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级统计师考试统计工作实务知识笔记:第三章国民经济核算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7-05
中第三章 国民经济核算
1、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三个构成部分:
(1)基本核算表 (2)国民经济账户(3)附属表
●国民经济核算账户侧重于对经济循环过程的核算。
2、常住单位:是指在我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常住单位包括我国驻外使馆,外商对内的投资企业。不包括外国驻我国使领馆、我国对外投资企业。
3、服务与货物的主要区别: 如果和其投入物相比,产出没有实物形态的根本改变,没有使用价值的根本改变,那么就可以说该产出是服务。
4、最终产品:是指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积累和出口的产品。
5、生产范围包括的三个部分:
(1)生产者提供或准备提供给其他单位的货物或服务的生产
(2)生产者用于自身最终消费或固定资本形成的所有货物的自给性生产
(3)自有住房提供的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服务的自给性生产
●自给性服务,除了自有住房服务和付酬家庭雇员提供的家庭或个人服务外,都 被排除在生产范围之外。
6、生产者价格:是生产者生产的单位货物和服务向购买者出售时的价值,减去开给购买者发票上的增值税或类似可抵扣税。
●生产者价格不包括货物离开生产单位后所发生的运输费用和商业费用。
●购买者价格等于生产者价格加上购买者支付的运输和商业费用,再加上购买者 缴纳的不可扣除的增值税和其他税。
7、机构单位的基本特点:
(1)有权独立拥有货物和资产,能够与其他机构单位交换货物或资产的所有权;
(2)能够作出直接负有法律责任的经济决定和从事相应的经济活动;
(3)能以自己的名义承担负债、其他义务或未来的承诺,并能签订契约;
(4)能够编制出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一套在经济和法律上有意义的完整账户。
●具备机构单位条件的单位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住户,一类是法人单位。
8、常住机构单位分为的四大机构部门:
(1)非金融企业部门 (2)金融机构部门(3)政府部门 (4)住户部门
●权责发生制原则意味着交易在其实际发生时记录,而不是在相应的收入与支付 发生时记录。
9、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10、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核算方法: (1)生产法 (2)收入法 (3)支出法 11、生产法:是从生产过程中创造的货物和服务价值入手,剔除生产过程中投入 的中间货物和服务价值,得到增加值的一种方法。
12、生产法增加值的计算公式: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13、总产出: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既包括新增价值,也包括转移价值。
●总产出按生产者价格计算。
●工业总产出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计算。
●批发和零售业总产出等于商业附加费,即商品销售收入减去商品销售成本。 ●非营利性单位总产出等于经营性业务支出加虚拟折旧。
14、中间投入:是指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过程中消耗和使用的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
●中间投入反映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转移价值,一般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中间投入是本期一次性使用的。
●计算增加值时只扣除中间消耗价值,不扣除固定资本消耗,得到的增加值叫做 总增加值或毛增加值。
15、收入法: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形成收入的角度,对常住单位的生产活动成果进行核算。
16、收入法增加值的计算公式: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17、劳动者报酬的实物性收入与中间消耗的区别: 生产单位提供的货物或服务,可以满足劳动者在闲暇时间里的需要,并可改善和提高他们的实际生活水平,同时,其他普通消费者也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这部分货物和服务就属于劳动者的实物收入。生产单位为了生产能正常进行,为劳动 者购买的货物和提供的服务,如工作服装、差旅费等,属于中间投入。
18、营业盈余:是指常住单位创造的增加值扣除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后的余额。
19、支出法:是从最终使用的角度反映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最终成果的一种方法。
20、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公式: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21、最终消费:是指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
●最终消费不包括非常住单位在本国经济领土内的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包括居民住户购买的建房用建筑材料,居民消费支出不 包括。
22、资本形成总额包括:
(1)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存货增加
●有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和设备工器 具购置(减处置)价值,以及土地改良、新增役、种、奶、毛、娱乐用牲畜和新增经济林木价值。
●无形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包括矿藏的勘探、计算机软件等获得减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