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自测试题3
来源 :考试网 2018-07-13
中1.人们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都可能会在头脑中留下痕迹,以后见到的时候能认出来或者不见的时候能回忆起来。这属于()
A.想象
B.表象
C.回忆
D.记忆
答案: D
解析: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本题中对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能回忆起来或者能认出来属于记忆的过程。
2.人的外部感觉主要包括()种。
A.四
B.五
C.六
D.七
答案: B
解析: 外部感觉是指感受外部刺激,反映外部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主要分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五大类。
3.情绪对问题解决的影响是()
A.促进作用
B.阻碍作用
C.积极情绪的促进作用和消极情绪的阻碍作用
D.不论积极情绪还是消极情绪都影响不大
答案: C
解析: 肯定、积极的情绪状态有利于问题的解决,而否定、消极的情绪状态则会阻碍问题的解决。
4.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知识结构的更高水平的信息加工策略是()
A.元认知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复述策略
答案: C
解析: 组织策略是指将经过精加工提炼出来的知识点加以构造,形成更高水平知识结构的信息加工策略。注意把组织策略与精加工策略区分开来。
5.一名学生在描述自己的房间时,说:“窗边是书桌,挨着书桌的是……”这种记忆法是()
A.形象联想法
B.谐音联想法
C.首字连词法
D.位置记忆法
答案: D
解析: 位置记忆法是通过与熟悉的地点顺序相联系起来记忆一些名称或者客体顺序的方法。位置记忆法对记忆有顺序的系列项目特别有用。
6.在归因理论中,身心状况属于()的因素。
A.不稳定、内在、不可控
B.稳定、外在、可控
C.不稳定、内在、可控
D.稳定、外在、不可控
答案: A
解析: 身心状况是内在的、不稳定的,同时不因个人意志而改变,所以也是不可控的。
7.“学生之所以学习,是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得到奖赏、赞扬和优异的成绩等报偿。”持这种观点的学习动机理论是()
A.归因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成就动机理论
D.强化理论
答案: D
解析: 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即强化理论,采用强化原则,通过奖励与惩罚的措施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8.为了记住“桌子”“巧克力”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词,构成“桌子上放着巧克力”这样的联系。这是运用了学习策略中的()
A.注意策略
B.复述策略
C.精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答案: C
解析: 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9.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表象形式呈现,以下不属于他提出的呈现方式的一项是()
A.动作表象
B.图像表象
C.符号表象
D.情感表象
答案: D
解析: 布鲁纳认为任何知识结构都可以用动作、图像和符号三种表象形式来呈现。
10.皮亚杰把人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其中有一个阶段的特征是注意力集中于掌握符号的活动,出现表象和直观形象思维,但仍不能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将其思想组织成紧凑的结构。这个阶段是()
A.感觉运算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 B
解析: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能将各种感知信息以心理符号的形式储存下来,积累了表象素材,促进了表象性思维的发展。但认知活动具有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思维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