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下半年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试题(十二)
来源 :考试网 2017-10-12
中一、单项选择题
1.C。解析:教育要扩大规模和加快速度,必须有足够的人、财、物的投入,而这些只有在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后才能实现。
2.A。解析:环境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3.A。解析:任何一种政治经济制度的巩固、维持都需要有新的接班人,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来实现的。
4.B。解析:论辩是苏格拉底的教学风格。
5.D【解析】叙事研究法的缺点是容易遗漏事件中的一些重要信息,收集的材料可能不容易与故事的线索吻合,难以使读者身临其境。
6.A【解析】课程目标是确定课程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是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
7.D【教学】题干描述的是欣赏教学法的概念。
8.B【解析】一般把以实现评价的综合功能为目的的评价称为“发展性评价”,并把评价的综合功能称为“发展功能”。
9.B【解析】略。
10.C【解析】略。
11.D【解析】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提出来了目标管理模式。
12.A【解析】根据迁移内容的抽象和概括水平不同,可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13.B【解析】精加工策略是指把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14.A【1解析】题干所述为胆汁质的人的特征。
15.A【解析】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同,心理学家把人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类型。
16.D【解析】学习动机一般有以下三种功能:激发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强化功能)。
17.B【解析】题干所述为课堂结构的概念。
18.D【解析】位于需要层次底部的四种需要被称为缺失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它们是个体生存所必需的。
19.A【解析】概括化理论也称经验类化(泛化)说,由美国心理学家贾德提出,其主要观点是,一个人只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迁移。
20.C【解析】掌握学习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提出来的一种适应学习者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
21.D【解析】强迫行为指当事人反复去做他不希望执行的动作,如果不这样想、不这样做,就会感到极端焦虑,主要有强迫洗涤、强迫检查、强迫计数和强迫仪式动作。
二、辨析题
22.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我们不能说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方法。衡量一种教学方法是注入式还是启发式,关键是看教师能否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单从形式上去加以判断。如果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运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23.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技能是在后天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完善的,而不是通过遗传得来的。
24.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二者是相对的,同样一种问题解决的方式,对甲可能属于常规性的,对乙可能就是创造性的。
25.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它与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难以分开,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注意本身并没有自己特殊的内容,它表现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当中,成为这些过程的一种共同的特性,与这些过程是分不开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注意都不能离开心理过程而单独起作用。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26.(1)端正教育思想,明确教育目的;(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3)深化教育改革,实施素质教育。
27.(1)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
28.(1)产生新的课程方案。(2)对现有课程进行修改和重新组织。(3)目的性。(4)科学性。(5)发展性。
29.有效地促进知识概括的主要方法有: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概括的目的在于区分事物的本质和非本质,抽取事物的本质要素,抛弃事物的非本质要素。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时,不仅要注意抽取本质的一面,也要注意抛弃非本质的一面。为此,必须配合使用概念或规则的正例和反例。
(2)提供变式。理性概括是通过对优路教育感性知识的加工改造而完成,感性知识的获得是把握事物本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教学实际中,要提高概括的成效,必须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全面的感性知识,必须注意变式的正确运用。
(3)科学地进行比较。概括过程即思维过程,也就是在分析综合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因此,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以及本质与非本质的比较过程,对于知识的概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地概括。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得,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应该启发学生去进行自觉地概括,鼓励学生自己去总结原理、原则,尽量避免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记忆或背诵。
四、材料分析题
30.【参考答案】
(1)林老师的直观教学手段存在如下问题:
①直观教具的选用不恰当
首先是教具的呈现时间不当.林老师在上课之前将教具摆好后。就引起了学生的围观,容易在课堂上引起学生分心;其次.直观教具用的时间太长.整堂课都在翻PPT,没有从教学的需要来加以选用。
②直观教具的设置缺乏科学性
首先是标本太小,导致学生无法看清,直观效果难以显现;其次,PPT上的字体颜色与背颜色没有遵循差异律.不能将对象与背景进行有效的区分,致使学生看不清。
③直视手段的运用缺乏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林老师上课的时候不断地翻着PPT,但是却没有配合讲解。使学生只看了热闹,没有学会新知识。
(2)在教学中,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①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
②直观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一般在学生对教学内容比较生疏时,在理解遇到困难的时候才需要教师运用直观:
③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教师要重视运用语言直观,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并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反应的问题及时调整直观与讲解的比例:
④要在直观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