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阅读理解能力试题
来源 :考试网 2019-05-06
中试题一
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
曾有一种说法,21世纪可能还会出现个钱钟书,王世襄是出不了了。2009年11月28日,王世襄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95岁。王世襄的离世,意味着中国又位标志性文化老人的陨落。王世襄生于1914年。虽然出身名门,拥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对书画、陶瓷这些也都较为精通,但是他更关注社会底层的文娱活动,如捉獾、养鸽、驯鹰、养狗等。然而,他的很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却没有被一般人看成是学问。王世襄的心思从小就不在学业上,他对自己的评价是:我自幼及壮,从小学到大学,始终是玩物丧志,业荒于嬉。但启功先生却不认同这种说法,他曾说,王世襄先生的“玩物”是“研物”,许多被人看作是玩的东西,在王世襄眼里都是学问。王世襄曾说:人生价值不在于据有事物,而在于观察赏析,有所发现,使之上升为知识,有助于文化研究王世襄于1940年曾应梁思成之邀加入中国营造学社,在国难频仍的年代,他们在荒野中寻找文明存在的久远证据,将历史传统缝合。1945年8月,日本投降。经当时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和梁思成推荐,王世襄被派遣回北平清查战乱中损失的文物。文革时期,王世襄跑到国家文物局,请求文物局的“内行红卫兵”前来抄家,就此保住了大批文物王世襄毕生为追回国宝而努力,收藏了那么多宝贝,却在晩年全部拍卖回流到社会。王世襄选择了“散尽”,这些宝贝也有了更多前世今生王世襄自称“书呆子”,在“反右”已经开始的情况下,他还热情地邀约黄苗子、郁风以及漫画家张光宇来自己的四合院“芳嘉园”住。小院越来越热闹,成为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京城文化圈里一个不可多得的雅致场所。但由于人越来越多,王世襄便将宝物缩回一间漏雨的小屋,将数十件形态、大小各异明清家具塞满狭小的空间。两个明代的柜子被王世襄拼在一起,他和老伴袁荃猷睡在里面,以至黄苗子专为这张特殊的“大床”写了一幅对联--移门好就橱当榻,仰屋常愁雨湿书,横批一·斯是陋室有一件物什是王世襄始终珍藏的,那就是他与夫人用了多年的买菜的提筐。2003年,妻子去世,王世襄在怀念亡妻的诗中,深情地回忆与妻“提筐双弯梁,并行各挈一”的情景。他还说,到将来自己辞世之后,请人把这个提筐放在他们俩的墓穴中间,能与妻子“生死永相匹”
1文章写了王世襄的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4分)
2这篇传记的标题是“学问源于乐趣,藏宝最终散尽”,既概括出了王世襄的生平,又道出事理,颇
3有深意。请你就对“学问与乐趣”藏与散”这两组关系的理解,任选一组,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10)
试题二
谦卑的人有福
鲍尔吉·原
先民造出庙宇叩拜的理由之一,在于表达自己对造物主的谦卑。无论造物主是上帝,抑或就是大自然本身。他们谦卑,并非真的见过上帝,而是生活中的种种奇迹——譬如土地上生长庄稼,清澈的河水可供饮用,孩子们健康成长一一在表明,人的存在并不仅由人的力量完成于是他们谦卑,伏在地上求得神的喜欢,使庄稼明年继续生长,让孩子们的孩子依然健康如果不讨论被膜拜的一方,即神,是否真的存在,我们所感动的,是先民对待周遭的姿态:虔诚恭顺以及明智的位置选择谦卑正是一种姿态。如果认识到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非一霸,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的疆域中的距离,认识到气象蔼然是别人最喜欢的一张名片,那就会选择谦卑谦卑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一个人在时代、事业与家庭中都有一个最合适的位置。聪明的人最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坐下来,像观赏电影一样展开自己的人生。而另一些人,终生都在找位置,而无暇坐下来做应做的事情。无论在什么样的际遇里,你只要谦卑,生活的位置就会向你显示出来谦卑是一种睿知。许多人对牛顿晚年的一段话不解。他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拣石子的小孩。这并非伪逊,实为感叹。牛顿穷毕生之力,终于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也看到了自己的局性。爱因斯坦正是发现了牛顿古典力学在特定情形下的谬误后,才开创了相对论。这一点,牛顿即使活着也不会惊讶,因为他从不为创立了足称不朽的定律而狂妄,证明他是一个有钱人:如果在世界的壮美面前仍不谦卑,则证明他是愚人卑是美。谄媚、奴颜、趋炎附势种种恶行与谦卑无关。谦卑是虚怀若谷所显示的平静,是洞悉人心之后的安然,是进退裕如的冲和。谦卑不是让你向势高一头的人畏缩。它是心智的清明,在天地大美面前豁然醒悟之后的喜悦。谦卑使人焕发出美,不光彬彬有礼,也不光以笑颜悦人,①它是一个人在历经沧海之后才有的一种亲切,②大善盈胸之际的一份宽厚,③物欲淘净之余呈现的一颗赤子之心。这种姿态超凡脱俗,使人心仪不已
1.本文题为“谦卑的人有福”,文中从那些方面作了阐述?(4分)
2.作者认为先民造出庙宇叩拜,是对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物主或大自然的谦卑,是明智的位置选择。
3.你同意他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10分)
试题三
生存智慧
自然界常会有些故事,让我们人类匪夷所思,却不能不为之动容。在北美阿拉斯加荒原上生长着一种老鼠,以植被为生,繁殖力极强。但当种群繁殖过盛以致会对植被造成严重危害时,一部分成员的皮毛就会自动变成黄色,以吸引天敌:或成群结队奔向山崖,相拥相携投海自尽。类似的故事也发生在中国黄山,黄山猕猴每一族群一般维持在28只左右,这是族群最佳生活的临界点。每当族群数量超出,年纪较大的猴子就会毅然决然地选择坠崖而亡这一幕一幕的故事,何其悲哉,何其壮哉,何其伟哉,惊天地而泣鬼神。然而,动物界的这些又能赢得我们人类多少真正的理解、同情、尊重和敬意呢?我们的知识、我们的价值理念总使我们习惯于一言以蔽之:本能使然。我们自居价值优位,常常以一种傲慢鄙夷甚至敌意的眼神打量着自然界的命活动,更要紧的是,由于自身的私欲和利害,我们人类之间要达到理解、同情和尊重甚至难乎其难,遑论对自然界及动物界人类曾为自己远离自然界的进化而荣耀,曾为自己成为这个星球上绽开的最灿烂最美丽的精神花朵自得,更为自己以理性的铁蹄征服自然而豪情万丈,然而翻阅一下人类史籍,想一想那足以把地球毁灭几十遍的核武望那在儿童记忆里不曾是蓝色的天空,数一数由于生态恶化而每天都在灭绝的物种,我们人类作为地球生物圈一个链环的存在,究竟比自然界的其他生物高明多少?在上述动物的行为面前,我们人类应该感到汗颜和愧怍,应该有罪感,应该反躬自省羊补牢,未为迟也。为了自身,为了这个哺育着珍贵的生命的蔚蓝色星球,我们人类自当走出“主人”、“中心”的自恋情结,低下那傲慢的理性的头颅,收勒征服的欲望的马缰,尊重自然,学习自然回归自然,找回在自然中的应有位置,与自然和谐相处。而这首先是要实现人类的态度、立场、观念以及认知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根本性革“哲学走向荒野”,当是人类生存智慧的趋向。
1为什么说“在上述动物的行为面前,我们人类应该感到汗颜和愧怍,应该有罪感,应该反躬自省”?
2请谈谈对划线部分“哲学走向荒野”的理解。(10分)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