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级统计师《统计工作实务》教材知识点:经济活动水平的衡量和国民收入核算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5-05
中2016中级统计师《统计工作实务》教材知识点:经济活动水平的衡量和国民收入核算
掌握衡量经济活动水平的各项经济总量指标的含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所拥有的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的区别表现在,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产概念,而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收入概念,故国民生产总值又称国民总收入(GNI)。
国内生产净值(NDP):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净值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从国内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后的余额,即为国内生产净值。
国民生产净值(NNP):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包括物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从国民生产总值扣除资本折旧后的余额,即为国民生产净值。
非宽泛意义上的国民收入(NI):是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收入,通常被分为5个部分,即雇员收入、公司利润、财产所有者收入、个人租金收入和净利息。国民收入是从国内生产净值中扣除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和政府补助金后的余额。
个人收入(PI):是从国民收入(NI)中减去人们在现期生产中创造出来但又没有被人们得到的收入,再加上人们得到的但又不是在现期生产中创造出来的那些收入。具体而言,从国民收入中减去公司利润、净利息、社会保障支出、再加上政府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个人利息收入、个人股利收入、企业转移支付,就得到个人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是归个人实际支配的用于消费和储蓄的收入。一般情况下,从个人收入中减去个人税收(如个人所得税、个人财产、遗产税、赠与税等)和非税支付(如罚金、馈赠等),就是个人可支配收入。
掌握GDP核算的基本方法
核算国民收入或GDP的最基本方法有支出法和收入法
用支出法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就是通过核算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整个社会对最终产品的总需求来计量GDP。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或总需求就是指消费支出或消费需求(C)、投资支出或投资需求(I)、政府支出或政府需求(G)和净出口(NX)。因此,用支出法核算GDP的公式可以表示为:
用收入法来核算国内生产总值,就是通过计算一定时期内的生产要素收入亦即企业生产成本来核算GDP。在经济生活中,要素收入或企业生产成本具体包括:(1)工资、利息、租金等生产要素的报酬;(2)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农民、律师、医生的收入等;(3)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和公司未分配利润等;(4)企业间接税和转移支付;(5)资本折旧。因此,如果用收入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其计算公式即:
掌握名义GDP与实际GDP的关系
名义GDP:是指按当年价格计算的最终产品的价值;
实际GDP:是指按基年的不变价格计算出来的各年最终产品的价格。
熟悉潜在GDP与实际GDP的区别
名义GDP和实际GDP的差别所反映的实际上是报告期的物价水平与基年物价水平的差异程度,即通货膨胀的程度。
熟悉产出缺口的含义和计算方法
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实际产出和潜在产出经常会出现不一致,这种不一致被作产出缺口或GDP缺口。
了解以GDP为核心的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
(1)这种核算体系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经济社会的总产出;
(2)现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也不能真实地反映国民的福利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