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土建职称考试工程造价重要考点:建筑结构荷载与建筑结构类型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10-24
中二、建筑结构主要构件的构造要求
(一)无筋扩展基础的构造要求
1、砖基础
采用的砖强度等级应不低于MU10,砂浆不低于M5,在地下水位以下或地基土潮湿时应采用水泥砂浆砌筑。基础底面以下一般先做100mm厚的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
2、毛石浆砌基础
毛石浆砌基础所用的材料是未加工或仅稍作修整的未风华的硬质岩石,高度一般不小于20cm。
3、石灰三合土基础
由石灰、砂和骨料加适量的水充分搅拌至均匀后,铺在基槽内分层夯实而成。三合土的体积配合比为1:2:4或1:3:6,在基槽内夯实。
4、灰土基础
由熟化石灰和黏土按比例拌合并夯实而成。常用的体积配合比有3:7和2:8.
5、混凝土和毛石混凝土基础
混凝土基础一般用C15以上的素混凝土做成。
(二)钢筋混凝土扩展基础的构造要求
1、锥形基础的边缘高度,不宜小于200mm;
2、阶梯形基础的每阶高度宜为300~500mm;
3、垫层:厚度不宜小于70mm,混凝土强度等级应为C10;
4、扩展基础底板受力钢筋的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不宜大于200mm,也不宜小于100mm。
5、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纵向分布钢筋的直径不小于8mm,间距不大于300mm。当有垫层时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无垫层时不小于7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20.
6、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的边长和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的宽度大于或等于2.5m时,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90%,并宜交错布置。
7、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底板在T形及十字形交接处,底板横向受力钢筋仅沿一个主要受力方向通长布置,另一方向的横向受力钢筋可布置到主要受力方向底板宽度1/4处。在拐角处底板横向受力钢筋应沿两个方向布置。
(三)桩基础的构造要求
1、摩擦型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桩身直径3倍;扩底灌注桩的中心距不宜小于扩底直径的1.5倍,当扩底直径大于2m时,桩端净距不宜小于1m。
2、桩径大于600mm的钻孔灌注桩,构造钢筋的长度不宜小于桩长的2/3.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宜小于500mm。
3、坡地岸边的桩、8度及8度以上地震区的桩、抗拔桩、嵌岩端承桩应通长配筋。
(四)混凝土梁的构造要求
1、 梁上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30mm和1.5d;梁下部钢筋水平方向的净间距不应小于25mm和d。
2、梁宜采用箍筋作为承受剪力的钢筋。当采用弯起钢筋时,弯起角宜取45°或60°。
3、梁的腹板高度不小于450mm时,在梁的两个侧面应沿高度配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的间距不宜大于200mm,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腹板截面面积的0.1%。
(五)混凝土板的构造要求
1、两对边支承的板应按单向板计算,四边支承的板应按下列规定计算:
①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大于2.0时,应按双向板计算;
②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2.0,但小于3.0时,宜按双向板计算;
③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不小于3.0时,宜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构造钢筋。
2、现浇混凝土空心楼板的体积空心率不宜大于50%。
3、分布钢筋的作用是:抵抗混凝土收缩或温度变化产生的裂缝;有助于将板上作用的集中荷载分布在较大的面积上,传递给更多的受力钢筋;与受力钢筋形成钢筋网,固定受力钢筋的位置。
4、当按单向板设计时,应在垂直于受力的方向设置分布钢筋,单位宽度上的配筋不宜小于单位宽度上的受力钢筋的15%,且配筋率不宜小于0.15%;直径≥6mm;间距≤250mm;集中荷载较大时,间距≤200mm
(六)混凝土柱的构造要求
1、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mm,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宜大于5%。
2、柱的箍筋直径不应小于d/4,且不应小于6mm,d为纵向钢筋的最大直径。柱及其他受压构件中的周边箍筋应做成封闭式。
3、柱纵向钢筋应贯穿中间层的中间节点或端节点,接头应设在节点区以外。柱纵向钢筋在顶层中节点的锚固应符合:柱纵向钢筋应伸至柱顶。
4、顶层端节点柱外侧纵向钢筋可弯入梁内作梁的上部纵向钢筋,也可将梁上部纵向钢筋与柱外侧纵向钢筋在节点及附近部位搭接。
搭接可采用下列方式:搭接接头可沿顶层端节点外侧及两端顶部布置,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5lab。
5、在框架节点内应设置水平箍筋,箍筋应符合柱中箍筋的构造规定,但间距不宜大于250mm。对四边均有梁的中间节点,节点内可只设置沿周边的矩形箍筋。
(七)混凝土墙的构造要求
1、竖向构件截面长边、短边(厚度)比值大于4时,宜按墙的要求进行设计。
2、支撑预制楼(屋面)板的墙,其厚度不小于140mm;对剪力墙结构不宜小于层高的1/25,对框架-剪力墙结构不宜小于层高的1/20.
3、厚度大于160mm的墙应配置双排分布钢筋网,钢筋网沿墙的两个侧面布置,且用采用拉筋连接;拉筋直径不宜小于6mm,间距不宜大于600mm。
三、建筑结构的抗震构造要求
(一)砖混结构
多层砌体房屋是我们目前的主要结构类型之一。但是这种结构材料脆性大,抗拉、抗剪能力低,抵抗地震的能力差。震害表明,在强烈地震作用下,多层砌体房屋的破坏部位主要是墙身,楼盖本身的破坏较轻。因此,采取如下措施:
(1)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减少墙身的破坏,并改善其抗震性能,提高延性。
(2)设置钢筋混凝土圈梁与构造柱连接起来,增强了房屋的整体性,改善了房屋的抗震性能,提高了抗震能力。
(3)加强墙体的连接,楼板和梁应有足够的支承长度和可靠连接。
(4)加强楼梯间的整体性等。
(5)设防震缝。
(二)框架结构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较常用的结构形式。震害调査表明,框架结构震害的严重部位多发生在框架梁柱节点和填充墙处;一般是柱的震害重于梁,柱顶的震害重于柱底,角柱的震害重于内柱,短柱的震害重于一般柱。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把框架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强节点、强锚固,避免短柱、加强角柱,框架沿高度不宜突变,避免出现薄弱层,控制最小配筋率,限制配筋最小直径等原则。构造上采取受力筋锚固适当加长,节点处箍筋适当加密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