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试题(2)
来源 :考试网 2019-06-17
中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活动形式和教育方法的选择都必须以教育目的为最高准则,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 )。
A.导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评价功能 D.反馈功能
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目的的导向性功能。教育目的的导向性功能其实也就是教育目的的定向功能,它包含对教育性质的定向作用、对人的培养的定向作用、对课程选择及其建设的定向作用以及对教师教学的定向作用。故选A。
B选项调控功能是一定社会依据自身或人的发展需要对教育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以便达到其自身发展的目的。
C选项教育目的不仅是教育活动应该遵循的根本指导原则,而且也是检查评价教育活动的重要依据。具体体现为对价值变异情况的判断与评价和对教育效果的评价。
2.隐性课程有多种表现形式,以下不属于隐性课程的是( )。
A.教育理念 B.学校建筑 C.班级管理方式 D.教科书
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隐性课程的理解。隐形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景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而我们教科书是教师有意识传授给学生的内容,属于显性课程。故选D。
3.在班级开展的各种活动中,每一个成员都会通过自己和他人的表现以及所获得的评价,判断其表现的优势与不足。这主要体现了班级的( )。
A.矫正功能 B.诊断功能 C促进发展功能 D.社会化功能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级的功能。根据评价判断优势与不足,属于班级功能中的诊断功能。故选B。
4.在小学数学“长方体”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对一些长方体包装盒进行不同角度的反复观察,以理解“棱”、“长”、“宽”、“高”等相关概念,这位数学老师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诱导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师运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知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的掌握知识。教师让学生对长方体的实物进行观察,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一种直接的经验,是一种直观性教学原则。故选C。
5.赫尔巴特说:“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教学具有‘教育性’。”这里的“教育性”是指(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赫尔巴特的教学观点。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原则”中的“教育性”实际上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德育”。故选A。
6.学校德育目的构成的三因素论中的三因素是( )。
A.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信念
B.道德意志、道德行为、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道德信念、道德行为
D.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6.【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育目的三个要素。学校德育目的构成的三因素论中的三因素是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也就是布鲁姆对知识目标、情感目标、动作目标的概述。故选D。
7.在讲完“校园绿地面积”过后,王老师要求学生回家测量自家房间的面积,这种教学方法是( )。
A.实践探究法 B.实验教学法
C.实习作业法 D.实物演示法
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实习作业法的理解。实习作业法是指根据教学任务的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校内外一定场所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和其他活动,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这种方法在自然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数学课的测量练习、生物课的植物栽培等。故选C。
8.区角游戏结束时,还有几个小朋友大声讲话,也没有收拾玩具,叶老师轻轻地唱起了收拾玩具的儿歌并把一盒雪花片放进玩具柜,此时几个小朋友安静地把玩具送了回去。叶老师运用的教育方法( )。
A.说服法 B.榜样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8.【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情感陶冶法的理解。陶冶法是指老师利用高尚的情感、美好的事物和优美的环境感染和熏陶学生的方法。题干中老师运用了自身的高尚的情感、优美的歌曲去感染学生,因此是陶冶法。
9.某语文教师在讲投《咏鹅》时,确定的课程目标之一是:引导学生欣赏鹅的美好形象,使学生产生对鹅的喜爱之情,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这符合新课改三维目标中的(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思维与智慧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课改三维目标的理解。产生喜爱之情、激发兴趣都在强调情感,因此选择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故选D。
10.下列不属于批判教育学观点的是( )。
A.当代资本主义的学校教师是维护社会不公平和不公正的工具。
B.教育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过程就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
C.教育现象不是中立和客观的,教育理论研究不能采用伪装科学主义的态度和方法
D.学校教育的功能是再生产出占主导地位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关系和经济结构
10.【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批判教育学的理解。批判教育学认为教育跟政治和阶级分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教育体现了主导地位阶级的思想意识,教育是一种维护阶级和社会不公正的工具。因此ABD都符合批判教育学的观点。C项教育是在一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因此教育过程就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这是文化教育学的观点。故选B。
11.在教学课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处理数量问题的技能和有效运用这些技能于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能力。课程内客的组织需要坚持( )。
A、连续性原则 B.顺序性原则 C.整合性原则 D.纵向性原则
1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课程内容遵循的原则。整合性是指课程中不同的学习经验之间建立联系,强调保持各种课程内容之间的横向联系,以便有助于学生获得一种统一观念。题干中强调要培养学生处理数量问题的技能和有效运用这些技能与生活、学习、工作中的能力,也就是在强调要培养学生把各种对各种解决数量问题技能运用用其他领域,与其他领域的学习整合起来。故本题答案选择C项。
12.班主任有效工作的前提是( )。
A.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B.组建培育班集体
C.选好班级干部 D.了解研究学生
1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主任的工作。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了解和研究学生,故本题答案选择D项。
13.关于我国教育道德,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教育道德规范的内容往往比较原则和抽象
B.教育道德作用的实现主要依靠外在的强制力量
C.教育道德主要关注人的行为动机本身是否善良、高尚
D.教育道德旨在引导人们追求具有利他主义和奉献精神的理想人格
1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道德。教育道德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基本路线为知道,反映党和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利益和意志,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教育力量来实现的行为准则。因此,B项说法错误。故本题答案选择B项。
1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体现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 )地位。
A.全局性 B.先导性 C.基础性 D.限制性
14.【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育的地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意思是指国家的长远发展需要以教育作为基础。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无论就其中哪一方面实力的增强来说,教育都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故本题答案选择C项。
15.“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大班的文老师主动与幼儿园所在的社区联系,商量带班里的幼儿到社区开展游园活动;同时还积极与家长们沟通,希望能对游园活动建言献策。文老师的这种做法体现了幼儿教育的( )
A.保教结合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整体综合原则 D.全面和谐教育原则
15.【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保教原则是指在幼儿教育中要坚持保育和教育的结合;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从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整体综合原则是指将幼儿教育的各个要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共同作用于幼儿;全面和谐教育原则是指在教育中要重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题干主要体现了幼儿园与社区、家庭的整体协作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符合整体综合原则。故本题答案选择C项。
二、多项选择题
1.某高中地理老师正在给学生讲解“对流雨”“锋面雨”和“地形雨”,突然有同学举手提问:“老师,窗外正下着的雨属于三种中的哪一种呢?”老师对这突如其来的发问似乎并未做好准备,草草塘塞过去。过后也并未就该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回应。该教师的课堂教学违背的教学原则主要有( )。
A.整体性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结合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E.巩固性原则
1.【答案】BC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相联系,案例中地理老师只注重讲授知识而忽视了实际的生活,违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其次也违背了直观性与抽象性教学原则,老师没有做到将学生的直观感知与间接经验结合,最后,针对提问的学生,老师没有作出有针对性的回应,违背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故此题选BCD。
2.以下说法体现了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有( )。
A.人不知而不愠
B.问则疑,疑则思
C.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D.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
E.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2.【答案】BCDE。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原则。启发性教学思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启发诱导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获得知识。A项指的是不因他人不知道而不生气,没有体现启发,B答案的意思是说当老师提出了问题之后学生就会有疑惑,有疑惑以后就会主动的思考问题,体现启发,D项强调的是教师应该要教授给学生并帮助学生理解的知识,而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体现了启发思想,故此题选BCDE。
3.在教小学数学“按比例分配”时,教师在讲新课前向全班提间,把12棵树分给两个组去栽。每个小组分几棵?”学生齐声回答:“6棵!”教师问:“有没有不同意见呢?”发现孙同学眉头微蹙,就提醒说:“大家要认真思考,有同学可能把你们的答案推翻了哦。”学生们于是开始思考,很快包括孙同学在内的几个学生举手,孙同学起来回答说:“老师,每组分6棵不一定对。”教师紧接着问:“为什么?”孙同学继续说:“因为题中没有说怎么分,如果平均分,每组可以分6棵;如果不平均分,就有多种分法。”教师当即说:“说得好。过去我们学的都是是平均分,今天我们要学的不是平均分。”然后在黑板上写出了“按比例分配”。关于该教师的教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采用了启发式教学
B.借鉴了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
C.采取了让学生感知实物来激发其求知欲的方法
D.该教师的导入属于杜威五步教学法中的问题阶段
E.该教师的导入属于赫尔巴特五段教学法中的系统阶段
3.【答案】AB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学理论的理解。该老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体现了启发式教学,其次该老师把要讲授的新内容同学生之前已有的旧知识保持了联系,符合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再次,该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先抛出问题,这属于杜威的五步教学法中的第一个步骤:问题。题干中并未出现实际的物体,故C项说法错误,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包括预备、提示、联想、总结、应用,E项说法错误,故此题选ABD。
4.对班主任开展家访工作理解正确的有( )。
A.可用现代信息工具替代家访,以节省时间
B.家访前需做好充分的准备,明确家访的目的
C.家访一般是对没有尽到责任的家长提出批评
D家访一般是针对有问题的学生,要求家长好好管教孩子
E.家访时应尽量让学生和家长同时在场,有话当面说,要求当面提
4.【答案】AE。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班主任的工作。家访是进行学生个别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主要解决的是儿童和青少年个别家庭教育的问题,家访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建议,因此ACD选项说法错误,此题选择AE。
5.关于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
A是一种双向评价
B.是一种形成性评价
C.主张实行末位淘汰
D.着眼于教师未来的发展
E.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5.【答案】ABDE。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教师专业发展概述。发展性教师评价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最终目的。它是一种双向的教师评价过程,建立在双方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的始终。它更多地关注教师的个人价值,把教师视为独立的价值主体,关心教师的内在感受,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教师不断发展。故此题选ABDE。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