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导航

2020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特训试题(十)

来源 :考试网 2020-08-21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答案]A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科学知识与技术的进步、人口的增长、闲暇时间的增多,人类的生存与生活空间发生了转变,终身学习成为人的发展需求,阶段性教育正 逐渐走向终身教育。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的保罗•朗格朗在“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会议上提出了终身教育思想, 并于l970年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日益成为各国开展继续教育的理念和依据。

  2.[答案]B 本题考查的是各国学制。英国实行双轨制,美国实行单轨学制,苏联与中国为分支型学制。

  3. [答案]D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的理论基础上的,它把人的全面发展既看成是现代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又是对共产主义新 人的理想蓝图的描绘。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和理论上的依据。故正确答案为D。

  4.[答案]B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学科课程标准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5. [答案]B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原则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故正确答案为B。

  6.[答案]C 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

  7. [答案]B 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正强化即实施奖励,负强化即撤销惩罚,它们都可以增加反应的概率。惩罚是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以消除或 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惩罚和负强化有所不同,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将来反应发生的概率,而惩罚则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将来反应发生的概 率。消退是指有机体作出以前曾被强化过的反应,如果在这一反应之后不再有强化物相伴,那么,此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便降低,称为消退。本题中,教师减少 学生的作业量是为了学生以后继续表现良好,是增加学生日后表现良好反应发生的概率,所以属于强化,由于是撤销一个厌恶刺激(多的作业),所以本例属于负强 化。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8.[答案]B 本题主要考查个体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9.[答案]D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 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 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 望感(成年晚期)。

  10.[答案]B 没有理由地一遍一遍做某一行为或一系列行为,属于典型的强迫症。

  11.[答案]A 本题主要考查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方式。此类学生应适合于个别辅导。

  12.[答案]D 本题主要考查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教育者提出的德育目标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推动德育过程向前推进的关键所在。故正确答案为D。

  13.[答案]C 社会学习模式主要是由美国的班杜拉创立的,该模式吸取了认知发展论的某些观点,与行为主义的合理内核相结合,创立了新的认知一行为主义学说。故正确答案为C。

  14.[答案]C 1632年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系统地阐述了班级授课制的思想。

  15. [答案]B 本题考查的是教师成长的三阶段理论。关注生存阶段,是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一般是新手型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他们经常注重自己在学生、同事以及学校领导心目中的地位,出于这种生存忧虑,教师会把大量的时间用于处理人际关系或者管理学生方面。

  16.[答案]D 审美需要属于成长需要。

  17.[答案]B “高原现象”指在学习到一定程度时,继续提高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不前或倒退的现象。通常在技能学习过程的中期容易发生“高原现象”。

  18.[答案]C 系统脱敏法,是当某些人对某事物、某环境产生敏感反应对,我们可以在当事人身上发展起一种不相容的反应,使对本来可引起敏感反应的事物,不再发生敏感反应。

  19.[答案]A 模象直观指的是通过对事物模象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20.[答案]A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

  21.[答案]C 专家型教师往往将注意力集中于教学领域更高水平的推理和问题解决上,而不太注重细节的纠缠。

  二、辨析题

  1.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教育受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教育必须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在:

  (1)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2)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应有不同。

  (3)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4)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5)教育要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但这种适应正是为了促进其发展,把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与归宿。适应是为了发展,发展是最终目的。题目中只见适应不见发展,是错误的。

  2.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认知风格无好坏之分

  3.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通常动机强度和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线性关系,而是成倒"U"型曲线关系。即在中等强度动机的情况下,个体的工作效率是最 高的,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 成。

  4.错误。课堂管理的目的就在于建立良好的课堂教学秩序,使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达成,最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管理不是仅仅控制学生,避免出现问题的行为,还须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有效矫正或处置问题行为。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焚题库】2020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密训试题】

欢迎加入教师资格证交流群814304627教师资格考试报名  ,还能和考友一起学习交流!

  三、简答题

  1.优点:(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2)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缺点:(1)忽略系统知识的学习,从以知识为中 心滑向以儿童为中心,致使知识的系统传授大大减弱;(2)实践过程中,活动容易成为一些简单的随心所欲的机械操作,儿童的思维、想象、品质得不到应有的发 展; (3)对教师要求较高,实际操作中对教师的素质提出很大的挑战。

  2.(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3.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

  (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4.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一是认知的内驱力。这是一种要求获得知识、技能以及善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需要,如好奇心、求知 欲、探索等。二是自我提高的内驱力。这是一种把学业成就看作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如自尊心、荣誉感、胜任感等。三是附属的内驱力。这是一种为了获得长者和 同伴们的认可而努力的需要,表现为一种依附感。这三种内驱力在学习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固定的,通常随学生的年龄、性别、个性特征以及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等因 素的变化而变化。

  四、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

  (1).这个学校的活动,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思想?

  答:这个学校的活动体现出了活动课程的课程理论,这个课程是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各种不同的一系列活动组成的课程。基本特点是:强调学生自主性和 主动性,强调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强调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个性养成。但这种做法由于内容及安排没有严格的计划,不易使学生获得系统、全 面的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体现了杜威的“从做中学”,“经验来自行动”和“教育即生活”。

  (2).这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何启示?

  答:对我国的教育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改变学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地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但是不能走极端。要在尊重学生经验、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仍以教师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

  2.参考答案:

  该教师应用的教学方法:(1)讲授法:以教师讲解、引导为主;

  (2)谈话法:教师通过设问,引导学生自己获得知识。

  该教师遵循的教学原则:(1)直观性原则:用事例实物讲解;

  (2)启发性原则: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3)科学性与思考性相结合的原则:用“911”事件教育学生热爱和平;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让学生联系教学楼,在教室里找证据等生活实际来学习。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