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导航

2018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专项试题及答案10

来源 :考试网 2018-10-12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8分,共36分)

  30 课上,马老师给大家讲“波义耳定律”。他说具有恒定质量和温度的气体,其压力与体积成反比。后来他又出示一个公式“PV=K”,并解释说其中P代表压力,V代表体积,K代表一个恒量(恒量中包括恒定的质量和温度)。他边举例边板书:如果P=2个大气压,且恒量为8,那么体积就是4立方厘米。2个大气压×4立方厘米=8。如果我们把压力变量改为4个大气压,体积就成了2立方厘米,4个大气压×2立方厘米=8。别的同学都懂了,可是班上的小妮、小刚还是搞不明白。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他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然后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对,体积再小,压力会更大,甚至还会爆了呢。”对于小刚,老师也了解他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他对小刚说,你豉起腮在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侧面颊变得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小刚自己尝试了几次,也搞明白了“波义耳定律”。

  请分析马老师的教学符合哪一项教学原则。

  参考解析

  (1)此教学案例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2)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的原则是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和我国成功教育经验总结而提出来的。贯彻此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一方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因材施教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

  (3)在案例中,老师知道小妮空间想象力很强,并且了解小刚一向身体灵活、运动能力强,这充分说明老师了解学生的实际和个别差异,为后面因材施教奠定了基础。对于小妮,老师说,你可以想象。你有个气球,然后双手使劲压气球,气球体积变小了,这时压力变大了,小妮很快就明白了。而对于小刚,老师说,你鼓起腮在嘴里憋一口气,别让气体漏出,然后用手压住一侧面颊,-嘴里的气体体积变小了,你会感到压力变大,把另侧面颊变得硬邦邦,当你把手松开,口腔空间变大,压力小了,面颊也软了。这也体现了运用多种方式教学,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培养学生的特长。

  31 冯亮和丁明是初二的学生,最近两人都有些心事,于是凑在一起聊天………

  冯亮:你说咱们已经快和爸爸一样高了,可父母还老把我们当小孩看,什么都管。

  丁明:可不是吗,吃饭要管,穿衣服要管,去哪玩也要管,放学回家稍晚就唠叨个不停………真烦!有时他们让我做什么,我偏不听他们的话。

  丁明:最近一段时间,我的情绪似乎失控了。今天的课堂演讲,我紧张得要命,生怕在老师同学面前出丑。

  冯亮:我发现了,你脸都红到脖子根了。

  丁明:不光这个,有时候高兴起来了,我就跟飞上天似的,觉得无所不能;可是难过起来,又像被打入了十八层地狱………

  冯亮:我也一样,就比如每次跟女同学打招呼,我常莫名地心跳加速,感觉既紧张又害羞,以前不是这样。

  丁明:有时候也会担心自己在别人眼中形象不好,譬如不够帅之类的。

  冯亮:还有不够优秀,能力不够强等。我特别希望在别人眼中是一个聪明、有实力的人。

  丁明:我特别理解你,这种感觉我也有,而且特想跟人倾诉,但就是不知道该跟谁说。

  参考解析

  以上两位同学是处于青春期的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阶段. 首先,对话表现了青春期的反抗性心理特点,身体的变化使他们产生了成人感,由此产生反抗心理,希望尽快摆脱童年的一切,情绪失控和角色的混乱表明了青春期的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冲突。这一时期学生的智力和情感迅速发展,而对于新问题的思考又充满矛盾,所以经常会感觉苦恼、迷茫。青春期的学生出现了性意识,这一时期学生往往对于性的问题赶到含羞、腼腆、不安,但是又对此赶到迷茫,不知道如何处理异性关系、所以刻意压抑感觉,这一时期的学生开始趋于成熟,自我意识增强,更在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针对这种情况,应到与家长加强沟通,使得家长了解青春期的心理和行为,恰当处理与家长的关系。自己学习心理知识,了解青春期的心理情绪状态,使自己更加理性对待出现的问题。把问题倾诉给老师,获得老师的正确引导。与周围的同学加强交流,互相沟通,正确处理异性关系。必要情况下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支持,避免不良的青春期行为。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