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幼儿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冲刺试题(5)
来源 :考试网 2019-10-31
中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儿童方位知觉发展的一般趋势:3岁儿童能正确辨别上下方位,4岁能正确辨别前后,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岁后才能以他人为中心辨别左右,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左右方位。
2.【答案】A。解析:皮亚杰着重研究了2~7岁儿童的语言,将儿童的语言划分为两大类:自我中心语言和社会化语言。他认为,7岁以下的儿童,其思想是自我中心的,他们缺少持久的社会化交谈,直到7、8岁,儿童的自我中心语言才逐渐失去了它的重要性。
3.【答案】B。解析: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三山实验”:在一个立体沙丘模型上错落摆放了三座山丘,首先让儿童从前后、左右不同方位观察这座模型,然后让儿童看四张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所摄的沙丘的照片,让儿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外一人(实验者或娃娃)所看到的沙丘情景与哪张照片一样。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无一例外地认为别人在另一个角度看到的沙丘和自己所站的角度看到的沙丘是一样的!这个实验证明了儿童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
4.【答案】A。解析:幼儿最初出现的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情绪逐渐与社会性需要和社会性适应相联系。
5.【答案】C。解析: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是辩证统一的。
6.【答案】D。
7.【答案】B。解析:皮亚杰将认知发展作为儿童游戏分类的依据,认为游戏的发展是沿着认知发展的线索而展开的,在不同的认知发展水平上,便会出现不同水平的游戏形式。练习性游戏是儿童发展中最早出现的一种游戏形式,是在感知运动阶段出现的。
8.【答案】B。解析:晨间活动不宜组织集体活动。
9.【答案】C。
10.【答案】A。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二部分教育内容与要求中提出在目标表述上较多地使用了“体验、感受、喜欢、乐意”等词汇,突出了情感、兴趣、态度、个性等方面的价值取向,着眼于培养终身学习的基础和动力。
二、简答题
11.【参考答案】
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保育、教育活动。它包括由教师组织的活动和幼儿的自主自由活动。要充分发挥一日活动的整体功能.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1)一日活动中的各种活动不可偏废
无论是幼儿吃喝拉撒睡一类的生活活动,还是作业课、参观访问等教学活动;无论是有组织的活动还是幼儿自主自由的活动,都各具重要的教育作用,对幼儿的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因此不能顾此失彼,随意削弱或取消任何一种活动。在幼儿教育实践中,较多地存在重教学活动轻生活活动,重有组织的活动轻幼儿自由活动的倾向,因此有必要强调生活活动和幼儿自由活动的重要性。
(2)各种活动必须有机统一为一个整体
每种活动不是分离地、孤立地对幼儿发挥影响力的。一日活动必须统一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整体教育功能。故如何把教育目标渗透到各种活动中,每个活动怎样围绕目标来展开,就成为实践中应当特别关注的问题。
总之,幼儿园要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让一日活动发挥一致的、连贯的、整体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之中。
12.【参考答案】
(1)教育活动是否建立在对本班幼儿的实际了解的基础上:
(2)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方式,以及环境能否向幼儿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有效地促进其符合目的的发展:
(3)教育内容、方式、环境条件是否能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他们主动学习;
(4)活动内容、方式是否能兼顾群体需要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幼儿都有进步和成功的体验;
(5)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利于幼儿进一步探索与思考,是否有利于扩展、整理幼儿的经验。
三、论述题
13.【参考答案】
存在的问题:
(1)家园合作尚不够深入,较多地停留在表面,表现为“三多”和“三少”。即家长虽然进入了幼儿园,但参观的多、参与的少;间接参与较多、直接参与少,家长很少深入幼儿园教育过程深层次的环节中:一次性的直接参与多。经常性的直接参与少。
(2)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脱节,表现在家长来园参与活动常常不过是和幼儿一起玩玩,如运动会参加比赛或生日会分享蛋糕等,而回家后不大可能把这些和家庭教育联系起来。与之相对,学校教育又常常在家长看不到幼儿园活动的情况下进行,因此难以产生有针对性的效果。
解决策略:
(1)鼓励和引导家长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幼儿园教育。家长直接参与是指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教育过程中。如共同商议教学计划、参与课程设置、加入幼儿园活动、深入具体教育环节与教师联手配合;家长间接参与是指家长为幼儿园提供人力、物力支持,或将有关意见反映给幼儿园和教师,如家长会、家长练习簿等,而自己不参与幼儿园教育各层次的决策和活动。
(2)幼儿园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的方法一般比较简单、盲目,溺爱、娇惯孩子的现象十分普遍。因此,强化家长“不仅是养育者,也是教育者”的意识,改善家长的教育行为、教育方法,优化家庭环境,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要求,“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向家长宣传科学保育、教育幼儿的知识”是幼儿园的重要任务。
四、材料分析题
14.【参考答案】
(1)这一案例体现了科学教育内容的生成性特性。教育内容的生成性是指教育内容超越事先的计划性.根据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在即时的情景、突发事件中,或根据幼儿在活动中需要、兴趣和提出的问题临时安排。
(2)学前儿童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他们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获得真正内化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学前儿童有自己的需要、兴趣特点,只有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尊重儿童就要尊重他们的需要和兴趣特点,利用学前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扩展成为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生成科学教育活动。教师在制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目标时要做到“心怀教育大目标,随时调整小目标,接纳儿童新目标”。
15.【参考答案】
违背原则:
(1)“全体教师牺牲了休息时间对这些野草进行‘挖地三尺’的清剿”违背了幼儿参与性原则:
(2)“引进的高级草坪只能看不能踩,常种常秃”违背了环境与教育目标的一致性原则;
(3)“费用昂贵”违背了经济性原则。
改进建议:
(1)幼儿园的操场可以让幼儿和教师一起种上小草,鼓励幼儿参与到幼儿园的环境创设中。
(2)不需要花费昂贵的资金去引进高级草坪,利用普通的草,可以定时修剪,即节俭又美观。
五、活动设计题
16.【参考设计】
社会教育活动:谁负责(大班)
活动目标:
1.懂得与同伴发生矛盾时.应该勇于承担自己该负的责任。
2.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学做对自己负责的人。
活动准备:
1.编排情境表演:“该谁负责”。
2.图片一幅:兰兰和强强在跳跳床上发生争吵。
活动过程:
1.观看情境表演一,引导幼儿懂得自己的事情没有做好时,不能责怪他人。
提问:(1)兰兰为什么哭闹?(2)兰兰这样做对吗?为什么?应该怎样做?
2.观看情境表演二。引导幼儿学习苗苗勇于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任的态度和行为。
提问:(1)奶奶送苗苗来到幼儿园时,她们发现了什么?(2)奶奶怎么说的?苗苗怎么回答奶奶的?她准备怎样做?苗苗做的对吗?我们应该向苗苗学习什么?
小结:小朋友.当你们自己的事情没有做好时,你一定不能责怪别人。要勇于对自己的事情承担责任。注意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做个对自己负责的好孩子。
3.出示图片,引导幼儿看图讲述图中发生的事情。初步懂得朋友间发生矛盾时要勇于承担自己该负的责任。
(1)讲述图中内容:兰兰和强强一起玩跳跳床。两人相撞,兰兰说:“我先上来,谁叫你也来跳的!”强强说:“谁叫你乱蹦乱跳!”
(2)谈话:①兰兰和强强在跳跳床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②兰兰和强强说得对吗?③你认为兰兰和强强应该怎样说呢?
(3)引导幼儿表演兰兰和强强矛盾解决的情境:强强摸着兰兰的头说:“怪我不好。抢着上来跳。”兰兰说:“我不该乱跳!”两人相对笑了(可请几对幼儿上台表演,启发幼儿说的方法可以不一样)。
(4)讨论:在小朋友的生活中,你们还发生过哪些争吵?你们应该怎样主动承担责任,解决好朋友问的争吵呢?
活动延伸:
带回家的活动:要求家长提醒幼儿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与他人友好相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