同层级的智障人士达到康复目标。
(3)通过社区工作模式,整合社区资源,开展社区倡导和教育,为社区的居民普及智障方面的知识,提高大家对智障人士的理解与接纳,动员社区居民包容社区内的智障人士,同时也争取更多社区公众对残疾人工作的支持与参与。
(4)以小组的形式将机构的智障学员及其家人组织起来形成支持小组,定期开展各种主题活动,通过小组活动来带动小组成员相互分享经验,为他们搭建与社区和周围环境的全新的支持网络,协助智障学员及其家庭解决问题。
(5)充分调动社区资源,如智障人士亲属、邻居等,鼓励并激发这些人际网络发挥作用,同社会工作者一道帮助智障人士进行康复训练。另外,组建较为稳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并通过相关培训使他们掌握与智障有关的基本知识,并为他们提供服务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保证他们提供服务的持久性。
5[简答题] 案例:44岁的友军是一名货车司机,两年前的一天,在送货途中不行遭遇车祸,导致下半身瘫痪,只能依靠轮椅行动。这对友军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因为他失去的不仅仅是行走能力,还有工作能力。这么一来,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都落在了妻子身上,这让家里的经济条件迅速下降。妻子因此而感到压力倍增,但又不得不比原来更努力地赚钱维持家用。但在妻子心情不好的时候,她常常会对友军和儿子发脾气:一方面抱怨儿子不听话,不好好学习,容易和儿子起冲突;另一方面又埋怨丈夫的无能,让自己为家庭付出太多,失去的太多。每当听到这些话,友军也感觉很难过,他想好好地和儿子沟通,但他的想法似乎并不奏效,儿子总是无视他的关心和管教,他想分担妻子的辛劳,看着自己已不能动弹的双腿,他感到无能为力,觉得自己是一个没有未来的废人。
问题:
1.在上述案例中,友军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与需要有哪些?
2.如何帮助友军进行职业康复?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
1.在上述案例中,友军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与需要有以下几点:
(1)需要职业康复训练。友军已经残疾两年了,生活自理能力应该发展出来了,但是还没有工作,友军44岁仍然需要工作。同时,所有经济重担压在了妻子身上,家庭经济出现困难,也需要友军去工作。
(2)需要建立生活的信心。一场意外导致友军身患残疾,并因此而对未来充满绝望,失去生活目标,认为自己是一个废人,没有价值,需要帮助友军重新建立生活的信心:
(3)需要协调家庭关系。友军与家人之间的沟通出现一定的障碍,妻子抱怨他无能,儿子与他的沟通越来越困难,这些都导致友军无法缓解紧张的家庭关系。
(4)需要协调亲子关系。他想好好地和儿子沟通,但他的想法似乎并不奏效,儿子总是无视他的关心和管教,友军需要和儿子有很好的沟通和交流。
2.如何帮助友军进行职业康复?
职业康复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稳定且合理地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主要是提供职业服务,包括职业咨询、职业评估、职业指导、职业训练和有选择的安置工作。如果说教育康复重点是提升残疾人融人社会的能力和素质,那么职业康复重点就是实现残疾人助人自助和奉献社会的价值。结合职业康复的流程,帮助友军的职业康复工作如下:
(1)提供职业咨询。分析友军的情况,虽然下身瘫痪,但由于以前是货车司机,双手有力灵活,建议可以寻求不需要用下身,而需要动手能力强的工作。
(2)职业评估。即是评定残疾人的工作能力和适应职业的可能性,连接专业机构对友军进行身体、心理和职业适应性的评估,为友军职业生涯规划提供科学性的依据。
(3)职业培训。连接职业培训机构,让友军接受相关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培训,并形成从事该职业活动所具有的能力和态度以便适应实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环境。
(4)就业指导。在选择职业、职业准备、求职面试等方面提供指导。社会工作者常常担任就业指导师角色。职业康复是残疾人融人社会的最有效途径,是一种集合了“治疗一康复一发展”三种功能的方法。
6[简答题]案例:小明,17岁,某职校学生。不久前与母亲外出时,不幸遭遇车祸,导致双腿截肢。截肢后的小明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主动与人交往,与父母关系日渐疏远。职校虽然表示愿意接受小明返校读书,但由于缺乏相关经验,针对小明致残状况的特殊安排迟迟没有落实,因此,小明至今没有返校。母亲感到十分自责,对小明的任何要求都尽量满足,希望能够“赎罪”。父亲因为唯一的儿子成了残疾人,认为自己是世上最“倒霉”的人,整天唉声叹气,愁眉苦脸。小明感到前途渺茫,内心十分焦虑,了解到小明的情况后,社会工作者决定介入。
问题:
1.本案例中的小明有哪些服务需求?
2.依据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教育康复模式,本案例中的社会工作者应开展哪些工作?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
1.根据《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和《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规定,残疾人的权益和基本需求主要包括康复权、教育权、劳动权、文化生活权、社会福利权和环境友好权。
本案中截肢后的小明目前的主要需求包括:
(1)康复的需求:由于刚刚截肢,小明需要持续的健康维护,需要配备假肢,需要康复训练,需要必要的药品与器械。
(2)教育的需求:目前小明的教育权被剥夺,虽然学校表示愿意小明重返学校,但因致残状况的特殊安排迟迟没有落实,小明至今没有返校。
(3)文化生活的需要:目前小明没有返校,没有交往,不方便参与学校及社区的文化生活。
(4)社会福利的需要:小明需要有人帮助他及家庭了解残疾人的福利政策,需要享受到应有的福利。
(5)友好、便利的环境需要:需要家庭环境改善,社区中有无障碍通道,需要校园、社区没有歧视,需要友好和支持。
此外,由于变得沉默寡言,不愿主动与人交往,而由于上学难,给小明和家人又带来了心理障碍,对此,小明需要社会工作者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小明需要帮助疏导情绪、调整认知、学习接纳自我,重拾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2.残疾人的教育康复是指学龄残疾人的特殊教育及义务教育阶段后的与职业康复和就业安置等相关的教育工作。依据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教育康复模式,本案例中的社会工作者可以针对小明开展以下教育康复服务:
(1)对小明开展人与环境互动的教育。帮助小明认知自己的残疾、认识日常生活的环境、认识自己的心理状态;个案、小组和社区等方法提供专业化重点服务,使小明的身心与环境达成和谐,积极来应对残疾及其残疾的生活状态。
(2)进行“补偿性”功能的损害训练,不仅学习基础性科学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和职业技能训练,连接服务资源为小明提供结合身心发展的培训。
(3)在与服务对象“在一起”工作中,激发小明的主体性,从而达成教育康复、心理康复和功能康复的“三位一体”。
针对小明父母的服务:
(1)给予家庭照顾者以及家庭成员心理的支持,缓解精神压力,帮助父母防止主线歧视、忽视或过度的呵护和保护的两极不恰当做法。
(2)普及相关的残疾人教育康复的相关知识,提升康复技巧。最后,帮助构建社区型社会支持系统,提升社区志愿者服务质量。
(3)帮助父母正确认识和对待已经残疾的小明,改变小明母亲的负罪感,过分自责,以至于对小明过分溺爱、关照等不正常的情况;改变小明父亲认为自己“倒霉”的看法,使他们树立起对小明康复和发展的信一tL,,从而对小明产生一种正面影响。
社会工作者在帮助小明和家属的同时,还要促使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和其他残疾人康
复工作者掌握有关知识,并使各种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
7[简答题] 案例:小杰,12岁,因幼时患上了小儿麻痹症,导致小杰的双脚不能自行站立、独立行走。当时小杰家中经济条件并不宽裕,因此,没有对他进行及时的康复治疗,这给小杰的生活、学习以及进入社会都造成了严重的阻碍。转眼小杰到要人学的年龄,家里的经济条件有所好转,也能给小杰带来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是因小杰双脚不方便,且担心他会因此而受到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小杰的父亲就没让他按时入学,而是请人在家中单独教小杰好好读书写字,同时也非常注重小杰在兴趣特长方面的培养,看N4,杰喜欢在纸上乱涂乱画,就请老师教他学习绘画,后来小杰又喜欢上唱歌,于是小杰的父亲又找来声乐老师教小杰唱歌,基本上小杰喜欢什么,父亲都会及时请相关方面的老师来教小杰什么。久而久之,母亲感觉到这样有些不妥,于是在朋友的介绍下找到某社会工作事务所,向事务所里的社会工作者求助。
问题:
1.请针对小杰的情况,分析他所面临的困境与需要。
2.如何依据社区康复的原则帮助小杰?
3.当小杰进入特殊学校接受教育后,社会工作者应如何配合学校做好特殊教育工作?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
1.小杰现在面临的困境与需要主要有:
(1)康复需要:小杰缺乏必要的康复训练,双脚不能独立站立行走,也缺乏生活的自理能力,对他人的依赖性很强。
(2)教育的需要:小杰的父母因担心小杰受他人歧视,在适龄时不让小杰正常入学,只在家中接受少量家庭教育,使得小杰没有接受应有的教育。
(3)社会化的需要:小杰封闭在家里,没有朋辈交往,脱离社会,造成社会化困难。
2.如何依据社区康复的原则帮助小杰?
残疾人的社区康复应遵循以下原则:
(1)社会化的工作原则。通过社区康复,残疾人不仅要实现身体功能的康复,更重要的是应实现重返社会的最终目标。
(2)低成本、广覆盖的原则。社区康复应针对病、伤、残者对康复需求和资源状况,采用低投入、高回报、高效益、广覆盖的方法。
(3)因地制宜的原则。社区康复应依据社区的社会背景、经济水平、文化习俗、康复技术、资源状况和康复对象需求等实际,因地制宜,采取适合本地的社区康复模式开展工作。
(4)因陋就简的原则。社区的资源是有限的,尽可能动员社区力量的基础上因陋就简,使康复人员、康复对象及其亲友自制康复训练器械,充分利用传统的医学知识,采用易懂、易学、易会的实用技术,使康复成为普遍理解、便于推广应用的服务措施。
(5)因势利导的原则。利用“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节假日、双休日动员资源,利用政府及慈善组织和“扶贫基金会”等社会力量,经常举办各种类型的公益活动,帮助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改变生活状态和参与社会生活。
(6)康复对象及其家庭积极参与的原则。社区康复服务应使康复对象及其家庭成员主动参与,树立自我康复意识,参与康复计划的制订,配合康复训练及回归社会等全部康复活动。
依据上述原则,社会工作者所采取的实施策应包括:
(1)为小杰进行康复训练,连接社区康复资源,并配置一些适当的康复器具,进行必要的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培养小杰的生活自理能力,让他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同时注重小杰心理方面的康复和培养,最大限度地降低小儿麻痹症对他日后生活的影响。
(2)联系康复机构,在医生护士的指引下,适当组织小杰及其家长进行户外活动,让小杰多与外界接触,重返社会。
(3)联系特殊教育的学校或是愿意接受小杰的普通学校,并建议小杰的父母将孩子送到正规学校随班就读,接受正常的学龄教育,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在能力。
(4)协助小杰父母研制家庭可用的帮助康复的工作。
3.当小杰进入特殊学校接受教育后,社会工作者应如何配合学校做好特殊教育工作?
社会工作者本身虽然不能代替从事特殊教育服务的教师,但是可以全面介入这项工作的过程。在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面对小杰。要配合特殊教育工作者进行针对残疾人的基础文化科学知识及劳动、职业技能的训练,加强对小杰身心全面发展的课外训练。在小杰所在的专门的特殊教育机构里,社会工作者要有选择性地开展个案工作,及时开展小组工作以帮助他顺利地接受特殊教育。
(2)面对小杰的父母和其他人。家庭和社会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反过来也会从负面影响残疾人自身对残障的认识和态度,使他们更消极、自卑、退缩,不利于康复和自身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社会地位及家庭地位的改善。因此,社会工作者要使小杰的父母以及周围的人都正确认识和对待残疾人。要让他们知道,歧视、蔑视残疾人或过分呵护、怜悯两种极端的认识和错误态度都不利于小杰的康复,矫正这些不当行为和进行心理疏导。..
(3)对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和其他残疾人康复工作者。在帮助小杰和他的家人的同时,促使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和其他残疾人康复工作者掌握有关知识,并使各种专业人员的知识、技能不断提高。
【提示】此题考点涉及评估服务对象的困难与需要、社区康复的原则与方法,以及特殊教育中社会工作者的职责。回答此题,首先,回答服务对象小杰的三个主要困境,此部分考生可同时参照教材中儿童的需要和残疾人需要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其次,简要回答教材中关于社区康复的6个原则,之后参考教材中社区康复的原则与方法提出介入策;最后,结合教材中“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和特殊教育的老师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部分的内容进行回答。
8[简答题]刘先生曾是一家公司的销售员,在经历一次车祸后失去了双腿。妻子是一家大公司的职员,有着丰厚的收入,儿子学习成绩优异,懂事。刘先生的母亲照顾他的生活起居,而母亲年老体弱,照顾儿子也显得吃力。妻子工作非常忙,没有时间照顾丈夫,而社区中又不能提供生活照顾和康复服务。一年来,刘先生一直待在家里,情绪很容易激动,经常一个人偷偷地哭。刘先生原本是一个性格开朗、爱说爱笑、喜欢与人交往的人,经历了这次创伤之后,不再和以前的朋友和同事来往,也很少说话,整个人很沉默。妻子看到丈夫变得越来越孤独,前来求助社会工作者。
问题:
1.请你分析刘先生面临的困境有哪些?
2.作为社会工作者,对刘先生可以采取哪些辅导策略?
参考解析:
本案例适合采用社会康复模式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本模式的理论依据是生态环境改善模式,它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关注个人,二是关注个人和家庭及其成员之间的关系,三是关注个人环境系统。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采用为残疾人自身的发展提供帮助(教育、培训)、消除环境障碍、整合社区资源、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建立和谐社会生活环境、组织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帮助残疾人实现经济自立等社会康复模式的相应措施。
1.针对该案例对刘先生的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全面分析。刘先生目前面临的
主要困境有:无法接受残疾的事实,心情很糟糕;生活无法自理,难以适应日常生活;无法面对家人;无法从事原来的职业,失去经济来源,需要新的职业规划。
2.辅导策:
(1)危机事件时的辅导。使刘先生及其家人接受残疾事实。介入系统:本人、家人。
(2)日常生活的辅导。使刘先生适应残疾状态下的日常生活。介入系统:康复治疗师、家人、邻里、社区。
(3)家庭辅导。改善家庭关系,协助建立和谐家庭,增强家庭成员的支持力。介入系统:家庭。
(4)职业规划辅导。使刘先生重新找到合适职业,提高社会地位和适应能力。介入系统:政府、原来的就业单位、社区。
3.具体辅导活动:
(1)直接辅导活动:
①社会工作者对刘先生进行心理辅导,疏导情绪,使其接受残疾事实。
②提供康复信息和资源,协助制订康复计划,改造家居环境,学会日常生活技能。
③进行家庭调适,重建和谐家庭。妻子和儿子都要进行心理调适,接受家人残疾的事实,重新进行角色分工,协助妻子扮演家庭的核心人物,调整家庭结构,提高家庭成员的互助能力,重建和谐家庭。
④帮助刘先生了解政府对残疾人就业的支持政策,发掘刘先生当前的就业优势,探究原来就业单位的潜在就业岗位,协助刘先生进行职业规划。
(2)间接辅导活动:整合各方资源,如家庭、亲属、朋友、邻居、社区、原单位同事、政府,采取联合行动,提高刘先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其进行合理的职业定位。
9[简答题] 张华,女,44岁,有一个正在本地读大学一年级的女儿,丈夫在女儿幼年时就因病去世。张华没有正式工作,这么多年来一直靠做临时工作维持家庭生活,比如做保姆、街道清扫员、家政员等。去年3月份,由于一次车祸,张华不幸失去了一条腿,住院没多长时间,她就因无力支付医药费出院。至今她还无法接受这种巨大的生活变迁,整日闷闷不乐,脾气也很暴躁,经常对女儿发脾气,有时候甚至不吃不喝,病情也没有好转。后来在女儿的劝说下,她的情绪好一点,但她还是经常想到自己是个废人什么用处也没有了,有时甚至想自杀,但又觉得不能让女儿孤孤单单一个人在世上生活。现在,她几乎不出门,不愿意和健全人说话,也不乐意和残疾人交往。
问题:
1.请阐释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目的。
2.针对张华的情况,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参考解析:
1.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含义及目的
(1)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围绕残疾人个人、家庭、群体以及相关的社会组织和社区开展的专业性助人活动。
(2)残疾人社会工作的根本目的是增强残疾人的社会功能。具体而言,残疾人社会工作是要通过处理残疾人心理社会方面的问题,帮助残疾人克服在康复、教育、就业、婚姻家庭生活、社会权益、文化生活和环境方面遇到的障碍,让残疾人因把损伤带来的能力丧失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更好地发挥潜能,有机会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
2.社会工作者采取的介入策:
(1)社会工作者借助医疗科技的基本知识,帮助张华取得合适的医疗康复服务。
(2)对张华进行心理辅导,提高其心理适应能力,使其能够勇敢接受现实。
(3)帮助张华进行生活自理训练,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4)在张华具有生活自理能力之后,为其提供就业辅导,帮助她联系力所能及的工作。
(5)评估张华的家庭状况、经济条件以及在社会生活中遇到的或可能遇到的问题,帮助她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并取得社区的支持,解决其生活困难。
(6)鼓励张华走出家门,积极参与残疾人之间以及残疾人和正常人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10[简答题]小美今年6岁,小时候的一次交通事故导致她失去了左手。因为身体的残疾,小美的性格比较内向,很少和人交流,加之父母工作繁忙,小美经常独自在家。时间久了,父母发现小美很少与他们交流了,常常一个人在房里哭。小美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小朋友都不跟自己玩。父母为小美的状况感到很担心。
问题:作为社会工作者,请你根据小美的情况拟订一份个案服务方案。
参考解析: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本案例中的小美身体残疾,在与人交往上有自卑的情绪。父母由于工作繁忙,不能常与女儿沟通,使得亲子关系出现问题。小美与外界缺少联系,性格内向,导致她在沟通上存在障碍。
2.方案设计
(1)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与小美及其父母初次见面,协助他们了解此次会谈的目的。
社会工作者要和小美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并且初步了解问题的成因、程度、频度等。
(2)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进一步全面收集资料,和小美一起确定问题与需要,并且初步判定小美的问题主要是沟通障碍。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小美身体残疾的缘故;另一方面,可能因为小美与外界缺少接触。此外,父母因工作繁忙而缺少与小美的交流也是造成沟通障碍的原因。仍有待收集资料后进行预估判断。’
(3)计划阶段。社会工作者协助小美一起设计个案辅导的目标和计划。个案工作的总目标是帮助小美掌握沟通技能,树立自信心。为了达成这个总目标,需要对小美进行心理辅导和沟通技能辅导,增加小美与社会的接触。同时,对小美的父母进行亲子沟通方面的辅导。
(4)实施阶段。根据计划展开服务,并依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可以围绕3个方面进行:其一,增强服务对象的能力,教导小美消除自卑情绪,并教导其学习积极的沟通技巧;其二,提供更多的社会接触,包括与相同情况的孩子和健全的孩子接触;其三,增强家庭系统的支持作用,强化父母对小美的关心和支持,促进其改变与成长。
(5)评估阶段。社会工作者对个案辅导进行成效评估、过程评估和满意度评估。社会工作者也可约见小美和她的父母,询问小美的改变状况,以此分析个案辅导的效果。此外,需要提前告知服务对象个案辅导即将结束。
(6)结案阶段。社会工作者要与小美一起回顾个案辅导的整个过程,巩固辅导效果。在小美表现出离别依恋时,社会工作者要恰当处理其离别情绪。个案工作结束之后,可对个案进行跟进,必要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回访。
11[简答题]案例:某社区残疾人比例较高,特别是近半年间发生两起重大事故使两人致残,一起事故是小区张奶奶的孙女出小区大门没有左右观望被公共汽车撞倒,车轮从左腿碾过,住院治疗三个月,最终一条腿还是没有保住。另一起是张大妈晚上在小区遛弯,被七层掉下来的花盆砸在了脑袋上,当场晕倒,送到医院抢救,医生说引发了脑出血,最后落得了神志不清楚,左半身行动不便。针对社区出现事故造成人员伤残的情况,社区的社会工作者机构准备组织实施相关的服务项目。
问题:请以关爱生命为主题设计社区康复项目方案。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
1.背景与理念
调查表明,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是:遗传、疾病、意外伤害和有害环境,而社区内每一个成员都离不开社区的生存环境、生活方式、防病治病的条件和社区安全设施。该社区半年内发生两起致人伤残的重大事故,说明社区内居民安全意识不强,社区内存在安全隐患,安全隐患不清除,安全意识不强化,就难以杜绝危险事故发生。
2.项目名称
“关爱生命”社区康复周。
3.目的与目标
营造安全社区的文化氛围。具体目标包括:消除社区安全隐患;提高社区居民安全意识和责任感;建立社区安全隐患监督机制;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建立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
4.具体行动方案
(1)实施社区康复三级预防:通过实施监督免疫接种、围产期保健、预防性咨询及保健、减少暴力、预防交通意外、加强公共场所安全、避免引发伤残的危险因素或危险源、指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倡合理行为及精神卫生、安全防护照顾等措施预防致残性伤害和残疾的发生;通过实施残疾早期筛查、定期健康检查、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预防并发症、早期医疗干预、早期康复治疗等措施防止伤害后出现残疾;通过实施康复功能训练、假肢矫形器及辅助功能用品用具、康复咨询、支持性医疗及护理、必要的矫形替代性及补偿性手术等措施防治残疾后出现残障。
(2)开展康复评定和建档工作。邀请专业机构在社区中针对残疾人运用客观、科学的方法开展功能障碍性质、部位、范围、程度、发展趋势等作出全面评定。包括肌力品定、运动功能评定、日常生活能力评定、认知功能评定、心理功能评定、社会交往功能评定、职业技能评定等。同时,在社区建立残疾人服务档案,根据残疾人的特征、发展趋势和潜能开发可能性,提供适当性的社区康复方案。
(3)开展具体的康复服务。社区康复的内容是多样化的,就是要整合社区中的各种资源,通过各种康复性治疗,最大限度地恢复残疾人所丧失的功能。社区康复是集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医疗康复等功能,实施“治疗一康复一服务”整合性服务。
推荐:社会工作者成绩查询时间 2017社会工作者考试时间 2016年社会工作者试题及答案
考后关注:2017社会工作者报名时间 社会工作者执业水平证书 合格标准|交流讨论专区
:2017年社会工作师辅导VIP套餐招生(点击试听):套餐详情:预习班+精讲班+考点串讲班+真题解析班+应试技巧班(考试不过,无限次重学,期间考试不可中断)。套餐特色:独家导师,全程讲授;考情概况,提前掌握;教材内容详细点拨,重点、难点,一网打尽;考前应试指导,掌握答题技巧;考前串讲,导师直击重点考点;历年真题详细讲解,准确把握考试规
>>>>VIP套餐招生 套餐 特惠套餐报名 名单科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