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导航

2019年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练习题(七)

来源 :考试网 2018-12-03

  三、写作题(本大题共30分)

  28请以“批评的艺术”为题,写一篇论述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1000字。

  参考解析

  批评的艺术

  批评教育学生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它不仅要求教师讲究科学性,也要求讲究艺术性。

  (1)批评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怀有真诚、理解、尊重和信任,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向教师敞开心扉,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点。

  那些惰性心理、依赖心理较强的学生,他们的行为往往未得到别人的肯定,犯错误后又易受老师的训斥。长此以往,他们总觉得不被理解从而产生一种惰性和逆反心理,有时甚至与老师对抗。遇到这样的学生,老师在教育批评时应加强情感投入,注意平时多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做好心灵疏通,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满含期待与爱的批评和教育,往往会收到奇效。

  (2)批评要对事不对人

  不恰当的批评教育会产生副作用,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因此批评教育要坚持“对事不对人”的原则。让学生体会到:是自己的行为不对,犯了错误,才会受到批评,只要今后改正,仍然是好学生;老师批评教育我,是出自对我的关怀、爱护。

  教师要有公心,它是和爱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也可以说是爱心的一种表现,它是转变“差生”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的公心就是对待所有的学生,无论是优秀生还是“差生”,谁犯了错误,都要受批评。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教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要以德育人,以理服人,让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根据不同学生,使用不同的批评方式

  对本来就听话的学生要使用建议性的批评。建议性的批评是指在批评时带有商量、讨论的口气,与学生交换意见的批评。一般的做法是教师以商量问题的态度,把批评的信息传递给学生,与学生交谈时,平心静气,创造一种宽松、愉快的气氛,使学生打消顾虑,与教师配合,达到圆满解决问题的目的。学生是幼稚的,常在主动工作和做好事的时候犯错误。对于这种由于想得不周到,顾此失彼的错误,教师决不能简单否定、讥笑,而要热心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意见,在他们面临失败的时候,帮助他们取得成功。或者用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惋惜来表示自己的批评态度。如“你什么都好,在这方面存在不足,实在可惜”,“你要是不犯这个错误,那该多好啊”。这种方式既达到了批评学生的目的,又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爱心,寥寥数语,效果却很明显。

  对于不易接受批评的学生,批评之前,要做好使学生愿意接受批评的铺垫工作。如利用晨会课,讲讲面对错误的正确做法;树立榜样,讲讲名人在犯错误后是怎样做的;在班级里反复强调勇于接受批评是学生的美德;讲讲“闻过则悲”“闻过则闹”的危害。从多方面提高学生对批评的承受能力,逐渐在班上形成自觉自愿接受批评的风气。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是不大容易的,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言。”因此对于那些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丧失上进心,破罐子破摔的学生,批评根本起不了作用,如果教师用表扬代替批评,不失为一种良策。

  这样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又使学生看到了前途和希望,还让学生感觉到教师的公正。

  对于腼腆的学生或班干部要用暗示性的批评。暗示性的批评是指教师用语言、神态、人格等为暗示手段的一种批评方式。教师语言内容多为点拨提醒之类的话,主要适用于心细、敏感、自尊心强、能知错就改的学生。只要教师稍稍给予指责信号,作点拨,他们就会立即改正错误。

  另外,学生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许多错误往往是自控力差造成的,在认识上不存在什么障碍。对这样的错误,教师不妨少讲道理,“罚”他做一件好事来弥补自己的过失。这种方法可消除犯错误学生的心理负担,还可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往往使学生乐意接受。

  教师教育学生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利用批评这一方式应以理解、信任、尊重、关怀、鼓励为基础,把自己看成一名学生,常与学生心理换位,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微笑中接受批评,这样的批评才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批评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手段,恰到好处的批评,能够有效地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和缺点,但如果掌握不好尺度,则会使学生失去自尊,自暴自弃。苦口良药学问深,作为教师应该抓住时机,采取适当的批评方法,才能药到病除,收到良好的效果。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焚题库】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密训试题】【进入购买】

加入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856953063 #FormatImgID_0# ,还能和考友一起学习交流!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