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初级统计师基础知识考试课后习题十四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0-01-04
中1 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如果居民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分别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并且在此基础上,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既不存在过剩,也不存在短缺,这种状态称为( )。
(A)帕累托最优
(B)一般均衡状态
(C)帕累托改进
(D)市场最优状态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如果居民和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分别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并且在此基础上,产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既不存在过剩,也不存在短缺,即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供求都相等的状态就是一般均衡状态。
2 如果资源的配置是帕累托最优的,那么( )。
(A)收入分配是公平的
(B)收入分配是有效率的
(C)存在一种重新配置资源的途径,能使每个人的境况变好
(D)不存在重新配置资源的途径,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他人境况变坏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配置的某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
更多统计师考试资讯、备考资料、试题下载,加入统计师学习考试群:518649173,更有专业老师为你解答。
2020年初级统计师《统计学和统计法基础知识》考试题库 | |
2020年初级统计师《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考试题库 |
3 如果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能够在其他人福利水平不下降的情况下,通过资源重新配置使至少一个人的福利水平有所提高,这种资源重新配置被称为( )。
(A)一般均衡状态
(B)帕累托改进
(C)瓦尔拉斯均衡
(D)帕累托最优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在一个经济体中,如果实现了一般均衡,资源配置便处于帕累托最优状态。在一个经济体中,如果对于一个既定的资源配置进行改变,其结果会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改变为帕累托改进。
4 资源实现最优配置的标准即帕累托最优状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在该状态上,不存在使某人的处境变好又不使其他人处境变坏的改进资源配置的方法
(B)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不一一定实现了经济效率
(C)不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也不一定是缺乏经济效率的
(D)在帕累托状态下,若同时达到了经济效率,则整个经济的资源实现丫最优配置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经济效率的代名词。一个经济体如果能满足帕累托最优状态,则这个经济体具有经济效率,否则就缺乏经济效率。
5 如果某个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对其他厂商产生有利影响,这种行为被称作( )。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消费的外部经济
(C)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正确答案】 A
【试题解析】 外部性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经济,对其他厂商产生有利影响的经济活动显然属于外部经济;根据主体的不同,外部性又可分为生产的外部性和消费的外部性,厂商的经济活动显然属于生产的外部性。故某个厂商的一项经济活动对其他厂商产生有利影响属于生产的外部经济。
6 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不经济是指该活动的( )。
(A)私人成本高于社会成本
(B)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
(C)私人收益高于社会收益
(D)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一项外部不经济的活动是指该活动所带来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一项外部经济的活动是指该活动所带来的私人收益小于社会收益。
7 一个人的吸烟行为是( )。
(A)生产的外部经济
(B)生产的外部不经济
(C)消费的外部经济
(D)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吸烟是一种消费,而不是生产;吸烟所带来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因此一个人的吸烟行为是消费的外部不经济。
8 从经济学理论上说,生产的外部不经济会造成( )。
(A)资源均衡配置
(B)资源有效配置
(C)产品供给过少
(D)产品供给过多
【正确答案】 D
【试题解析】 外部不经济是指某人或某企业的经济活动会给社会其他人带来损害,但该人或该企业却不必为这种损害进行补偿。对于产生外部不经济的生产者,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生产者倾向扩大生产,产出水平就会大于社会最优产出水平,造成产品的供给过多。
9 自然垄断与( )有着密切的关系。
(A)国家法令
(B)经济规模
(C)规模经济
(D)产品质量
【正确答案】 C
【试题解析】 当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能够有效率的进行生产,或者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产品时,这个行业就是自然垄断。自然垄断与规模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
10 在市场经济国家,公路、地铁、无线电视大都是由国家而不是由私人来投资的,其合理的经济学解释是,上述部门( )。
(A)属于垄断性行业
(B)属于公共物品的生产部门
(C)具有负外部性的特点
(D)关系着国计民生
【正确答案】 B
【试题解析】 由于公共物品存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决定了在绝大多数的公共物品消费中必然经常出现“搭便车”现象,所以私人不愿意提供公共物品,而主要由国家来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