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教育知识与能力备考习题(10)
来源 :考试网 2019-08-19
中一、单项选择题
1、 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 )。
A.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B. 知识、情感、意志
C.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
D.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下列不属于当代课程改革的共同发展趋势的是( C )
A. 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B. 重视课程的社会化和生活化
C. 重视教育科学研究 D. 重视个别差异
【答案解析】重视教育科学研究是一直以来都有的,不属于发展趋势。
3、把课程分为必修课与选修课的依据是( C )。
A.课程任务 B.课程制定者 C.课程设置的要求 D.课程管理层次
4、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课程三维目标中的( C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方法与过程目标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D.课堂教学目标
【答案解析】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指对学与教的情感体验、态度形成、价值观的体现。学校文化建设和学科文化建设正是为了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
5、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倡的“国际理解教育”。实质上体现了20世纪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即( A )。
A.多元主义价值观 B.知识主义价值观 C.精英主义价值 D.主体教育
【答案解析】世界课程改革是从一元化走向多元化。
6、 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 B )。
A. 先进的教学观念
B. 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 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7、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属于课程评价的( B )模式
A. 目标评价模式
B.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 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 差距评价模式
8、我国基础教育新的课程管理制度是实行( C )。
A.国家统一管理制度
B.国家和地方二级管理制度
C.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制度
D.学校校本管理制度
9、以目标为中心展开,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式是( A )
A. 目标评价模式
B.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 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 外观评价模式
二、简答题
1、简述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核心理念。
【参考答案】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教育“以人为本”,即:“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第一、关注每一位学生;第二、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第三、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2、简述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
【参考答案】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三、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照本宣科”的张老师
张老师教高中历史。他上课有一个习惯:就是不断地换眼镜。张老师有两副眼镜,一副是近视镜,一副是老花镜。他读课本的时候,就戴老花镜。他一旦戴上了老花镜,就像黄牛喝水一般只管喝水,不轻易抬头。有时学生不听他上课,吵闹太厉害,他就换上他的近视镜,抬头看着学生,大吼一句:“闭嘴,吵什么吵。”
“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魏老师
魏老师是学校新来的大学生,也是学校唯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开学后,全校老师都来听魏老师上课。魏老师的课令老师们大开眼界:他根本不讲课文,不知从哪里选了一篇课文把原来的课文给替换下来。
校长支持魏老师的做法,说代表了“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的新方向。魏老师也解释,现在不是考教材,而是考课程标准。所以,没有必要拘泥于课本,教师应该开发自己的教材。学校老师们很不服气,按照他们的经验,考试虽然不完全考教材上的知识点,但教材上的知识点总是重要的,怎么会忽然变得与教材没有关系了呢?
几个月后,有学生家长来找校长投诉,抱怨魏老师不讲课本,教学太随意了。校长虽然安抚家长说“老师有权利调整教材”,但家长的投诉让校长开始对魏老师的教学方法产生怀疑。
期末考试到了,阅卷的结果是:魏老师班上的语文成绩最差。
问题:“新课程”有一个流行的课程口号:“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这个口号是有意义的,但也容易误解。结合材料分析,你是如何看待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的?
【参考答案】课程改革不是单一的教材改革或教学方法改革,而是涉及课程理念乃至整个教育观念更新的系统变革。张老师的“照本宣科”和魏老师的“随意调整”都是不符合教学改革理念的,都是不能采用的。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完善课程改革和设置:(1)要增强课程内容的生活化、综合化,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随意调整”;(2)新课程不能是单一的理论化、体系化的书本知识,而是向学生呈现人类群体的生活经验并纳入到学生世界中加以组织;(3)新课程的内容应是着重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正确的生活态度;(4)在选择课程机构进行重建时,应该强调综合性、加强选择性并确保均衡性;(5)各科目课程设置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已有经验,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情境。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某校对高一学生进行了一次有关新教材课外读本阅读情况的调查,结果2/3以上学生的完成情况很不理想。这一数字让语文老师们十分震惊,如果不扩大知识面,单靠课本上的材料,怎么能全面提高学生们的语文水平呢?
一部分教师认为,应该改革阅读教学模式,更多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王老师还设计了“语文课进阅览室”的具体方案:学生在阅览室阅读自己喜欢的刊物,并组成兴趣小组,阅读与研究、交流相结合;搭建“语文课进阅览室交流平台”,以学生为主持人发表同学们的“荐杂文”“知类文”“谈方法”“说感悟”,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激发学习的成就感。
方案提出以后,老师们都觉得这个方法不错,但它要求任课教师花费更多的心血来备课和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这对于已经非常繁忙的老师们来说,无疑是个重负。学校领导对此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并选择了高一、高二年级的五个班进行每周在阅览室上一节语文课的实验。
一段时间下来,王老师惊讶地发现两个“没想到”:第一个“没想到”,是课堂秩序会这么好。原来体育课后上语文课,刚刚进行剧烈活动的学生要有一段时间才能平静下来。现在进了阅览室,大家各就各位,很快进入阅读环节;第二个“没想到”是见效这么快。半个学期的十多节课下来,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普遍有了改观。期中考试,语文成绩也明显提高。学生们都说喜欢这种新的上课方式。
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谈谈终对王老师语文阅读教学改革实验的看法。
【参考答案】
(1)我国传统的教育体系过分强调知识的灌输,把传授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了单纯的知识容器,压抑了学生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因此,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不仅摄取知识,而且进行有目的的思维,激发学生勇于思考、质疑,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王老师的可贵之处在于:他在教学实践中,善于交出学生思维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思考。通过“语文课进阅览室”,让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在愉悦的情境中,享受学习知识的快乐。
(3)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师生之间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4)在“语文课进阅览室”活动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转变,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建立了一个宽松的课堂气氛。教师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出发,为他们创设有利于其获取信息、相互交流、主动思考的环境,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全面提高。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