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提分练习(七)
来源 :考试网 2020-11-27
中一、选择题
1.B 2.A 3.D 4.C 5.D 6.A 7.D 8.D
二、填空题
1.总的要求 2.出发点、归宿 3. 特殊要求 4.教学目标 5.社会性
6.社会需求 7.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8.片面发展 9.精神和身体 10.教育与生产劳动
11.非认知因素 12.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 13.鉴赏美和创造美 14.劳动观点和习惯 15.人格特征
三、简答题
1.教育目的对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是通过哪些作用实现的?
(1)导向作用。它不仅为受教育者指明了发展方向,预定了发展结果,也为教育工作者指明了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
(2)激励作用。共同的目的一旦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它不仅能指导整个实践活动过程,而且能够激励人们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3)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
2.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3.什么是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不能相互取代。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目标可以测量,而目的是不能测量的。
4.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1)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3)我国教育目的是建立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础上的。
5.怎样理解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1)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2)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3)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也使教育培养的人各具特色。
6.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及基本精神是什么?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基本精神是:
(1)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7.普通中学德育有哪些要求?
(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热爱科学;
(3)建立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
(4)形成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念;
(5)养成适应不断改革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能力。
8.普通中学在智育方面的要求有哪些?
(1)帮助学生在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
(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的心理品质。
9.普通中学在体育方面的要求是什么?
(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坚强毅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科学营养知识。
10.普通中学在美育方面有哪些要求?
(1)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即对自然、社会中存在的现实美,对艺术作品的艺术美的感受能力;
(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即具有美学的基础知识,具有分辨美与丑、文与野、优与劣的能力,具有区分美的程度和种类的能力;
(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即能把自己独特的美感用各种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能力。
11.普通中学在劳动技术教育方面有哪些要求?
(1)通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2)结合劳动技术教育,还可以授予学生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使学生初步懂得商品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了解当地的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国家的经济政策、法律法规,具有一定的收集和利用商品信息的能力。
12.为什么说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体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要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结合起来,既充分重视学生共性的发展,对学生的基本方面的发展有统一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又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多样性,对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要求、不同的教育模式、不同的评价方案,从而把学生的差别性显示出来并加以发展,使每一个学生成为具有高度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
13.为什么说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能力,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
创新能力离不开智力活动,离不开大量具体的知识,但创新能力决不仅仅是智力活动,它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不仅表现为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倾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是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
四、论述题
1.试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也是对于共产主义新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基本理论有如下:要点:
(1)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人朝什么方向发展,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取决于社会条件。
(3)从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分工的制约。
(4)现代大工业生产的高度发展必将对人类提出全面发展的要求,并提供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5)马克思预言,人类的全面发展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得以实现。
(6)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才学说确立了科学的人的发展观,指明了人的发展的必然规律,并为我们制定教育的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
2.为什么说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育是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以知识记忆和再现为基本学习目标,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数量和准确性,强调的是对过去知识的记忆。因此,传统教育把掌握知识本身作为教学目的,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重视。 现代社会,知识创造、更新速度的急剧加快,改变着以知识的学习、积累为目的的教育活动。知识的学习成为手段,成为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简单地获得结果,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的精神。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也就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