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社会工作师《工作实务》精选试题6
来源 :考试网 2016-02-02
中1[简答题]
【案例】:
杨女士,35岁,因患有尿毒症需要不问断地去医院进行血液透析,费用特别高,杨女士因为生病,又无法从事正常的工作,只能在社区找到一个看门的工作,收入十分微薄。杨女士的丈夫郭先生36岁,一年前在工地干活时受伤,治疗后右手经鉴定为4级残疾,无法继续之前的工作,并且工地也不给予工伤赔偿,郭先生因缺乏其他工作技能,一时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没有丝毫的经济收入。他们还有一个上初中的儿子需要供养,家庭生活异常窘迫÷虽然他们一家被认定为低保户,每月可以拿到少量的低保金,但对于他们的家庭所需要的来讲远远不够。对此,郭先生已多次向社区居委会请求给予帮助,但是没有任何回应。
问题:
1.请运用优势视角的理论,分析郭先生一家的自身资源。
2.请运用系统理论分析郭先生一家的社会资源。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
1.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优势视角强调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时要善于发现和挖掘他们的优点,运用服务对象的优点和自身资源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同时强调服务对象自我能力的提升。
从优势视角出发,郭先生一家的优势资源主要包括:
(1)杨女士还比较年轻,尚有劳动能力,还可以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来补贴家用。
(2)郭先生尚有年龄优势,虽然认定为四级残疾,但仅右手残疾,可以通过一些康复训练锻炼左手,重新恢复劳动能力;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增加自己的竞争力,找到适合的工作,来增加家庭收入。
(3)郭先生上初中的儿子可以帮助父母承担一些家务,给予他们精神支持。
2.运用系统理论分析郭先生一家社会资源:
(1)系统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务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帮助人们解决问题,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社会资源包括:1.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主要包括家庭、朋友、邻居、同事、亲戚等提供的精神支持和物质帮助。2.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分为两类:一种是群体组织,包括工作单位、各种专业团体、群众组织及各种协会等;另一种是社会性资源,包括学校、医院、各种社会服务机构、公安局等。
(2)对于郭先生一家来说,其可以利用的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有亲戚朋友的帮助、社区邻里的照顾、社会公益人士的资助等,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有政府发放的低保金、残疾人的补助金、孩子的教育救助、残疾人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医疗救助等。
【提示】此题考点涉及优势视角理论、系统理论的知识内容和对服务对象评估的资源视角。助人服务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和困扰,自然要评估问题或需要,但同时也必须关注服务对象个人及环境的资源与优势,考生要培养自己对资源与优势的敏感度。
2[简答题]
【案例】:
李丽住在北京的老城区,从小身患残疾,据她讲父母将她扔给保姆后基本不闻不问,后来几乎与父母没有什么来往,李丽在讲到自己原生家庭时眼神充满怨恨,听邻居说父母曾来找过她,但她拒绝见面。在与保姆相依为命中进入了婚嫁年龄,由于身体残疾、没有学历和技术,一直没有找到工作。29岁时嫁给了比自己大20岁的一个农民。丈夫进城后干零工,生活很窘迫,拿低保,但能经常得到社区帮助。李丽与邻居的关系很好,大杂院里邻居亲如一家,彼此照应。李丽夫妇有一个儿子,她全部人生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儿子很孝顺,“母亲节儿子给我的礼物是帮我洗一大盆衣服!”李丽自豪的和社会工作者说。李丽求助社会工作者是因为她发觉儿子有秘密了,放学不按时回家,好像在谈恋爱,她每天都摇着轮椅堵到学校门口接儿子,儿子很生气,已经有几天不和妈妈说话了,李丽希望社会工作者劝劝儿子不要和那个女孩来往,另外希望帮助儿子补习英语,因为她没有钱送儿子去英语班。
问题:请以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视角对服务对象李丽的个人及环境系统、问题与需要进行评估。
参考解析:
【答案要点】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是关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理论,提出“人在情境中”“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观点,其理论焦点放在个人、群体、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上,这些知识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实施都是最基本的,是认识服务对象需要与问题的重要理论。
服务对象李丽的个人系统:从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整合视角看,生理方面,李丽从小患有残疾,丧失劳动能力,长期坐轮椅的人生影响了她的身心健康;心理方面,李丽心理有对父母的怨恨,对原生家庭的失望,育儿理念也有偏差,把人生全部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这对儿子来说是个巨大的压力;社会发展方面,李丽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缺乏职业技能,但与邻居相处融洽。
服务对象环境系统:与原生家庭关系疏离,原生家庭没有给予李丽关爱和支持。李丽对丈夫比较淡漠,但丈夫对李丽服从支持,在家里保姆帮助料理家务,儿子孝顺。社区邻里之间友爱互助是很好的支持资源,政府给予最低生活保障支持,时常能得到社区的各种支持。
问题与需要:从生理方面,李丽需要健康维护,儿子需要营养保障;从心理方面,李丽需要认知调整,需要改变对父母的看法和态度,需要消除对父母的怨恨,需要调整对儿子的认知,理解儿子的需要和感受;行为上需要调整自己的行为,不能再去堵在儿子学校的门口。从环境方面,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持儿子上英语班需要帮助儿子补习英语;需要帮助李丽与父母建立连接,恢复正常的亲子关系。
【提示】此题考点是考察考生对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理论的了解、理解与熟练运用的能力,鼓励考生学习运用人类个体的“生理、心理、社会发展”三个维度和“个人一环境”两个面向看待服务对象、评估需求与资源及服务介入的理论视角。
3[简答题]:
【案例】:
服务对象陈某,现年14.岁,半年前随父母来到城市。陈某在一家民工子弟学校读书,后因学校撤销,被父亲送到一家公立中学就读。虽然他很用功,可是由于基础薄弱,成绩始终不理想,这让他感到很苦恼。同班的同学基本上都是城里的孩子,同学们对陈某浓重的乡音嘲笑不已,这让陈某感到十分自卑、孤独和苦闷,渐渐产生了一种怨恨情绪,感觉自己就像要疯了似的。
假设你是一名学校社工,请为陈某设计一份介入方案。
参考解析:
服务方案的设计应该以陈某的问题评估和问题原因分析为依据。
(一)问题的陈述及原因分析:
1.情况描述:陈某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认知的失衡以及社会适应的偏差。
2.产生原因:首先,陈某学习成绩偏低,导致服务对象产生焦虑和自我评价偏低;其次,无人沟通,导致陈某的学习问题进一步演变为心理问题,甚至恶化为对周围环境、对社会的愤恨;再次,父母半年前移居此市导致陈某脱离了原来的环境,同时民工子弟学校取消又使陈某很难一下子融入新的环境,这加深了陈某的问题;最后,社会的歧视和不公导致了陈某的问题很难有根本性的好转。
(二)方案设计
1.工作目标:
(1)远期目标:协助陈某融入新的社会环境,增强自信,获得成功。
(2)近期目标:帮助陈某认清现实,接受现实,正确认识自我。
2.方案实施策:
(1)用尊重、关怀、真诚等专业态度取得陈某的信任。
(2)用个案工作的方法疏导陈某的不良情绪,协助其建立理性的自我认识。
(3)通过组织各种小组活动帮助陈某增进与同学的了解,改善与同学之间的关系,真正融进新同学之中。
(4)通过和陈某父母、班主任老师的会谈,争取他们对于陈某状况的理解和支持。
3.方案执行:主要包括提供相关服务、整合各种资源等。
4.方案评估:包括方案执行、情况评估、陈某对各个活动环节的满意度评估以及效果评估等。
4[简答题]:
【案例】:
某社区位于城乡结合部,社区中有一半是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该社区中有全日制公办小学、公办中学、民工子弟学校各一所。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大多数在民工子弟学校学习,也有少部分进入了公办学校。平日里,本地居民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很少往来和交流。有一些本地居民子女看不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也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最近社区内新建了社区活动中心,里面有计算机房、健身房、乒乓球室、图书室等,基本设施齐全。社区内的居民尤其是青少年都喜欢在课余时间去社区活动中心娱乐。但最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和本地居民子女经常在社区活动中心内发生冲突甚至打架,社区居民感到十分不满和不安。社会工作者接到居民求助后,决定开办一个主题为“同在蓝天下,我们是一家”的社区服务项目。
依据通用过程模式的规范要求,结合本案例设计一份主题为“同在蓝天下,我们是一家”的社区服务计划书。
参考解析:
1.问题的陈述与分析
上述案例中,社区遇到的问题主要包括:
(1)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与本地居民及其子女缺少沟通交流。
(2)本地居民子女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存在偏见。
(3)外来务工人员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4)本地居民子女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之间有冲突甚至暴力行为。
(5)社区资源的整合利用等。
2.各阶段的工作要点:
(1)接案阶段。社会工作者深入社区(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学校、社区服务中心及居民家庭)进行访谈和调研,收集相关资料,与社区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
(2)预估阶段。进一步全面收集资料,与社区居民和有关组织商讨并确定社区问题与需要;分析资料并作出预估摘要。
(3.)计划阶段。设定社区服务的目标和计划。
第一,社区服务计划名称:“同在蓝天下,我们是一家”。
第二,社区服务的总目标(目的):通过开展社区宣传和社区活动,增进外来务工人员与本地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及本地居民子女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使本地居民及其子女正确认识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使外来务工人员熟悉社区,认同社区并培养社区归属感;合理开发和利用社区资源,共建一个和谐社区。
第三,具体目标与策:
a.正确看待外来务工人员。通过“我是城市新人”主题演讲和“城市在我手中长大”图片宣传等形式,开展社区教育,让本地居民及其子女认识到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建设的贡献。
b.熟悉居住社区。组织“社区一日游”活动,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认识社区,增加他们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C.增进相互了解。举办主题为“同在蓝天下,我们是一家”社区文艺晚会,让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本地居民及其子女展示才华,增进了解,相互合作,建立友谊。
d.开展校际活动。组织公办学校学生与外来务工子弟学校学生相互参观,结对学习(班与班,人与人),互相帮助,建立经常性的沟通互动机制。
e.整合社会资源。合理安排社区服务中心服务时间,通过举行读书会、乒乓球比赛、计算机技能比赛等项目,增进本地居民与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的互动沟通,建立友谊。
f.开展志愿活动。吸纳更多的本地居民与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成为社区志愿者,共同为建设社区作贡献。
(4.)介入阶段:
第一,紧紧围绕目标开展活动。
第二,保证居民和学生的参与率。
第三,注意整合各类资源。
第四,注意发掘和培养社区领袖。
(5)评估阶段。对服务进行满意度评估、过程评估(执行情况)和成效评估(效果评估)。可以通过入户访谈、调查问卷等形式来测评服务的满意度。
(6)结案阶段。通过召开一个社区联谊活动(或者表彰会)来回顾整个过程,表彰积极分子,肯定居民参与,强化社区已发生的改变,巩固服务效果。解除专业工作关系,最后撰写结案记录。
5[简答题]:
【案例】:
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走访中发现许多中小学生的父母平时因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父母往往不分青红皂白骂孩子,孩子觉得很委屈,不再愿意与父母沟通。针对这一情况,社会工作者在社区组织了“有效沟通”为主题的儿童小组活动。活动进行几节之后,社会工作者发现成效甚微,决定将原来仅为儿童开展的小组工作调整为父母与子女双方都需要参加的亲子沟通平行小组,小组目标更改为增强父母聆听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增强子女表达能力,提升自我价值;增进双方理解,改善亲子关系等。
问题:
1.与原小组计划相比,调整后的亲子沟通平行小组有哪些优点?
2.结合案例完成亲子沟通平行小组主题内容的设计(将表中字母序号写在答题卡上,并作答)。
家长组子女组
互相认识,订立目标互相认识.订立目标
A:学会积极表达
我眼中的孩子B:
跨组训练:知己知彼C:
D:应对批评
E:自我肯定
反思与分享反思与分享
参考解析:
1.亲子沟通平行小组是亲子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它可以定义为两个分开但同时进行的小组。通过联合活动,如实践练习、互相配合的小组内容和进度、联组活动等,从而改善亲子关系。
亲子沟通平行小组的优点:
(1)父母参与的中介角色对子女学习各种技巧有很大的帮助。由于父母清楚地了解小组的内容,在子女学习上他们可以发挥提醒和鼓励作用,并协助子女在家完成实践练习。
(2)由于双方都参加亲子教育服务活动,从中会让子女感受到父母也愿意努力学习改善关系,而彼此在服务活动过程中的改变和进步都会成为对对方的鼓励,从而增强双方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2.亲子沟通平行小组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在小组活动正式开始之前,首先应该对服务对象(家长和子女)的需要和问题做一个了解和评估,家长组方面是需要增强聆听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子女组重点是训练他们增强表达能力,提升自我价值。
A:学会认真聆听B:我眼中的父母C:跨组练习:知己知彼D:心平气和之道E:学会情绪管理
小编推荐: 2016年社会工作者VIP直播套餐 2016各地社会工作者报名时间及入口汇总
:2016年社会工作师辅导VIP套餐招生(点击试听):套餐详情:预习班+精讲班+考点串讲班+真题解析班+应试技巧班(考试不过,无限次重学,期间考试不可中断)。套餐特色:独家导师,全程讲授;考情概况,提前掌握;教材内容详细点拨,重点、难点,一网打尽;考前应试指导,掌握答题技巧;考前串讲,导师直击重点考点;历年真题详细讲解,准确把握考试规
>>>>VIP套餐招生 套餐 特惠套餐报名 名单科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