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级统计师《统计基础理论》经济学知识辅导:总量的衡量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11-19
中第三章 宏观经济运行与生产总量的衡量
1、两部门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
S-I=0,即储蓄(S)=投资(I)
2、国民生产总值(GDP)的三种不同核算方法:
(1)从生产角度看:GDP=∑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2)从收入角度看:GDP=∑增加值
=∑(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3)从支出角度看:GDP=∑最终产品=∑(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私人消费+私人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从生产角度看,GDP度量了一个经济体中所有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新创造的价值总和。
在生产法核算GDP中,如果将折旧从GDP中扣除,得到的指标被称为国内生产净值(NDP)。
3、GDP缩减指数的计算公式:
GDP缩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
GDP缩减指数是一个具有广泛基础的物价指数,可以较准确的用来反映通货膨胀的程度。
如果实际GDP的水平超过潜在GDP,即GDP缺口为正值,表明经济增长过快,资源已经被过度利用,此时可能会出现资源短缺和通货膨胀,即经济过热。如果实际GDP的水平低于潜在GDP,即GDP缺口为负值,则意味着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存在失业,还可能出现通货紧缩,即经济过冷。
4、国民总收入(GNI)的计算公式:
GNI=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付给国外的要素收入
5、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
(1)不能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耗减和对环境的破坏
(2)不能全面反映经济社会福利的变化
(3)不能准确反映国民财富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