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来源 :能源处 2019-02-25
中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反映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要求,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印发《山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通力合作,全面推进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工作。2017年,通过全省上下共同努力,从各省直有关部门统计监测情况看,在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等6个方面都取得了积极成效。
1、资源利用方面
坚持打造“能源革命排头兵”战略地位,积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实施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重点节能降耗成效明显,清洁能源消费比重不断上升。2017年全省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4.75%,较2016年提高0.79个百分点。
深入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各领域节水行动,优化水资源配置,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得到双控。2017年全省用水总量74.90亿立方米,较2016年减少用水0.62亿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降低率达到7.49%。
2、环境治理方面
深入实施大气污染与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大气十条”、“五水同治”,着力推进重点减排工程,治理投资和治理力度明显加大,治理成效持续显现,减排目标任务顺利完成。2017年全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7.4%、7.1%,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同比分别下降8.86%、6.21%。
3、环境质量方面
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环境质量不断改善。2017年全省空气PM2.5平均浓度5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全省100个省控断面中,地表水水质优良断面比例56.0%,同比上升8.0个百分点;劣V类断面比例23.0%,同比下降5.0个百分点。全省单位耕地面积化肥使用量276.09千克/公顷,同比下降4.3%;单位耕地面积农药使用量7.11千克/公顷,同比下降5.6%。
4、生态保护方面
坚持自然生态保护与修复,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山西。加快造林绿化步伐,超额完成营造林目标任务;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20.5%;全省建立以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45处;初步形成以湿地保护区、湿地公园为主的湿地保护网络体系;全面启动汾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大清河“七河”生态修复治理;实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不断扩大;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努力探索实践矿山恢复治理。
5、增长质量方面
2017年,全省经济运行质量效益持续改善,其中经济结构呈现积极变化,财政收入稳定提高,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改善,民生保障全面提升。2017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66.8亿元,增长19.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024.5亿元,增长3.5倍;人均GDP为42060元,较2016年增加6693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420元,较2016年增加1371元。
6、绿色生活方面
节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消费理念渐入人心,绿色生活方式逐步形成。通过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组织“绿色出行宣传月”、“公交出行宣传周”、“城市无车日”等宣传活动,绿色出行渐成风尚。通过修建城市综合公园、专类公园、社区公园,打造大型绿带通风廊道、滨河(湖)空间、湿地公园,城市绿地系统不断完善。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启动农村“厕所革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与卫生厕所普及率逐年提高,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切实改善。(责任编辑:赵爱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