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预习题(一)
来源 :考试网 2018-11-27
中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21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
1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
A.发展勤奋感
B.培养主动性
C.形成亲密感
D.建立自我同一性
参考答案:D我的答案:未作答
参考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主要考查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导师详解]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培养信任感。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主动性。(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该阶段的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3注意的稳定性是注意品质在哪方面的表现?( )
A.广度
B.强度
C.时间
D.空间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注意的品质”,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导师详解】注意的品质包括:(1)注意的范围,即注意的广度,即一瞬间意识能把握的事物的数量;(2)注意的稳定性,即注意能否较长时间地集中于某一事物上;(3)注意的转移,即注意能否根据需要较快地从一事物转移到另一事物上,其与原先注意的强度有关;(4)注意的分配,即能否同时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事物上。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4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中学”的过程。这一观点是由( )提出的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杜维
D.凯洛夫
参考答案:C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国外著名教育家的教学思想”,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了解。
【导师详解】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认为教学过程是新旧观念的联系和系统化的过程。他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主张把教学建立在感觉活动的基础之上。这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教学过程分为:感知、记忆、理解、判断。19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学过程是学生直接经验的不断改造和增大意义的过程,是“从做中学”的过程。它以新的知识观和知识形成观作为教学理论的基础。他从实用主义哲学出发,反对赫尔巴特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过程阶段理论,提出“以儿童为中心”和“从做中学”为基础的教学过程的阶段理论。
20世纪40年代,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5当个体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而使目标无法达成时,会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这种心理现象是( )反应。
A.压力
B.挫折
C.焦虑
D.愤怒
参考答案:B我的答案:未作答
参考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情绪的表现特点”,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导师详解】从心理学上分析,人的行为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经过努力达到一定的目标。如果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碰到了困难,遇到了障碍,就产生了挫折。遭受严重挫折后,个体会在情绪上表现抑郁、消极和愤懑。所以本题选B。
6白墙在阳光和月色下看都是白的,煤块在阳光和月色下看都是黑的。这体现了( )
A.知觉的整体性
B.知觉的恒常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不变性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B.知觉的恒常性是指客观事物本身不变,但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映像仍相对不变。题干描述的是知觉的颜色恒常性。
7一个地区的人们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的( )功能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人口功能
参考答案:D
8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或不良品德的克服要经过多次的培养或矫正训练,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德育要遵循( )
A.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B.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C.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的规律
D.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
参考答案:A
9下列课程中不是活动课程的是( )
A.物理实验
B.手工制作
C.绘画
D.辩论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绘画、音乐、文学等属于学科课程。
10( ),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
A.科学性和思想性统~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A【解析】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指教学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授予学生以科学知识,并结合知识教学对
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教育。
11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 )。
A.克伯屈
B.杜威
C.卢梭
D.福禄培尔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杜威的新“三中心”:以儿童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以生活为中心。
12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 )。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没有选择性
C.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D.能动地接受教育
参考答案:D
13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特征是( )
A.信念
B.性格
C.理想
D.能力
参考答案:B
15儿童因有改正错误的行为表现,家长便撤销惩罚,取消了限制儿童看电视的禁令,这种能增加反应概率的刺激是( )。
A.正强化
B.正弱化
C.负强化
D.负弱化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负强化是通过厌恶刺激的排除来增加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撤销惩罚属于负强化。
16以下属于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
A.杜威
B.怀特海
C.布鲁纳
D.克伯屈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主张学生应该掌握每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
17品德是一种( )
A.社会现象
B.意识形态
C.道德准则
D.个体心理特征
参考答案:D
18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 )
A.能力
B.气质
C.性格
D.动机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解析】C。在人格特征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是性格。
19通过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
A.练习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参观法
参考答案:C
20《学记》中“学不躐等”所体现的教育原则是( )原则。
A.循序渐进
B.直观性
C.启发性
D.因材施教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考查要点】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教学的基本原则”,这部分知识需要考生掌握。
【导师详解】“学不躐等”是说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循序渐进。因此本题选A。
21“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 )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一些教育思想家从宗教的角度或从信仰出发论述教育目的,这就形成了所谓的“神学的教育目的论”。从宗教的立场出发所阐发的教育目的具有明确的终极价值性,具有较高的精神含量.它对我们思考人与教育的精神实质有一定的启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