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统计师《统计实务》章节讲义:专业统计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11-10
中第五章 专业统计
复习要点
专业统计是以经济社会生活中某些特定领域或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统计活动,其统计数据不仅为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翔实依据,也为国民经济核算和评价社会发展以及开展广泛的国际和地区比较提供基础数据。
一、能源统计
能源的概念及划分。
能源统计主要包括能源购进统计、能源消费统计和能源库存统计等三大方面。
(一)能源统计的相关概念
能源折标准煤系数=某种能源实际热值/标准煤热值
某能源介质的等价热值=生产该介质投入的能源/该介质的产量=该介质的当量热值/转换效率
(二)能源购进量统计包括购进量、购进量金额等指标。购进量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能源经销企业用于销售的能源购进数量,另一种是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能源购进数量。
1.计算购进量的能源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已实际到达本单位;二是经过验收、检验;三是办理完入库手续。但是在未办理完入库手续前,已经投入使用的或已经销售的,要计算在购进量中,使用多少计算多少。
2.购进量核算应遵循“谁购进、谁统计”的原则。
购进量金额是指本单位在报告期实际购进、已办理验收入库手续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金额。
(三)能源消费统计指标的概念和统计范围
能源消费量是指能源使用单位在报告期内实际消费的一次能源或二次能源的数量,其统计原则包括谁消费、谁统计、何时投入使用,何时计算消费量、消费量只能计算一次、不统计耗能工质等5条。
综合能源消费量=各种能源消费量合计(包括自产自用的二次能源)-本企业加工转换的二次能源产量
(四)能源库存统计指标的概念
能源库存量是指企业能源库存量,是企业在报告期的某时间点所拥有的各种能源数量。库存量的核算应遵循时点性原则、实际数量原则,要以验收合格、办理完入库手续为准,能源生产企业产成品库存和能源经销企业用于经营销售的库存按照能源的所有权原则进行统计,能源使用企业用于消费的库存按照能源的使用权原则统计。
(五)能源统计的主要分析指标有
能源生产弹性系数=能源生产总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电力生产弹性系数=电力生产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电力消费量年平均增长速度/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速度
能源加工转换效率=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l00%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能源消费总量/国内生产总值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电耗=全社会用电量/国内生产总值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工业能源消费量/工业增加值
二、财务统计
财务统计是连接统计核算与会计核算的桥梁,根据会计制度的不同,分为企业财务统计和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两大部分。
(一)企业财务统计包括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企业损益财务统计以及企业工资、福利、增值税财务统计等三方面内容。
1.企业资产负债财务统计主要指标之间的关系是: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流动资产年平均余额=1至12各月月初、月末流动资产余额之和/24
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1至12各月月初、月末固定资产净值余额之和/24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一累计折旧
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及平衡关系。
2.企业损益财务统计各指标之间的关系是:
收入-费用=利润(亏损)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
企业会计利润(损益)表的结构及平衡关系。
3.企业工资、福利、增值税财务统计主要反映企业从业人员收入和增值税缴纳情况,是企业损益及分配的补充指标,为计算企业增加值提供相应的基础资料。
增值税是以法定增值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计税依据是纳税人销售货物的销售额和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应税劳务的营业额,税率分为6%、l3%和l7%。包括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销项税额三个指标。
(二)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年末资产、上年结余、本年收入、本年支出、收支结余、经营税金(只限事业单位)等22个指标。
三、对外经济贸易统计
(一) 对外贸易统计又称海关统计,主要包括国家进出口统计,以实际进出口货物为调查对象。我国规定,进出口价格统计,进口货物按到岸价格(CIF)统计,出口货物按离岸价格(FOB)统计。进出口国家(地区),进口货物统计原产国,出口货物统计最终目的地国。进出口总额指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
(二) 利用外资统计的对象是指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核准登记在中国境内所有利用外资的单位和部门,利用外资统计的资料来源是商务部,调查方法是全面调查,主要统计指标有批准企业(项目)个数、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外商直接投资等。
(三) 对外经济合作统计包括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和对外设计咨询等。主要统计指标有:新签合同额、完成营业额、派出人数、期末在外人数、雇佣所在国各类劳务人数等。
(四) 对外直接投资是指我国企业、团体等境内投资主体在国外及港澳台地区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投资,并以控制国(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对外直接投资统计的对象和范围。对外直接投资统计主要统计指标包括对外直接投资额、反向投资额等。
四、财政统计
(一) 财政统计的主要任务是就财政收入、财政支出以及财政收支平衡状况加以统计,反映一国财政收支在一定时间、空间条件下所达到的规模、所形成的结构、收支平衡与否的程度以及财政收支在动态上的变化。
(二) 财政收入的概念及分类。
(三) 财政支出的概念及分类。
(四) 财政收支统计分析主要包括财政收支平衡状况分析、财政收支与国民经济关系分析两个方面:
1.财政收支平衡状况分析,有两个指标:
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入一财政支出
财政收支差率=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人
2.财政与国民经济关系分析,包括从总量层次上的分析和动态变化分析。总量分析使用国家财力集中程度指标:
国家财力集中程度=财政收入总额/国内生产总值
动态分析包括两个方面:反映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的指标有:
财政收入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财政收入边际倾向=财政收人增加额/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
反映财政支出与国民经济的关系的指标有:
财政支出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财政支出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加额/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
五、金融统计
(一)金融统计的任务就是要设计相应的统计指标描述一时期的金融活动。金融统计包括银行信贷统计、货币供应与市场流通统计、金融市场统计。
(二)银行信贷统计的任务是以整个银行体系为主体,反映筹集和运用信贷资金的规模和构成,分析信贷资金收支的平衡状况。
银行信贷是银行的主要业务,其资金来源包括各项存款、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银行自有资金、由中央银行发行的货币以及对国际金融机构的负债。这些资金来源数额的总和就是银行信贷资金来源总量,是一个时点总量指标,或者说是一个资金余额指标,表明在特定时点上银行所拥有、可以使用的资金总量。银行信贷资金最主要的来源是各项存款,常用的统计指标有存款余额、存款余额变动额和存款收支发生额,在此基础上可以计算存款平均余额指标。
银行信贷资金运用的去向主要有各项贷款、有价证券及投资、黄金占款和外汇占款、在国际金融机构的资产财政借款等。信贷资金运用总量也是一个时点总量指标。在实际情况中,各项贷款是银行信贷资金最主要的运用去向。常用的指标包括贷款发放余额、贷款累计发放额、贷款平均余额、贷款累计回收额等。
将银行信贷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去向相比较,可反映银行信贷资金平衡状态,方法是编制一时期期末的银行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平衡表。
信贷资金来源与运用所形成的差额称为信贷收支差额,货币净投放表现为付差(贷差),其差额由货币投放来弥补;货币净回笼表现为收差(借差),其差额通过回笼货币来消解。可看出,银行信贷资金平衡实质上就是货币流通量的供求平衡问题。
(三)货币供应分为以下四个层次:
M是通货净额或现金,最具流动性,最为活跃。
M1是M0+居民及企事业单位的活期存款,被称为狭义货币供应量(简称货币)。
M2是M1+准货币,准货币包括居民、企事业单位及财政的各种储蓄、定期存款以及其他存款。M2是较广义的货币量。
M3是M2+各类银行机构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各种存款的总和,是广义货币供应量。
流通中的现金量即眠,称为市场货币供应量。
期末市场货币流通量=期初市场货币流通量+本期现金投放总额--本期现金回笼总额
在实际工作中,货币流通速度可以通过现金归行速度来表示,指平均每单位流通中的货币在一定时期内返回银行的次数,或每单位货币从银行投入流通又返回银行平均所需要的时间(天数)
现金归行次数=当期银行现金收入合计额/期内货币平均流通量
现金归行天数=当期货币平均流通量X当期日历天数/当期银行现金收入总额
(四)金融市场是进行货币资金借贷和金融工具、金融服务买卖的场所,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各种金融工具的使用,将储蓄与投资活动联系在一起,由此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金融市场统计包括利率统计、债券股票统计和汇率统计。
六、劳动统计
劳动统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从业人员统计、城镇劳动力就业与失业统计、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统计和劳动生产率统计等。
(一)从业人员统计
从业人员是指从事一定社会经济活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
在岗职工是指在本单位工作并由本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以及有工作岗位但由于学习、病伤产假等原因暂未工作,仍由单位支付工资的人员。
各单位在计算其从业人员时应按照“谁支付劳动报酬谁统计”的原则,以避免从业人员统计的重复和遗漏。用期末人数和平均人数两个指标来反映从业人员的数量。
期末人数是报告期最后一天的实有人数,也称为时点人数。平均人数是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人数。
月平均人数=报告月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月日历日数
季平均人数、年平均人数的计算。
从业人员的构成统计,从业人员可以按用工期限分组、按工作岗位分组。从业人员增减变动与期末人数的关系是:
上期末人数+本期增加人数一本期减少人数=本期末人数
(二)城镇劳动力就业与失业统计
就业人员是指在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从事一定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失业人员是指在一定年龄以上,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间无工作,当前有就业的可能并以某种方式寻找工作的人员。就业人员与失业人员的统计范围。
城镇失业率=城镇失业人员/(城镇就业人员+城镇失业人员)X 100%
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人数/(城镇从业人数+城镇登记失业人数)X 100%
(三)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统计
单位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从业人员的劳动报酬总额,包括在岗职工工资总额和其他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两部分。
在岗职工工资总额是指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在岗职工的劳动报酬总额。工资总额的计算,原则上应以直接支付给在岗职工的全部劳动报酬为依据,其构成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和其他工资等6项。
平均工资通常是指以货币数量表示的平均工资,也称为平均货币工资,反映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工资的平均水平。
平均工资=报告期工资总额/报告期平均人数
平均实际工资是指扣除物价变动因素后平均的实际工资,反映货币工资所能实际购买到的消费品和服务的数量。
平均实际工资=报告期平均工资/报告期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平均实际工资指数反映平均实际工资水平的变动,表明实际工资水平提高或降低的程度。
平均实际工资指数=报告期平均工资指数/报告期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四)劳动统计报表制度包括《劳动统计报表制度》和《城镇劳动力调查制度》。
前者采用的是全面调查方法,后者是以城镇居民户为统计调查单位的抽样调查制度,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
七、固定资产投资统计
(一)固定资产统计的基本概念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的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它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重要途径。
(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对象是指在报告期内进行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单位和城乡居民,其统计范围包括:城乡建设项目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和国防、人防建设项目投资。
(三)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主要内容
建设项目是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和进行设计施工的基本单位,建设项目统计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基础。建设项目可按建设性质、建设阶段等进行分组。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以及与此有关的费用的总称,其构成包括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具购置以及其他费用。
计算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的方法是根据已经完成的实物工作量乘以预算单价,实际工作中主要采用单价法和部位进度法。
计算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价格依据原则上是通过市场交易的实际价格,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额一般按预算价格计算,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投资额一律按实际价格即支出的全部费用计算。
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是指固定资产投资单位在本年内收到的可用于固定资产建造和购置的各种资金,包括上年末结余资金、本年度内拨人或借入的资金及以各种方式筹集的资金。
新增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是指通过投资活动所形成的新的固定资产
的价值,应以能够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工程为对象进行计算。计算价
格是通过市场交易的实际价格。
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是指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而增加的设计能力,计算新增生产能力是以能独立发挥生产能力的工程为对象,当工程建成,经有关部门验收鉴定合格,正式移交投入生产,即应计算新增生产能力(或效益)。主要指标有:本年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建设规模、本年施工规模、自开始建设累计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房屋建筑面积统计的指标有施工房屋面积、房屋新开工面积、竣工房屋价值等,竣工房屋价值一般以结算价格计算。
固定资产投资经济效益是指固定资产投资活动中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反映企业资活动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有5个:
单位生产能力投资=投产项目(或单项工程)全部投资完成额/该项目(或单项工程)新增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
生产能力利用率=报告期实际产量/设计生产能力×100%
投资回收年限=建设项目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建设项目投产后平均年利税额
投资回收率=建设项目投产后平均年利税额/建设项目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额X l00%
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报告期新增固定资产/报告期实际完成投资额×100%
房地产开发投资是指房地产企业或房地产开发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进行商品房屋开发和土地开发所完成的投资。为防止重复统计,在把房地产开发纳入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之后,各企业、事业、行政单位和城乡居民购买商品房屋的支出不再纳入固定资产投资镪统计范围。
房地产开发投资按构成分为商品房建设投资和土地开发投资(一般指生地开发成熟地的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的I程用途是指房地产开发投资按房屋类别进行的分组。
(四)固定资产投资统计除农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统计采用抽样调查方法外,对其他部分均采用全面调查方法。其中,对城镇私人建房投资,国防、人防基本建设投资,由主管部门组织调查搜集资料报统计部门,其他由统计部门组织实施。
八、人口统计
(一)人口统计概述
人口统计是指搜集、整理、分析有关人口现象和数量,反映人口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状况及其变化工作的全过程。
(--)人口统计的主要内容
人口统计调蠢指标有与户主关系、出生年月/年龄、出生地等18项,人日统计住户调查指标有户别、本户人数等l8项,人口统计综合汇总计算指标有人口总数、平均人口数、常住人口、现有人口等29项。
在人口统计综合汇总计算指标中,人口总数是在一定时间、区域和口径范围内的全部人口数,平均人口数是反映一定时期人口平均水平的指标,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本地
的时间超过半年以上的人口,现有人口是指在一定时点上的住于该地域范围内的全部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定时期人口自然增加数与当期平均人口数之比,人口自然增加数是当期的出生人口减去死亡人口的净额。
平均年龄=∑(各年龄组的组中值×各年龄组人口数)/总人口
老年人口系数=老年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少年儿童系数=少年儿童人口数/总人口数×100%
负担系数是指被抚养人口与l5~64岁人口的比例,分为总负担系数、负担老年系
数、负担少年系数。
人口的性别比例是以女性人数为l00,计算男性与女性的比例。
总迁移率=(一定时期迁入人口+迁出人口)/该时期的平均人口×l000‰
净迁移率=一定时期的迁入迁出人口差额/该时期的平均人口×1000‰
市镇人口比重=市镇人12/总人口×100%
乡村人口比重=乡村人口/总人口×100%
出生率=年内出生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l000‰
死亡率=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l000‰
婴儿死亡率=0—12个月的婴儿死亡数/(2/3本年度出生婴儿数+1/3上年度出生
婴儿数)X 1000‰
结婚(离婚)率=一年内结婚(离婚)人数/年平均人数Xl000‰
平均初婚年龄=期内初次结婚的男(女)性年龄总和/期内初次结婚的男(女)性
人数
育龄妇女生育率是出生人数与育龄(15—49岁)妇女人数的比例。
(三)人口统计的调查方法及组织方式
人口普查采用按常住人口登记的原则,人口分为普查表短表和普查表长表两种形式,普查表长表根据国家规定的办法,抽出10%的户填报,其余的户填报短表。复查工作完成后,全国抽取0.15‰的人口进行事后质量抽查。
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也采用按常住人口登记的原则,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概率比例抽样方法,全国约抽取120万人。事后质量抽查项目包括姓名、性别、户口状况和性质、出生和死亡人口共5个指标。
九、科技统计
(一)科技统计的基本概念
科技统计与经济统计和社会统计并称为统计的三大分支,是用统计的方法对科学技术活动的规模和结构进行定量的测定。
科技活动包括研究与发展(R&D)活动、科学技术教育和培训活动、与R&D密切相美的科技服务活动。研究与试验发展(R&D)是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
(二)科技统计的主要内容
科技综合统计指标包括有科技活动的单位数、科学家和工程师、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合计等l5个指标。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指标有21个。
(三)科技统计单位及统计范围
《科技综合统计报表制度》的统计单位和统计范围。该制度采用年度和周期为五年的滚动全面调查方法搜集数据,由国家统计局组织协调,采用分工协作、条块结合的方式组织实施。《大中型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统计报表制度》的统计单位为大中型工业企业,只限于技术开发活动,采用全面调查方法,具体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局负
责组织实施。
十、社会统计
目前我国的社会统计主要由各项社会事业主管部门负责开展。
(一)文化统计的主要指标有8个,其中,广播节目、电视节目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是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在对象区内采用无线、有限、卫星等技术手段能够收看包括中央、省、地市、县级广播或电视任意一套节目的人口数与总人口之比。
(二)教育统计主要指标有8个,其中,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是完成国家义务教育法规定的9年义务教育的学生数与初始学生数的比例。
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普通中学初中毕业生数+职业中学初中毕业生数)/9年前
小学一年级招生数x l00%
(三)卫生统计的主要指标有l2个。其中,医院病床使用率是年内医院实际占用总床日数与当年实际开放总床日数的比例,表示该年平均每百张开放病床被实际利用的情况。
传染病发病率=26种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例数/同时期的平均人口数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使用卫生厕所农户数/农村总户数X l00%
(四)体育统计的主要指标有4个,其中,国民体质指数是指通过国民体质监测所取得国民总体的身体形态、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等资料,进行无量纲处理后测算得到的反映国民体质综合状况的指数。
(五)公安、司法统计的主要指标有15个,其中,群众安全感指数是指群众对安全程度的满意率。
(六)环境保护统计的主要指标有32个。
(七)人民生活用12个指标来反映。其中: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一交纳所得税一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一记账补贴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城镇(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消费支出总额X l00%恩格尔定律是指消费结构变化的规律,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的比例则会下降。其公式为:
食物支出对总支出(或收入)的比率=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总支出(或收人)变动百分比
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总支出金额
基尼系数是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重要指标。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按照国际惯例,基尼系数在0.3~0.4之间为比较合理,0.4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
(八)社会保障用民政经费、离退休退职人员数等17个指标来反映。其中,城镇居
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是指报告期末家庭平均收入在当地规定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下的城镇居民数。
享受低保的人数占救济总人数的比例=城镇、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之和/社会救济总人数×100%
(九)社会参与统计的主要指标有省级人大代表人数、政协委员人数等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