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幼儿教师资格保教知识与能力单项选择练习(2)
来源 :考试网 2019-11-18
中参考答案:
1.B[解析]在乌申斯基的教育著作中,《论公共教育的民族性》(1857年)一文占有重要地位。此文是针对当时俄国主张抄袭其他民族教育制度的西欧派以及抱残守缺的“国粹”派(斯拉夫派)而提出来的。在此文中,乌申斯基将民族性理解为每个民族由其历史、地理和自然条件所形成的特点,主张以教育的民族性原则为教育学体系的基础,指出教育的民族性原则的特征是具有本民族特色,不盲目抄袭(但不排斥借鉴)别国的教育制度,将祖国语言置于教学的基础,教育权应还之于民等。教育的民族性思想也贯穿在乌申斯基的其他著作中,并成为乌申斯基最具特色的教育思想之一。
2.B[解析]这是幼儿典型的分不清事实与想象的无意说谎行为。在幼儿期,幼儿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有夸大与虚构的现象。比如小朋友在幼儿园欣赏了肖邦的钢琴曲,他回家可能就跟爸爸妈妈讲今天在幼儿园他见到了肖邦叔叔,这都是典型的幼儿想象的一种特点,而不是有意说谎行为,要注意区分幼儿的想象特点。要给幼儿以想象的充分自由,培养他们敢想、多想的创新精神。我们在日常生活、各科教学和各项活动当中,都必须注意给幼儿以想象的充分自由,鼓励幼儿积极动脑,自由畅想,并且当幼儿的想象一旦表现出了新颖性、独创性时,就给以鼓励、表扬。
3.C[解析]婴幼儿认识活动表现为具体性和形象性。对事物的认识主要依赖于感知。婴幼儿对事物的认识较多地依靠直接的感知,对事物的认识常常停留于表面现象,而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特点。不论是记忆、想象,还是思维,婴幼儿都离不开对事物的直接感知。感知觉是人类最低级的心理过程,感知觉是一起发生的,因此不能割裂开。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可以简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婴儿期、幼儿早期、幼儿期。不管出于哪个时期,感知觉都是重要的心理过程,一直伴随着个体认知的所有过程,同时也是最基础的心理活动,高级的心理活动都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
4.D[解析]起先儿童观察图画只能认识到个别对象,后来逐渐能观察到图画的整体内容,把握图画的主题,这说明的是儿童观察的概括性的提高,选择D选项。观察力是指一个人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感知能力。学前初期儿童观察时,常常不能把事物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考查,因而也不能发现各事物或事物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题干中出现的幼儿可以认识到整体内容,说明幼儿对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进行比较好的把握,因此可以对应选项选择D选项,同时对幼儿观察特点这个知识点要重要把握.选择题常考点,同时出题的形式是比较灵活。
5.A[解析]埃里克森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分别是(1)信任对怀疑(01.5岁);(2)自主对羞怯(1.5—3岁);(3)主动对内疚(3--6、7岁);(4)勤奋对自卑(6--l2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6)友爱亲密对孤独(1825岁);(7)繁殖对停滞(2565岁);(8)自我调整对绝望(65岁以后)。
6.C[解析]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
7.A[解析]成人脑的耗氧量约占全身耗氧量的1/4;婴幼儿脑耗氧量几乎占全身耗氧量的1/2。因此,学前儿童生活的环境应保证空气新鲜。新鲜空气含氧多,可以确保学前儿童发育对氧气的需求。
8.C[解析]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的行为都会有很相似的表现,这是个性的稳定性。个性是指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个人的偶然的行为不能代表他真正的个性,只有比较稳定的、在行为中经常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才能代表一个人的个性。个性是相对稳定的,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当一个人的生活环境或人生境遇发生重大转变后,人的个性也可能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因此,个性是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本题选择A选项,是要明确一个人在各种场合表现出相同的特点,即是个性的稳定性的特点,注意在复习的时候要把握个性的发展特点。
9.D[解析]应引导养成良好的餐饮习惯。幼儿进餐时不大声说笑。集体进餐,其实也是儿童之间相互交往的时机。教师应该告诉儿童,想说话时先咽下嘴里的食物,再轻声说话。儿童喜欢模仿,教师还可以和他们一起进餐,用自己的言行去暗示儿童的行为。
10.B[解析]领域活动是按儿童学习领域划分学前教育内容的一种课程类型,它是把学科体系改造为儿童的经验体系,使之既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又不失系统性。幼儿园教育的各领域不只是一个知识系列,它还是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的经验系列。选项C把性质相似的学科划分为一个综合学科属于融合入课程,跟领域活动又不一样,所以本题正确答案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