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职称考试

导航

2019土建职称考试《市政工程专业知识》考点: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10-23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1.路面设计应以双轮组单轴载 100kN为标准轴载, 以 BZZ-100表示。

  2.交通等级可根据累计轴次 (万次/车道),按下表的规定划分为 4个等级。

  3.路基应稳定、密实、均质,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和耐久性.

  4.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小于 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宜大于 5%。

  5.应根据使用要求、气候特点、交通荷载与结构层功能要求等因素,结合沥青层厚度和当地经验,合理地选择各结构层的沥青混合料类型,宜符合下列规定:

  (1)表面层宜选用SMA、AC-C和OGFC沥青混合料。

  (2)在各个沥青层中至少有一层应为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6. 应减少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收缩开裂和反射裂缝,可选择采取下列措施:

  (1)适当增加沥青层的厚度。

  (2)在半刚性材料层上设置沥青稳定碎石或级配碎石等柔性基层。

  (3)在半刚性基层上设置应力吸收层或铺设经实践证明有效的土工合成材料等。

  7.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层时宜用热沥青或改性乳化沥青、改性沥青做粘层。为防止渗水、减缓反射裂缝及加强层间结合,宜设置 10mm~25mm厚的聚合物改性沥青应力吸收层、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或铺设长纤维无纺聚酯类土工织物等。

  8.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应包括结构组合、材料组成、接缝构造和钢筋配置等。

  9. 厚度大于 280mm的普通混凝土面层,当分上下两层连续铺筑时,上层宜为总厚度的1/3,可采用高强、耐磨的混凝土材料,集料公称大粒径宜为 19mm。

  10.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强度以 28d 龄期的弯拉强度控制

  11.对年降水量为600mm以上,路基土渗透系数小于10-4mm/s的地区的快速路、主干路,宜设置路面内部排水系统。

  12.排水基层的下卧层应选用不透水的密级配混合料。

  13.快速路、主干路和次干路采用路表弯沉值、沥青层层底拉应变、半刚性材料基层层底拉应力、沥青层剪应力为设计指标。 支路可仅采用路表弯沉值为设计指标。

  13.桥面铺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桥面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应由防水粘结层和沥青面层组成。

  (2) 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上桥梁的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厚度宜为 80mm~100mm ,次干路、支路上桥梁的沥青混合料桥面铺装厚度宜为 50mm~90mm ,且沥青表面层厚度不应小于 30mm 。当桥面铺装为单层时,厚度不宜小于 50mm 。

  (3) 桥面水泥混凝土铺装(不含整平层和垫层)的厚度不宜小于 80mm ,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C40 ,铺装面层内应配置钢筋网,钢筋直径不应小于 8mm ,间距不宜大于 100mm 。

  14.隧道路面铺装可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或沥青路面。

  15.当隧道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时,厚度不宜低于200mm。

  16.当隧道路面采用沥青路面时,沥青混凝土路面厚度宜为80mm~100mm,沥青混凝土面层下应设置粘结层。宜用阻燃温拌型沥青混合料。

  四、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1.同一条道路宜采用相同形式的横断面布置。当道路横断面局部有变化时,应设置宽度过渡段;宜以交叉口或结构物为起终点。

  2.两相邻平曲线间的直线段最小长度应大于或等于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3.当设计速度小于 40km/h时,缓和曲线可采用直线代替,直线长度应满足缓和曲线最小长度的要求。

  4. 超高的过渡方式应根据横断面形式、结合地形条件等因素决定,并应利于路面排水。单幅路及三幅路横断面形式超高旋转轴宜采用中线,双幅路及四幅路宜采用中间分隔带边缘线,使两侧车行道成为独立的超高横断面。

  5.超高缓和段应满足路面排水要求,超高缓和段的纵向渐变率不得小于 1/330。

  6.超高缓和段长度与缓和曲线长度两者中应取大值作为缓和曲线的计算长度。

  7、道路最小纵坡应符合下列规定:

  (1)道路最小纵坡不应小于0.3%;当特殊困难纵坡小于0.3%时,应设置锯齿形偏沟或釆取其他排水措施。

  (2)特大桥、大桥、中桥的桥面最小纵坡不宜小于0.3%,且竖向高程最低点不应位于主桥范围内。

  (3)高架路的桥面最小纵坡不应小于0.5%;困难时不应小于0.3%,并应采取保证高架路纵横向及时排水的措施。

  8、非机动车道最大纵坡不宜大于2.5%;困难时不应大于3.5%。

  9、特大桥、大桥、中桥的桥面纵坡不宜大于4.0%,桥头引道纵坡不宜大于5.0%。

  10、隧道内的道路最大纵坡不宜大于3.0%,困难时不应大于5.0%。

  11、圆曲线上的路面加宽应设置在圆曲线的内侧。当受条件限制时,次干路、支路可在圆曲线的两侧加宽。

  12.加宽缓和段的长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1)当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采用与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长度相同的数值。

  (2)当不设缓和曲线或超高缓和段时,加宽缓和段长度应按加宽侧路面边缘宽度渐变率为 1:15~1:30 计算,且长度不应小于10m。

  13.平纵线形组合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不应插入急转的平曲线或反向平曲线。

  (2)长直线不宜与陡坡或半径小且长度短的竖曲线组合;长的竖曲线不宜与半径小的平曲线组合。

  (3)长的平曲线内不宜包含多个短的竖曲线;短的平曲线不宜与短的竖曲线组合。

  (4)纵断面设计不应出现使驾驶员视觉中断的线形。

  14.平面交叉口应根据城市道路的布置、相交道路等级、交通组织等选择合适的类型,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干路与主干路、主干路与次干路、次干路与次干路相交,应采用信号控制交叉口。

  (2)主干路与支路,支路可采用右进右出的交通组织方式。

  15. 平面交叉口范围内的设计速度宜为路段的0.5倍-0.7倍,直行车可取大值,转弯车可取小值。

  16.立体交叉根据相交道路等级、交通流行驶特征、非机动 车对机动车干扰等,可分为枢纽立交、一般立交和分离式立交。 立交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

  (1)快速路与快速路相交,应采用枢纽立交。

  (2)快速路与主干路相交,应采用一般立交。

  (3)快速路与次干路相交,应采用分离式立交。

  (4)主干路与主干路相交设置立体交叉时,宜采用一般立交。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