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导航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专项单选九

来源 :考试网 2019-04-07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德国至今从小学到大学仍把宗教课列为必修课,这是教育内容受()制约的标志。

  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社会政治经济的需要

  C.文化传统

  D.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水平

  答案: C

  解析: 题干的描述体现了教育内容受文化传统的制约。

  2.“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最广泛的意义上就是‘塑造人’,或者更确切地说,帮助儿童成为充分成型和完善发展的人。其他目的如传递特定文明区域的文化遗产,为参与社会生潘和成为优良的公民做好准备,以及履行整个社会的特定职能,完成家庭责任和谋生所需要的精神准备,乃是一些推论,它们是重要的,但属于第二位的目的。”这段话体现了()的观点。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教师中心论

  答案: A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个人本位论者马利坦的观点。

  3.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三维结构论认为,三个维度的智力形成的智力因素共有()种。

  A.150

  B.30

  C.60

  D.90

  答案: A

  解析: 美国心理学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论。他认为,智力是一个由不同方式对不同信息进行加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系统,是一个包括内容、操作和成果的三维结构。每个维度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与其他两个维度中的一项结合构成一种智力因素。因此,形成的智力因素总共有150(5*5*6)种,其中每一种智力因素都是一个特殊的能力。

  4.中国最早采用班级组织形式的是()

  A.京师大学堂

  B.福建船政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南洋公学

  答案: C

  解析: 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清政府于1862年设于北京的京师同文馆,并在癸卯学制(1903年)中以法令形式确定下来,随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5.教育心理学家()提出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A.波斯纳

  B.皮亚杰

  C.加涅

  D.罗森塔尔

  答案: A

  解析: 略。

  6.()将学习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

  A.丹瑟洛

  B.迈克卡

  C.皮连生

  D.沃克斯福德

  答案: B

  解析: 对于学习策略的具体分类,最具影响力的是迈克卡等人对学习策略成分的分类。他们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三种。

  7.()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A.孔子

  B.荀子

  C.孟子

  D.韩非子

  答案: C

  解析: 孟子认为教育是扩充“善性”的过程,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

  8.提出“产婆术”的教育家是()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昆体良

  答案: A

  解析: 苏格拉底问答法亦称“产婆术”。

  9.“急中生智”所描述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

  答案: C

  解析: “急中生智”是在突发状态下产生的,当人们遇到突发情况时,快速决定,做出智慧的反应,这是应激的过程。

  10.把圆周率“3.1415926535……”编成顺口溜“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运用的是记忆术中的()

  A.位置记忆法

  B.简缩和编歌诀

  C.谐音联想法

  D.视觉联想法

  答案: C

  解析: 谐音联想法是通过谐音线索,运用视觉表象,假借意义进行人为联想。

  11.班主任工作中的个别教育工作的教育对象是()

  A.优等生

  B.后进生

  C.全体学生

  D.中等生

  答案: C

  解析: 班主任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包括做好先进生的教育工作、中等生的教育工作和后进生的教育工作。

  12.雪地中难辨兔属于()引起的。

  A.刺激物的强度

  B.刺激新奇

  C.刺激对比

  D.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答案: C

  解析: 白色的兔子在白色的雪地上难以分辨出来是因为两者的颜色相同,刺激的对比不强烈。

  13.吃了糖后再吃桔子会觉得桔子更酸是因为味觉的()

  A.适应

  B.对比

  C.感觉后效

  D.感受性

  答案: B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味觉对比的现象。

  14.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负责、自己规划的单元活动中获得有关知识和能力。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A.导生制

  B.设计教学法

  C.特朗普制

  D.道尔顿制

  答案: B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设计教学法的概念。

  15.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

  A.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

  B.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

  C.揭示教育规律

  D.分析教育现象

  答案: C

  解析: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16.品德形成的基础是()

  A.道德认知

  B.活动和交往

  C.实践

  D.个体主观能动性

  答案: B

  解析: 活动和交往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17.在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中,主导性的因素是()

  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措施

  D.教育内容

  答案: A

  解析: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是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其中,教育者是主导性的因素。

  18.下列关于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包括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和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B.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莱,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赫钦斯

  C.永恒主义教育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与活动课程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答案: C

  解析: 要素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与进步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想流派,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19.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行为的是()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沾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答案: C

  解析: 道德行为是道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C项既对他人(营业员)有意义,又对社会(文明)具有道德意义。

  20.以下关于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说法错误的是()

  A.课堂问题行为是一种普遍行为

  B.课堂问题行为是一种特殊行为

  C.课堂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D.课堂问题行为是一种消极行为

  答案: B

  解析: 课堂问题行为的性质表现在:(1)课堂问题行为是一种普遍行为;(2)课堂问题行为是一种消极行为;(3)课堂问题行为是一个教育性概念。

  21.一个人只有(),才能鉴定为“健康”。

  A.生理正常

  B.心理正常

  C.生理、心理都正常

  D.生理、心理都正常,并且对社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答案: D

  解析: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应包括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健康等。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体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