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导航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专项单选3套试题

来源 :考试网 2019-04-04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学习单词basket(篮子)后,再学习basketball(篮球),所产生的迁移是()

  A.—般迁移

  B.普遍迁移

  C.非特殊迁移

  D.具体迁移

  答案: D

  解析: 具体迁移也称特殊迁移,是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的经验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到另一种学习之中。题干描述的是具体迁移。

  2.人们有时会发现夜空中的月亮似乎在动,这是()现象。

  A.动景运动

  B.诱导运动

  C.自主运动

  D.运动后效

  答案: B

  解析: 由于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导运动。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而浮云是运动的。可是,由于浮云的运动,人们却觉得月亮在动,而云是静止的。

  3.()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A.劳动技术教育

  B.劳动教育

  C.社会公益劳动

  D.美育

  答案: A

  解析: 略。

  4.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荀子、英国的洛克均强调教育的价值,对教育的作用持乐观的态度,关注的重点是学习。这种观点属于()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动因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答案: B

  解析: 外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荀子、洛克、华生等。

  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答案: C

  解析: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社会所要求的道德规范)与受教育者现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它的实质是社会矛盾在德育过程中的反映。

  6.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

  A.群体凝聚力

  B.课堂气氛

  C.群体规范

  D.学校人际关系

  答案: A

  解析: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7.“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是由()提出来的。

  A.陶行知

  B.梁启超

  C.蔡元培

  D.陈鹤琴

  答案: D

  解析: 略。

  8.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B.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C.发展性评价

  D.转变旧的学习方式

  答案: B

  解析: 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的是()

  A.洛克

  B.爱尔维修

  C.康德

  D.高尔顿

  答案: D

  解析: “教育万能论”是一种片面地夸大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认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其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洛克、德国的康德、美国的华生、法国的爱尔维修等。

  10.吃了糖后再吃桔子会觉得桔子更酸,这是因为味觉的()

  A.适应

  B.对比

  C.感觉后效

  D.感受性

  答案: B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味觉的对比现象。

  11.“出淤泥而不染”说明人对环境的影响具有()

  A.依赖性

  B.改造性

  C.可塑性

  D.主观能动性

  答案: D

  解析: 题干描述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之一。

  12.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

  A.更新人们的教育观念

  B.深化人们对教育的认识

  C.揭示教育规律

  D.分析教育现象

  答案: C

  解析: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13.“钢笔”这个概念必须同时具有两个属性,即“以金属做笔身”和“书写工具”这个概念属于()

  A.具体概念

  B.抽象概念

  C.合取概念

  D.析取概念

  答案: C

  解析: 合取概念是根据一类事物中单个或多个相同属性形成的概念,它们在概念中必须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14.某教师在讲授课文《春》时,用多媒体播放江南水乡的春景,为学生创设真实、具体、生动的场景。其使用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教学法

  B.实验教学法

  C.欣赏教学法

  D.情境教学法

  答案: D

  解析: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师创设的情境一般包括生活展现的情境、图画再现的情境、实物演示的情境、音乐渲染的情境等。题干描述的是图画再现的情境。

  15.下列关于学科中心课程理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包括结构主义课程理论、要素主义课程理论和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B.要素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巴格莱,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永恒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赫钦斯

  C.永恒主义教育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与活动课程理论存在着本质的差别

  答案: C

  解析: 要素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的与进步主义教育相对立的教育思想流派,又称传统主义教育、保守主义教育。

  16.下面能反映个人品德行为的是()

  A.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B.他总是烟酒不沾

  C.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

  D.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答案: C

  解析: 道德行为是道德形成的最终环节,是指个体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C项既对他人(营业员)有意义,又对社会(文明)具有道德意义。

  17.顿悟是()的观点。

  A.行为主义

  B.认知主义

  C.人本主义

  D.建构主义

  答案: B

  解析: 苛勒等人通过著名的黑猩猩实验,对学习的实质及原因做出了解释,提出了完形一顿悟学习理论。完形一顿悟学习理论是认知主义的观点。

  18.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属于()

  A.认知策略

  B.资源管理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答案: B

  解析: 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属于资源管理策略中的时间管理策略。

  19.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是()

  A.发现问题

  B.理解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答案: C

  解析: 提出假设是问题解决的关键阶段。

  20.有关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

  B.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被动的

  C.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

  D.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表现在:(1)社会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2)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3)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4)人对环境的反应是能动的。

  21.个体成功完成某一项活动任务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

  A.气质

  B.性格

  C.兴趣

  D.能力

  答案: D

  解析: 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促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人顺利完成某项活动的必要的心理条件和直接有效的可能性心理特征,但不是全部心理条件。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