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师

导航

初级统计师《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知识点:生产的统计范围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3-26

生产的统计范围

1. 生产的概念及生产的统计范围

生产就是由投入转换为产出的过程。关于生产的统计范围,理解点如下:

第一, 经济统计中的生产是指经济生产,是在人类的控制和管理之下,利用劳动、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以及原材料等,产出各种形式的产品,以满足人们的需要。纯粹自然性生产不在统计范围之内;

第二, 无论物品的生产还是服务生产,都属于生产统计范围;

第三, 作为产出的货物和服务,应能够提供给其他单位使用。对于非市场化生产的产品,包括自用性货物生产、免费提供产品的生产包括在生产的统计范围之内。但“家务劳动”排除在生产统计范围之外。

2. 产品的概念及其类别

1)根据产品形态划分 货物:有形产品。可以储存,可以运输。

服务:无形产品。以运动形态产生出来,不能储存与运输。不能脱离生产需求单独进行。

2)根据产品使用性质 中间产品:在一个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然后又在另一个生产过程中被完全消耗掉或形态被改变的产品。可以是货物也可以是服务。

最终产品:当期生产的被用于最终消费、积累和出口的产品。可以是货物也可以是服务。

3. 常用国民经济产出总量指标

国内总产出:一国当期生产的全部产品的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一国当期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价值总量。

(二)部门总产出与增加值统计

1. 总产出的涵义

在微观层次上,总产出是指生产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从价值形态看,总产出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两部分价值。

中间投入:指在生产这些产品过程中所消耗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即由其他单位所提供的产品的价值,这些价值随着从投入到产出的转换过程一次性转移到了新产品的价值中;

最初投入:又称增加值,指在生产过程中新附加的价值,体现为对劳动、资本等生产要素及政府管理的支付。

1. 总产出的计算方法

在一个生产单位,统计总产出的一般方法,是就当期各种产品的产量与价格之乘积求和,即:

总产出=∑(产量×价格)

1) 工业总产出:是工业生产活动总产出的加总求和。

在工业企业内,总产出统计通常采用“工厂法”,即以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工业生产活动成果,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其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工业企业总产出=工业成品价值+工业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对外加工费收入

2) 农业总产出:通常采用“产品法”统计,即以农产品为单位,按各种农产品的产量乘以相应的单价计算各种农产品的价值,然后将各种农产品价值加总。

3) 建筑业总产出:是建筑安装生产单位和自营施工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完成的建筑产品总价值,其具体内容包括:建筑工程产值、设备安装工程产值、建筑物修理产值、非标准设备制造产值和装饰装修产值。在方法上,建筑业总产出统计是按自行完成的工作量乘以单价计算的,即针对各建筑安装生产单位,分别计算上述自行完成的各项建筑产品总产出。

建筑业产品是固定的,具有较强的个体性和独立性,它是由建筑安装生产单位组织施工生产的。

4) 服务部门总产出:是要计量各单位或部门当期完成的服务活动总价值。它需要讨论营利性服务和非营利性服务。

营利性服务部门:由各种以盈利为目的而建立的企业性服务单位所组成,它们面向市场,提供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贸易餐饮、旅游服务、信息咨询、居民服务等各方面的服务。其总产出按照这样的思路计算:其核算期内的营业收入就是其核算期内所提供服务的全部价值,即它的总产出。其中,

①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总产出按照当期这些业务活动总收入计算,包括公路、水运、航空、铁路、管道运输等业务收入和电报电话邮政业务总收入;

② 批发零售贸易业总产出:依据商品进货、保管、整理、分类、包装和销售等服务活动中的总收入计算,具体表现为贸易活动的附加值,即商品销售收入减去对应的商品进价;

③ 餐饮业总产出:直接按其营业收入计算;

④ 金融业总产出是各种金融中介服务活动产出和其他服务收入之和,前者表现为金融机构贷款或利息收入与存款利息支出之差额;

⑤ 保险业总产出计算比较复杂,总体来说,应该是保险服务产出与其他服务收入之和,保险服务产出表现为当期各种收入(包括保费收入、投资收入、利息收入等)与各种支出和提取(包括各种准备金提取、到期赔付、利息支出等)相减的差额;

⑥ 房地产业总产出包括以下三个部分:房地产管理活动总产出,按其经常性业务收入计算;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总产出,按商品房销售所得收入扣除开发建设过程的前期投入建设投入计算;居民自有住户虚拟服务总产出,是按住房原始价值和房屋折旧率计算的虚拟折旧。

非营利性服务部门:由各种不以盈利为目的而建立的经济单位组成,其中大部分属于政府行政事业单位,提供科学研究、教育、国防、行政管理服务和社会服务。非营利性单位一般从事非市场性服务生产活动,所提供的服务价值不能体现为营业收入,至少不能全部体现为营业收入。其总产出的计算方法:首先假定这些单位在核算期内提供服务的收入等于其支出;而后按所花费的总费用来估计其总产出,在所估算的支出中包括经常支出和固定资产折旧两部分。公式如下:

非营利生产单位总支出=各种经常性费用支出+固定资产折旧

劳动报酬

经常性费用支出包括 职工福利费

公务费

修缮费

业务费

其他费用

特别说明:第一,经常性费用支出中不包括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的支出;

第二,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固定资产原价乘以一个虚拟折旧率计算的。因为非营利性单位一般不实际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2. 增加值的基本涵义

增加值:是生产单位运用资本、劳动和管理等生产要素通过生产而新增加的价值,体现为对中间产品进行加工制造后所追加的价值。

1. 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1) 生产法:生产法计算的增加值是从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消耗的余额,体现了增加值的形成过程。其公式为:

增加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中间消耗:又称中间投入,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作为投入所消耗的非耐用性货物和服务的价值,其内容具体包括生产者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原料、材料、燃料、动力等货物,以及运输、邮电、仓储、修理、金融、保险、广告等服务。

总增加值(或毛增加值):在计算增加值时只扣除中间消耗价值,不扣除固定资本消耗,这样得到的增加值叫做增加值或毛增加值;

净增加值:在计算增加值时不仅扣除中间消耗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再扣除固定资本消耗所得结果就是净增加值。

2) 收入法:增加值按照最初形式的收入流量,具体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劳动者报酬:指劳动者从其所在生产单位通过各种渠道得到的所有货币形式或实物形式的劳动收入。

生产税净额:是生产税与生产补贴的差额。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核算期内生产单位为补偿生产活动中所耗用的固定资产而提取的价值,它代表了固定资产在生产过程中磨损的价值。

营业盈余:是生产单位的总产出扣除中间消耗、劳动报酬、生产净税额和固定资产消耗以后的余额,相当于生产单位在生产环节上所获得的营业利润,但要扣除利润中支付给劳动者个人的部分。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