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冲刺试卷(十)
来源 :考试网 2017-11-01
中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点拨】如今,学生的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历年考试中,心理健康这一知识点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考生应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惧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
2.D【解析】布卢姆将认知目标按智力水平由低到高分为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
3.C【解析】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的,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接受前人所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并以此来充实自己的过程。
4.A【解析】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
5.B【解析】操行评定是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或一学年)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的表现进行小结与评价。
6.B【解析】干扰说认为,遗忘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在保持期间,如果没有其他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则原有的信息不会遗忘。
【点拨】许多心理学家对:为什么会发生遗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有关遗忘的理论。主要包括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动机说。考生需要注意的 是,上述每一种理论都能解释遗忘的部分现象,但不能解释所有的现象。因此,对于遗忘的原因,应当把上述几种理论综合起来加以解释。
7.B【解析】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他就会感到极端焦虑。强迫洗手、强迫计数、反复检查(如门是否上锁)、强迫性仪式动作是生活中常见的强迫症状。
【点拨】强迫症是青少年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经常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的形式出现,最常考查的内容是强迫症的含义:强迫症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 行为,强迫观念指当事人身不由己地思考他不想考虑的事情,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考生不仅要能够区分强迫症与其他心理问题,而且要能够区分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8.A【解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体制,包括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国家课程是指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9.D【解析】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在外部环境的支配下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联结,而是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根据认知学习理论,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的实质是内在的心理变化。
10.A【解析】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策略属于传统的教学策略,它可以使学生尽快地掌握高度有结构的知识和技能。
11.D【解析】无意注意是那些不需要付出意志的努力而获得的注意,刺激的新异性很容易引起无意注意,而“鹤立鸡群”中的“鹤”正是新颖的刺激。
12.C【解析】思维具有间接性,它总是通过某种中介或一定的知识经验来反映客观事物。“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是指通过月晕和础石来观察天气变化,正是反映了思维的间接性。
【点拨】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通过对思维概念的分析,可知思维具有概括性和间接性两种特征。其 中,思维的概括性是指思维能够反映一类事物的本质和事物之间的规律性联系,思维的间接性是指它总是通过某种中介或一定的知识经验来反映客观事物。
13.C【解析】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在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行为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是个人根据社会道德准则评价自己或别人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是一种高级形式的社会情感。爱国主义情感、集体荣誉感、同志友谊感都属于道德感。
14.D【解析】概念同化是概念学习的一种形式,指用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习者呈现一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学习者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理解新概念,它的典型方式是接受学习。
15.D【解析】“浪子回头金不换”的意思是做了错事的人如果能够改正错误,是很珍贵的行为和品质,这说明了人的个性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具有可变性的。
16.C【解析】具体运算阶段从7岁到l2岁,这一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概念,另一个特征就是出现了去自我中心主义。
17.C【解析】“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的意思是干、越、夷、貉这四个地方的人,刚生下来啼哭的声音是一样的,而长大后风俗习性却不相同,这是教育使之如此,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18.D【解析】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国民教育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
【点拨】学制的相关知识在历年考试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考生应该掌握学制的概念,现代学制的类型(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壬寅学制、癸卯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现代教育制度发展的趋势(从非正式教育到正式教育、从非正规教育到正规教育)。
19.C【解析】性偏差是指少年性发育过程中的不良适应,如过度****、迷恋黄色书刊、早恋、不当性游戏、轻度性别认同困难等,一般不属于性心理障碍。
20.B【解析】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内容是:发展性咨询与辅导、适应问题的咨询与辅导、学习心理问题的咨询与辅导。
21.D【解析】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由班杜拉最早提出。
二、辨析题
22.错误【答案要点】想象虽然可以创造出现实中尚未存在或不可能存在的新形象,但它是对人脑中储存的表象进行改造加工的结果。无论想象如何新颖,其内容依然来源于客观现实。因此,想象不可能是超现实的。
23.错误【答案要点】高度的焦虑会干扰、阻碍学习活动,但焦虑不足也会使人不够兴奋、无法集中注意力,从而影响学习。因此,焦虑对学习并不是只有干扰和阻碍作用,适度的焦虑对学习的正常进行是必要的。
24.错误【答案要点】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随意对待学生。学生是权利的主体,具有受教育权和人身权。无论何时,教师都应该尊重学生、真诚地对待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需要。
【点拨】通过阅读题干中的字眼“随意”即可判断此题的对错。作答辨析题最重要的是“析”,针对此题,考生要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围绕题干做出论述、进行分析,说明教师不可随意对待学生的原因。
25.正确【答案要点】教师对成长中的儿童和青少年有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这种精神上的、道德上的影响并不是靠说教就能产生的,而是通过精神的感染、道德的潜移默化而产生的。同样,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做出反应,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更会做出反应,用各种形式表达他们 的评价和态度,这也会对教师产生积极的作用。因此,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简答题
26.【答案要点】记忆术是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知识保持的记忆方法。常用的记忆术有以下几种:(1)位置记忆法;(2)缩简和编歌诀;(3)谐音联想法;(4)关键词法;(5)视觉联想;(6)语义联想。
27.【答案要点】(1)目标明确。教师上课时应该明白这堂课要使学生掌握一些什么知识和技能,养成什么行为方式和品格,要有怎样的态度,要学会什么方法等。
(2)内容正确。教师教授的知识必须是科学的、确凿的、符合逻辑的,教师教学技能或行为要符合规范,并且要求学生做出的反应同样是正确的,如果不正确,要及时加以纠正。
(3)方法得当。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较佳的方法进行教学,力求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
(4)表达清晰。教师上课要坚持用普通话,声音要响亮,言语表达的速度要适合学生可接受程度,语言要流畅、生动、明白易懂;板书要规范、准确、清楚。
(5)组织严密。课的进程要次序分明、有条不紊,进行紧凑,不同任务变换时过渡自然,课堂秩序良好。
(6)气氛热烈。课应该自始至终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动脑、动手、动口,形成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
【点拨】本题属于识记型题目。在记忆时,考生可以从目标、内容、方法、表达、组织、气氛六个方面进行记忆。而其中的具体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进行填充。
28.【答案要点】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每个人都要注意培养自己健康的心理素质,要能够做到:
(1)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调整心态,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2)开发潜能,培养爱好,提高工作与生活的质量
(3)激发非智力因素,尝试创造性的学习和工作。
(4)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增强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5)增强自我意识,培养自我评价能力。
(6)家庭、学校、社会等应该通过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增设心理健康专业机构等方法,增进心理健康,减少心理疾患,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9.【答案要点】(1)人的发展,除了身体在生物意义上的发育、成熟以外,还包括心理的成熟与发展。人的行为变化过程贯穿于从胎儿期到死亡的一生中,行为变化过程反映了个人的不同行为表现增强和减退的情况。
(2)人的发展具有多维性和多向性,发展的方向也应以发展内容的种类不同而有所不同。
(3)发展由获得和丧失组成,是一个有序变化的过程,并非仅仅意味着增长。
(4)心理发展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和可塑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形式。
(5)心理发展受多种因素影响,个体的发展是年龄阶段、历史阶段和非规范事件等多种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
四、材料分析题
30.【答案要点】(1)该教师的做法违背了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当学生的情况与往常不同时,教师应该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原因,而不能怀疑学生,故意为难学生。
(2)该教师的做法违背了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自身的品德。作为教师,对于学生的缺点或错误进行批评教育是必要的,但是应该 尊重学生,注意批评的方式。
(3)该教师的做法违背了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使每个学生的品德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初中生的年龄特征是,生理发育成熟,心理却还不成熟,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与尊重。因此,教师应该平等地 对待每一名学生。
31.【答案要点】(1)甲属于气质类型中的抑郁质。抑郁质的人神经类型属于弱型,其体验情绪的方式较少,稳定的情感产生也慢,但对情感的体验深刻、有力、持久,具有高度的情绪易感性。甲的种种表现符合抑郁质的特点。
乙属于气质类型中的胆汁质。胆汁质的人神经类型属于不可遏制型,他们的神经活动过程较强,但不平衡,常常是兴奋多于抑制,因此表现出热情,直爽,精力旺盛,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易动感情,具有外倾性等特征。乙的表现符合胆汁质的特点。
(2)对甲的教育:多进行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激发他的自信;引导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帮助他克服迟缓、忧闷的消极情绪。
对乙的教育:帮助他克服粗暴、狂妄自大等不良性格;培养意志力、自控力、冷静、细心等品质;在教育时,要求要严格一些,适当进行批评,但也要防止产生对立情绪。
【点拨】在材料分析题中,如果考查到气质类型,通常出题的形式是:给出学生的表现,让考生判断其是何种气质类型。公认的气质类型分为四种,每一 种都有其独特的外部行为表现:(1)胆汁质。情绪体验强烈,思维灵活,精力旺盛,勇敢果断,鲁莽冒失,感情用事,刚愎自用。(2)多血质。情感丰富,思维敏捷,活泼好动,善于交往,适应力强,缺乏耐心,见异思迁。(3)黏液质。情绪平稳,安静稳重,沉默寡言,自制力强,缺乏生气,行动迟缓。(4)抑郁质。 情绪体验深刻,情绪抑郁,多愁善感,想象丰富,不善交际,软弱胆小,优柔寡断。
本文来源于中国大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