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知识巩固测试卷二十一
来源 :考试网 2016-08-11
中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A 4.D 5.A 6.C 7.D 8.C 9.B 10.C 11.A 12.D 13.A 14.B 15.A 16.C 17.D18.C 19.D 20.A
二、简答题
21.答:3~4岁是学前初期,也是幼儿园小班的年龄。这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范围扩大。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环境:幼儿园。新的环境对幼儿最大的影响是:从只和亲人接触的小范围,扩大到有更多老师、同伴的新环境。对于没有进入幼儿园的孩子,由于他们活动能力的提高,也开始扩大活动范围,接触更多的人和事。生活范围的扩大,引起了幼儿心理上的许多变化,使幼儿的认识能力、生活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迅速发展。
(2)认识依靠行动。3~4岁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他们的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而不能想好了再做。3~4岁的孩子在听别人说话或自己说话时,也往往离不开具体动作。他们的注意也与动作联系在一起。
(3)情绪作用大。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3~4岁的幼儿情绪作用更大。这期幼儿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他们的行为往往受情绪的影响,易冲动。所以教师要善于理解、引导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 (4)爱模仿。3~4岁的幼儿模仿性很强,对成人的依赖性也很大。他们主要是模仿一些表面现象。模仿是这一时期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他们主要是通过模仿他人来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由于他们爱模仿,所以在这个年龄,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非常重要,它们常常是在幼儿的模仿下形成和巩固下来的。
22.答:儿童最初的想象,是记忆材料的简单迁移。具体而言,幼儿想象萌芽的表现和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记忆表象在新情景下的复活。2岁儿童的想象,几乎完全重复曾经感知过的情景,只不过是在新的情景下的表现。比如,儿童看见大人抱小娃娃,他也抱玩具娃娃。 (2)简单的相似联想。幼儿最初的想象是依靠事物外表的相似性而把事物的形象联系在一起的。例如,儿童把玩具娃娃称作“小妹妹”。 (3)没有情节的组合。幼儿最初的想象只是一种简单的代替,以一物代替另一物。
比如,从生活中掌握了把小女孩称为“小妹妹”的经验,在想象中就把玩具娃娃代替小妹妹。但是没有更多的想象情节,没有或很少把已有经验的情节成分重新组合。
23.答:预防幼儿发育迟缓需要做的以下几点。
(1)合理营养,全面均衡饮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促进食欲。 (2)若因全身疾病引起的矮小,则应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3)因家族性矮小和体质性生长发育迟缓的,可通过各种调养,充分发挥生长潜力,可酌情使用生长激素。 (4)改善生活环境,使儿童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顾。
(5)对于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应根据情况进行特殊治疗。
24.答:幼儿园教育任务的具体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搞好卫生保健工作,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和独立生活的能力。
(2)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机体的功能,增强体质,促进幼儿的健康。 (3)在幼儿学习周围生活中的粗浅知识与技能时,注重发展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初步的动手能力,学习运用感官和语言交往的基本能力,增进对环境的认识。
(4)萌发幼儿爱家乡、爱集体、爱祖国、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他们诚实、自信、友爱、勇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
(5)培养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
25.答:(1)家庭生育决定幼儿的生理基础。
(2)家庭环境影响幼儿的发展:①家庭的物质环境决定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条件;②家庭的精神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3)家庭教育是幼儿健康发展的基础,相比较于其他教育形式,家庭教育具有不可代替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①强烈的感染性;②特殊的渗透性;③鲜明的针对性;④天然的连续性;⑤特殊的继承性。 26.答:幼儿园教育评价实行以教师自评为主,园长以及有关管理人员、其他教师和家长采纳与评价的制度。因此,对教师发展评价可采用以下方法。
(1)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幼儿园教师发展评价的主要方法,重在帮助教师学会反省,成长为反思型的教师。
(2)观察记录。管理者将平时与教师共同研讨、听课活动、沟通交流等环节中的所看、所听进行详细记录,了解教师发展情况,提供支持与服务,
帮助教师不断发展。 (3)家长评价。家长评价也是对教师发展评价的一种手段。通过家长问卷、家长座谈等形式可以了解家长对教师工作的看法以及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评价等。
三、论述题
27.答:言语是运用语言进行实际活动的过程,是一种心理现象。幼儿言语在发展中容易出现音准差、不会掌握言语表情技巧等问题。教育者要针对其易出现的问题采取适宜的教育措施。主要的问题表现及教育措施如下。 (1)音准差问题及教育措施。
①不能正确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问题表现:3~4岁的幼儿由于生理上不够成熟,不能恰当地支配发音器官,不能正确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出现发音困难。
教育措施:正确的教学,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特别是对3~4岁的幼儿,可以用说儿歌、绕口令等方法,引导他们多作发音练习。在日常生活中,应要求幼儿努力做到发音清楚。 ②方言影响。
问题表现:发音除受生理成熟的影响外,更受环境和教育影响。方言,是幼儿发音不准的又一因素。环境中的方言可能导致幼儿发音不准,对幼儿发音影响极大。
教育措施:在日常教育活动中,要坚持以普通话教学;在日常生活中,家庭也应配合教育,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音环境,以促进其语音的良好发展。 (2)不会掌握言语表情技巧的问题及教育措施
①语气的掌握。
问题表现:由于生理的和经验等方面因素,幼儿不会正确运用语言表情技巧。
教育措施:教师可以通过语音教学,让幼儿朗诵诗歌、复述故事,来帮助幼儿掌握这些技巧,对有些不良习惯,要及时取得家长的配合,给予坚决地纠正。
②幼儿口吃。
问题表现:口吃是语言的节律障碍、说话中不正确的停顿和重复的表现。幼儿的口吃,部分是生理原因,更多的是心理原因所致。口吃出现的年龄以2~4岁为多。2~3岁,一般是口吃开始发生的年龄,3~4岁是口吃的常见期。口吃的心理原因之一是说话时过于急躁、激动、紧张;另一种原
因,可能是来自模仿,幼儿的好奇心和好模仿的心理特点,使他们觉得口吃“好玩”,加以模仿,不自觉地形成习惯。
教育措施:解除紧张是矫正口吃的重要方法。特别是4岁以后,幼儿已经出现对自己语言的意识,如果对其口吃现象加以斥责或过急要求改正,将会加剧其紧张情绪,使口吃现象恶性循环。甚至由此导致幼儿避免说话,或回避说出某些词,难以纠正口吃。如果这种情况发展下去,还将对幼儿的性格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导致孤僻等性格特征。 28.答:幼小衔接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整体的工作,其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因此,不应当把幼小衔接工作仅仅视为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而应把它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应当看到,让幼儿顺利地进入小学只是幼儿园教育的近期目标,它是实现幼儿园教育长远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要以儿童的长远发展为目标,对儿童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对幼儿园来讲,在时间上要把幼小衔接工作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阶段,而不仅仅是大班后期;在内容上要涉及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知识准备;在人员上要包括幼儿园全体人员、家长及有关成人,而不仅仅是大班老师。对小学来讲,也不能仅仅把衔接工作看成是幼儿园的事情,而应当遵循素质教育的精神,改革不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形式、方法等。 (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从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进行,不应仅偏重某一方面,在幼小衔接中,偏重“智”的倾向比较严重。有的教师一谈到衔接,马上就想到让幼儿认汉字、学拼音、做算术题,而对于体、智、德、美各方面的全面准备重视不够。研究表明:健康的身体、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及求知欲、充足的自信心与自我控制能力、稳定的情绪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独立性等,对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入学适应困难不仅仅是在“智”的方面,更多的是由于身体、态度、习惯、意志、人际关系、交往能力、独立自理能力等方面的准备不足而造成的。要搞好幼小衔接工作,必须促进幼儿的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在全面发展教育过程中培养他们入学所必需的各种基本素质。在衔接中仅偏重某一方面是错误的,而在某一方面中又偏重某些因素则更片面了。
四、材料分析题
29.答:著名幼儿教育家在他们的教育思想中都体现出尊重幼儿、平等对待幼儿、要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到知识,切忌以教师的观点去控制幼儿的发展。比如:陈鹤琴先生提到过,对待幼儿的过失,如果用训斥、讥讽或变相惩罚甚至体罚来对待,就可能使幼儿为逃避灾难而说谎,这势必影响到幼儿身心的正常发展。
幼儿园事故中有一项是指由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导致的后果。体罚是指教师的行为造成幼儿人体损害的一种行为。广义的体罚还包括变相体罚,如罚蹲下起立、罚站、弱跪等。老师体罚幼儿园幼儿,无论从良心、道德还是法律上来讲,都是不允许的。
教师因故意行为造成幼儿伤害的,法律也有相应的责任规定。《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员对未成年幼儿和儿童实施体罚或者变相体罚,情节严重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行政机关给予行政处分。”《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第四十二条进一步指出:“对体罚幼儿情节严重,违反《人民共和国治安
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惩罚事
件不仅对儿童的身体有伤害,同时更伤害了他们的心理,儿童的家长有通过法律讨回公道的权利。从理论上说,学校如果办得完美,自然就用不到惩罚;因为学校不容易办得完美,惩罚也就不能废除了。惩罚应有原则:教儿童明白规则的意义;使儿童了解规则是公共应遵守的纪律;惩罚不得妨害儿童身体;惩罚不得侮辱儿童的人格;惩罚不得妨害儿童学习;在可能的范围内须尽力顾全名誉;须鼓励儿童勇于改过,引起他们的自爱。履行步骤:友谊式劝导——命令式的警告——提示姓名——分座。
五、活动设计题
30.创设活动区理论:根据幼儿教育目标、本班实际情况及本阶段的教育重点确定活动区的种类和数量。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应考虑材料的多样化及摆放的明确性。活动区布置方面应兼顾界限性、相容性和转换性。还应确定相应的活动区规则。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强烈的活泼好动,可设计一些身体运动活动;开始进行同伴交往,可设计一些便于发展交往的游戏;相同材料投放的数量可少于小班,种类可多于 小班。
活动区设计方案:游戏是幼儿的快乐活动,而且它也是对幼儿成长发展和学习有价值的活动,但传统的游戏存在不小弊端,而区域活动的设置,改变了原有的游戏模式,游戏改为人为创设自然情景,幼儿自主选择游戏。要使游戏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索的主题,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而教师通过确定游戏的教育目标制订计划,通过创设适宜的游戏条件,并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影响幼儿的行为,激发幼儿对周围环境的兴趣,积极实践操作探索,从而达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现将本次游戏活动制定方案如下。美工区:
(1)用水彩笔或棉签蘸颜料在纸或其他材料上随意作画。
(2)用笔沿着手掌或脚掌的外形把手掌或脚掌描在纸上,也可利用手掌或脚掌的形 状作画。
(3)提供完整的蛋壳和形状各异的鹅卵石,幼儿在蛋壳上或是根据石块的形状作画。
(4)提供橡皮泥让幼儿随意做各种物品。
(5)提供一些纸,让幼儿折飞机或船等其他物品。 阅读区:
(1)学会正确的翻看图书并保持安静。 (2)知道要爱护图书并不乱撕、丢书。 (3)尝试看图片讲述或编故事。
(4)启发幼儿将类似的动物或人物卡片找出并尝试编故事。
(5)活动结束后能将书整齐的放回原位。 体育区:
(1)尝试对纸箱上的大小洞进行投掷活动,锻炼幼儿目测能力。
(2)探索沙包的几种玩法并自由玩沙包。
(3)让幼儿在独木桥上行走,锻炼幼儿的平衡能力。
(4)提供布袋,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