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导航

2016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七

来源 :考试网 2016-08-12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解析:这句话体现的是榜样示范法。

  2.【答案】D。解析:德育个体发展功能应注意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3.【答案】D。解析: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做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表现。故也是衡量人们品德高低好坏的根本标志。

  4.【答案】B。解析:根据陶冶教育法的定义可知。

  5.【答案】D。解析:马卡连柯的这句话反映了德育的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6.【答案】C。解析:德育内容的确定要受到教育的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制约。所以,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只注重外部环境的调节。

  7.【答案】C。解析:根据德育方法的定义可知选C。

  8.【答案】A。解析: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

  9.A。解析: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培养的基本途径。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

  (1)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

  (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

  (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

  (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2.【答案要点】

  (1)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

  知,即道德认识,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情,即道德情感,是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是进行道德判断时引发的一种内心体验。对品德认识和品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

  意,即道德意志,是为实现道德行为所作的自觉努力.是人们通过理智权衡,解决思想道德生活中的内心矛盾与支配行为的力量。

  行,即道德行为,是人们在行动上对他人、社会和自然所作出的行为反应.是人的内在的道德认识和情感的外部行为表现.是衡量人们品德的重要标志。

  (2)知、情、意、行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提高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和培养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个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恪守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培养顺序,而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确定从哪开始。

  三、材料分析题

  【答案要点】

  (1)这一案例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2)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①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②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教育者既要给受教育者创造良好的外因,又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③德育过程也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程,教育者要注重提高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能力。

  (3)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的含义,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爱护、尊重和信赖学生;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做到合理正确、明确具体和严宽适度;教育者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及时检查、坚持不懈,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联系电话:4000-525-585 课程咨询微信号:W712931601。快速联系通道

  热点推荐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及报名入口 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教师资格证报名官网 中国教师资格网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最新) 2016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书补办 2016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查询入口

  小编推荐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及考试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

  教师资格证面试 教师资格证有效期 教师资格证编号查询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