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章节习题(五)
来源 :考试网 2020-11-23
中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游戏是一种儿童自发、自愿的活动,没有任何的功利和目的,但同时,游戏也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手段,利用游戏的手段,达到教育的目的和功效。因此,依据游戏中的教育目的性成分,可以将儿童的游戏分成自发游戏和教学游戏。
2.C【解析】创造性游戏是幼儿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班级游戏的内容为建构游戏、表演游戏、角色游戏、劳作游戏、益智游戏等。
3.D【解析】教师将教育内容融入游戏中,才能真正贯彻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实施游戏化方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游戏活动的教育化。
4.A【解析】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童话的内容,运用语言、动作、表情,扮演角色进行的游戏。娃娃家游戏属于角色游戏。
5.D【解析】游戏具有主动性、虚构性、愉悦性和具体性等特征,选择性不属于游戏的特征。
6.D【解析】幼儿园活动室内常设的游戏活动区域有角色游戏区、建构游戏区、表演游戏区、益智活动区等,设施活动区不属于室内常设游戏活动区域。
7.A【解析】广义的游戏环境是指游戏活动得以实施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
8.C【解析】幼儿教师在选择和创编智力游戏时,要考虑游戏的科学性,即保证游戏中蕴含的知识内容准确、难度适中,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正确的知识渗透有助于幼儿形成对事物的正确态度,如果仅仅是为游戏而游戏,缺乏科学性、知识性,也就失去了智力游戏的意义。
9.B【解析】教育者根据教学任务编制的、有规则的游戏包括智力游戏、音乐游戏、体育游戏。
10.B【解析】幼儿游戏具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对幼儿游戏的指导必须以保证幼儿游戏的特点为前提。否则,一切指导都可能是徒劳的,甚至可能成为幼儿发展的障碍。
11.A【解析】智力游戏与其他游戏不同,智力游戏要有一定的适宜性。适宜性原则强调游戏要适宜游戏对象的发展水平,确保游戏的难度在幼儿最近发展区内。
12.C【解析】幼儿在结构游戏中,由最初的独自游戏发展到合作游戏,体现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是不断提高的。
13.A【解析】幼儿主动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最重要的方式是游戏。游戏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认知、社会性、情感和身体等各方面的发展。
14.C【解析】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
15.B【解析】为游戏而游戏是幼儿游戏与成人游戏、幼儿游戏与其他工具性行为(具有一定功利目的的行为)最显著的区别。幼儿游戏是一种无拘无束的活动,不能强制,没有外加的目的,是幼儿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按照自己的体力和能力选择进行的、自愿自主的活动。
16.B【解析】规则性游戏是指成人根据教学要求为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而编制的游戏。规则性游戏一般包括智力游戏、体育游戏和音乐游戏。
17.A【解析】幼儿的游戏水平具有年龄差异性,在角色游戏中,小班幼儿以模仿为主,大班幼儿则以创造为主。
18.C【解析】尊重幼儿游戏的自主性是指要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和兴趣,尊重幼儿游戏的氛围和游戏中的想象、探索、表现和创造,这是对其人格给予尊重的表现。
19.A【解析】规则性游戏是教师根据教育、教学目的,按照一定的目标设计的游戏,旨在促进教育教学任务的完成。
20.A【解析】幼儿游戏时的动机是直接动机,与目的有一致性。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一般而言,教师在游戏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创设游戏环境。
(2)指导和促进游戏的开展。
(3)观察和评估游戏。
2.【答案要点】(1)促进幼儿身体的发展。
(2)促进幼儿心智能力的发展。
(3)促进幼儿良好品行的养成。
(4)促进幼儿美感的发展。
(5)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3.【答案要点】(1)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充分考虑游戏所需时间、游戏地点、游戏材料和幼儿的经验准备等。
(2)观察游戏。教师通过对游戏的细致观察,可以了解是否需要增减游戏时间、游戏材料和游戏地点是否合适、幼儿是否具备相应的经验。
(3)介入游戏。根据游戏类型的不同以及幼儿在游戏中表现水平存在的差异,教师要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介入游戏,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指导。
4.【答案要点】(1)自由性。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的活动,游戏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
(2)趣味性。游戏没有物质目的,而是以愉快地参加游戏并获得积极的游戏结果为目的。
(3)虚构性。幼儿在游戏中的角色、游戏的情节、游戏的行为、玩具的材料等均具有明显的虚构性,幼儿是在这种假想的、虚构的游戏情景中反映周围的现实并体验到快乐的。
(4)社会性。幼儿游戏是对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特殊反映,而且游戏的各成分也均能体现出社会性。
(5)实践性。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实际地练习并发展自身的动作协调、语言交往、心理活动等各种能力,不断地积累有关生活的知识经验,在实践中逐渐走向社会。
三、论述题
1.【答案要点】(1)相同点:二者都属于幼儿的创造性游戏,以表演角色的活动为满足。
(2)不同点: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文艺作品中的角色,游戏的情节内容也是反映文艺作品的情节内容。而角色游戏中的各种人物,反映的是幼儿自己的生活印象,游戏的角色、情节、内容可以由幼儿自己选择、创造。角色游戏是为游戏自娱而进行的。它与幼儿文艺表演不同,并不是以演给别人看为目的,而是幼儿自娱自乐的一种游戏活动。即使没有人看,幼儿也会饶有兴趣地进行表演。
2.【答案要点】教师要确保幼儿有充足的游戏时间,具体方法如下:
儿童 2 岁后,除了睡眠,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游戏。只有有充足的时间,儿童才可能真正投入、探索和享受游戏的快乐。如果游戏时间仓促,儿童无法深入了解玩具的特性和玩法,就会降低游戏的作用,也会阻碍幼儿对游戏的兴趣。
在幼儿园的每日生活中,游戏是主要的活动,游戏是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幼儿学习的最佳途径。在幼儿园里,教师既要给儿童比较充分的自由游戏的时间,又要以游戏的方式去组织儿童的教育教学活动,真正使游戏成为教育的基本活动。教师必须尽可能地利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开展自选游戏,以保证充足的游戏时间。
四、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角色游戏的组织与指导要遵循自主性原则、接纳性原则。自主性原则是指角色游戏是幼儿主动自愿、自由自主的活动,教师在游戏中,至多只能充当游戏“脚本”的“改写者”角色,而不是游戏“脚本”的“编写者”,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和想法强加给幼儿,而材料中幼儿“表演时,老师不停地提示孩子们对话,做动作”。第
二轮表演时,“老师还是不时地按照故事情节规范语言,纠正孩子们的动作。好多孩子忙着摆弄有趣的道具,忘了表演,老师又不停地提 醒……”这 都充分体现了教师干涉过多,没有发挥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接纳性原则是指幼儿在与同伴、材料互动中会产生新的兴趣和需要,而这些未必是教师所预设的,这时教师应当及时更正自己的计划,敏锐地发现其中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幼儿实现他们的想法,使幼儿的角色游戏真正成为幼儿自己“想要玩的”和“喜欢玩的”游戏,而不是“教师要他们玩的游戏”。而材料中,教师明显没有悦纳幼儿对游戏的新想法,而是不断通过言语指导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
2.【答案要点】幼儿的基本活动是游戏,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游戏促进幼儿的认知发展。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知识;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思考力。
(2)游戏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孩子们在游戏中作为集体的成员,开始学会相互理解,共同遵守规则,学会与人相处;借助游戏,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与发展。
(3)游戏有利于幼儿情绪的发展。游戏是幼儿表现情感的一种重要方法;游戏是幼儿克服情绪紧张的一种手段;游戏有助于消除孩子愤怒的心情。
(4)游戏有助于幼儿身体锻炼和成长。
3.【答案要点】在这个材料中,可以看到幼儿虽然已经掌握了一些合作的基本步骤和简单方法。但是,他们在实际运用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1)游戏前商量得不够充分。在结构游戏前,教师应该要求要幼儿商量,商量的内容包括:搭建内容、搭建方式(包括使用何种建构材料、选用的颜色)、合作成员的分工等。然而,在这一材料中,幼儿对商量这个环节做得不是很充分,他们只是商量了搭建内容和各自的分工,就开始了游戏,最后导致了搭建材料的选择成了悦悦一个人的决策。
(2)游戏中个别幼儿对合作同伴的主导性较强。在任何一个合作小组中,组长的作用是协调意见想法,以促进合作的顺利开展。但在这一材料中,组长悦悦的言行显然透露着她的领导权,忽视了与成员间的协作。
(3)游戏中缺乏进一步的商量。事实上,商量应该是贯穿于整个结构游戏始终的,最初的商量不能预计到随着游戏的进程会出现的新情况。因此,游戏时进一步的商量也十分重要。在这一材料中,星星取完积木就无事可做,而琪琪开始搭建别的东西,完全脱离了合作搭建旋转木马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