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导航

2020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巩固试题(3)

来源 :考试网 2020-03-13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B

  【解析】在校园文化中,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制度文化。

  2.C

  【解析】人格尊严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

  3.C

  【解析】教学计划是全面指导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必然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的特征。

  4.A

  【解析】夸美纽斯奠定了教育学的学科体系。

  5.C

  【解析】学科专家对学科的知识内容、发展趋势、一般功能及其与相关学科的联系非常熟悉,所以他们的建议是课程目标最重要的依据之一。

  6.A

  【解析】学习兴趣、求知欲和责任感等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学习动机,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7.C

  【解析】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课程改革的三大因素。

  8.B

  【解析】在引入提问中,教师可采用的策略有:(1)突出道德争端;(2)询问“为什么”的问题;(3)使情境复杂化。

  9.B

  【解析】教育的不同阶段中,初中教育被形象地比喻为“帮助少年起飞”的教育阶段。

  10.D

  【解析】我国学校教育对班主任工作的考评和教学成绩挂钩,导致当前班级管理实践中,“教学中心”和“集体中心”的领导方式运用比较多。

  11.C

  【解析】杜威主张教育应为当下的生活服务,要“在做中学”,所以他的思想被认为是实用主义的。

  12.A

  【解析】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13.C

  【解析】学校教育所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14.B

  【解析】清末“废科举,兴学校”,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的近代学制,使中国近代教育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所以是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

  15.B

  【解析】学生是社会成员,不可避免地要打上社会发展的烙印。

  16.B

  【解析】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分水岭”。

  17.C

  【解析】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涂尔干。

  18.B

  【解析】教师通过对环境的安排使其更有利于引起并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19.A

  【解析】德育是各育的方向,是灵魂,对其他各育起着导向和动力作用。

  20.A

  【解析】读、写、算是公民最基本的能力。

  二、填空题

  1.双轨、职业、普通化

  2.互补性

  3.科学技术

  4.导向、激励

  5.差异性

  6.人身权

  7.历史性、阶段性、民族性

  8.小组目标、个人目标

  9.感觉活动、个人认识论

  10.德鲁克、自我管理

  三、名词解释

  1.测验的信度:又称测验的可靠度,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相关系数为1.00,信度最高;相关系数在0.80以上,测验做出的结论均属准确。

  2.网络教育:

  (1)网络技术应用于教育中,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教学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教学用具,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综合运用于教育教学之中;

  (2)在网络上构建网络学校。

  3.发展个性:是要在人的共同性的基础上,充分把人的差别性表现出来,从而使每个人都具有自主性和独特性,实现生命的个体价值和社会价值。

  4.设计教学法:就是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的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5.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发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四、简答题

  1.【答案要点】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

  (2)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

  (3)要求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

  2.【答案要点】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1)主张“有教无类”,他从探讨人的本性人手,认为人的先天本性差异不大,所以注重后天教育;

  (2)以“仁”为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强调忠孝和仁爱;

  (3)教学纲领为“博学于文,约之以礼”;

  (4)承认先天差异,重视因材施教;

  (5)提倡启发式教学。

  3.【答案要点】教学包含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4.【答案要点】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

  (4)学校文化的缩影是校园文化。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当代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尽管各有特色,但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1)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更新的加剧,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注意删除陈旧内容,增添反映现代科技成果的新内容,尽量缩小课程内容与最新科技成果之间的差距。为适应当代学科综合化趋势加强的需要,许多国家开设了综合性课程。

  (2)重视基础学科科研成果知识的结构化。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法、德等国继美国之后出现了“恢复基础”运动,强调统一学习基准,加强基础学科,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重视知识的结构化表现在对课程内容去粗取精,缩减描述性和经验性的知识,增强知识的理论性和概括性,突出其间的联系,把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定理和原理等基本结构教授给学生,保证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重视能力的培养。适应培养新型人才的要求,当代各发达国家在课程内容组织过程中,都把培养学生研究、探讨和创造的态度与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原则,力图使组织的内容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既能掌握前人大量认识成果,又能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的人。

  (4)重视个别差异。由于学生之间在兴趣、爱好、需要以及能力、基础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各国的课程设置都有较大弹性,既有共同的形式和内容,也有个别化的形式和内容,以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和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有利于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答案要点】现代教学论强调学与教二者的辩证关系,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去学,学生这个学习主体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教师主导下逐步确立的。学生这个主体从依赖性向独立性发展,正是教师主导的结果。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教学过程是师生共享教学经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师生共同明确教学目标,交流思想、情感,实现培养目标。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