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建职称考试

导航

2018年湖南土建职称考试给水排水重要考点:热水及饮水供应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9-28

  热水及饮水供应

  5.1热水供应系统概述

  5.1.1建筑内部热水供应系统的分类与组成

  1、建筑内的热水供应系统按照热水供应范围的大小,可分为:

  (1)局部热水供应系统:

  特点:供水范围小,热水分散制备,配水点较少,且和热源较近,热水管路短,热损失小。

  适用:适用于使用要求不高,用水点少且分散的建筑。

  (2)集中热水供应系统:

  特点:供水范围大,热水集中制备,管道输送到个配水点。

  适用:适用于使用要求高,耗热量大,用水点多且分布较密集的建筑。

  热源:应首先利用工业余热、废热、地热和太阳热,如无以上热源,应优先采用能保证全年供热的城市热力管网或区域性锅炉房供热。

  (3)区域性热水供应系统

  在热电厂、区域锅炉房或热交换站将水集中加热后,通过市政热力管网输送至用户。

  2、组成

  (1)热媒系统:由热源、水加热器和热媒管网组成。

  (2)热水供应系统:热水配水管网和回水管网组成。

  (3)附件:疏水器、自动温度调节器、减压阀、自动排气阀、自然补偿管道和伸缩器、膨胀管和膨胀罐。

  5.1.2热水供水方式

  (1)加热冷水的方式不同可分为:直接加热、间接加热。

  (2)管网压力工况不同可分为:开式、闭式供水方式

  (3)管网设置循环管道的不同可分为:全循环、半循环、不循环、倒循环。

  (4)系统中循环动力不同可分为:机械循环、自然循环。

  (5)水平干管位置不同可分为:上行下给式(注意排气)、下行上给式。

  5.1.3热水管网的布置敷设要求

  (1)敷设形式:暗敷、明敷

  (2)布置与敷设要求

  1)塑料热水管宜暗设,明设时立管宜布置在不受撞击处,如不能避免时,应在管外加保护措施。

  2)热水横管的敷设坡度不宜小于0.003,且与水流方向相反,并在管网最低处设置泄水阀,以便检修时泄空存水

  3)水管穿越建筑物、楼板和基础处应加套管,穿越屋面及地下室外墙时应加防水套管。

  4)上行下给式系统配水干管的最高点应设排气装置

  5)下行上给式热水配水系统,应利用最高配水点放气;其回水立管应在最高配水点以下0.5m与配水立管连接

  6)干线的直线段应设置足够的伸缩器(变形量1mm/m,水平50m,立管30m)

  7)立管与横管连接应采用乙字弯

  8)热水管网应在下列管段上装设阀门:

  ①与配水、回水干管连接的分干管;

  ②配水立管和回水立管;

  ③从立管接出的支管;

  ④3个及3个以上配水点的配水支管;

  ⑤与水加热设备、水处理设备及温度、压力等控制阀件连接处的管段上按其安装要求配置阀门。

  9)热水管网上在下列管段上,应装止回阀:

  ①水加热器或贮水罐的冷水供水管;

  ②机械循环的第二循环回水管;

  ③冷热水混水器的冷、热水供水管。

  10)水加热设备的上部、热媒进出口管上,贮热水罐和冷热水混合器上应装温度计、压力表;热水循环的进水管上应装温度计及控制循环泵开停的温度传感器;热水箱应装温度计、水位计;压力容器设备应装安全阀,安全阀的接管直径应经计算确定,并应符合锅炉及压力容器的有关规定,安全阀的泄水管应引至安全处且在泄水管上不得装设阀门。

  11)需计量热水总用水量时,可在水加热设备的冷水供水管上装冷水表,对成组和个别用水点可在专供支管上装设热水水表。有集中供应热水的住宅应装设分户热水水表。

  12)室外热水管道一般为管沟敷设,也可直埋。

  5.1.4热水供应系统对水质、水温的要求

  1、热水使用温度

  热水使用温度应满足生活使用的各种需要,见表5.1.1

  th——混合后卫生器具出水温度,℃;

  tL——冷水计算温度,℃。

  5、热水的水质

  生活热水水质的卫生指标,应符合现行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原水的水处理,应根据水质、水量、水温、水加热设备的构造、使用要求等因素技术经济比较按下列确定。

  1)洗衣房日用热水量(按60℃计)大于或等于10m3且原水总硬度(以碳酸钙计)大于300mg/L时,应进行水质软化处理;原水总硬度(以碳酸钙计)为150~300mg/L时,宜进行水质软化处理。

  2)其它生活日用热水量(按60℃计)大于或等于10m3且原水总硬度(以碳酸钙计)大于300mg/L时,宜进行水质软化或稳定处理。

  3)经软化处理后的水质总硬度宜为:洗衣房用水:50~100mg/L;其它用水:75~150mg/L。

  4)水质稳定处理应根据水的硬度、适用流速、温度、作用时间或有效长度及工作电压等选择合适的物理处理或化学稳定剂处理方法。

  5)系统对溶解氧控制要求较高时,宜采取除氧措施。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