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导航

2019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第一章第九节

来源 :考试网 2019-02-15

  三、作品分析法☆☆

  (一)作品分析法的含义

  作品分析法是指研究人员有目的地为研究对象确定一个主题,研究对象按照预定程序完成对研究对象的活动作品进行分析,获取研究所需要的信息,从而对研究对象的发展做出评价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二)作品分析法的特点与意义

  1.作品分析法的特点

  作品分析法是指有目的地确定一个主题,使研究对象完成一件作品,研究者通过对作品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关于研究对象特定信息的一种研究方法。 在教育中,作品分析法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学生,它具有以下特点:

  (1)研究具有隐蔽性。作品分析法是以学生的作品为中介, 推断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征,

  在实施时,学生通常不知道老师要求他完成作品的真正意图。其注意力集中于作品的完成过程中。这样可以达到降低学生防范心理,获得学生真实情况的良好效果。

  (2)研究规模较小。首先, 由于作品分析法要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深入的分析,分析每

  一件作品所需要的单位时间较多。因此,如果研究的规模过大,势必导致研究时间延长,在研究结果出现时,实际情况已发生了变化。其次,由于学生的特殊性,其作品之间的差别也比较大。一般的分析只能获得共性的认识,要想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则需要对其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找到特殊性。第三,如果研究的规模过大,又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必须要多人参予,这将会导致分析的标准出现因人而异现象,使材料可比性下降。

  (3)研究的主观性较大。由于作品分析法以作品作为中介进行研究, 因此,同一件作品由不同的人进行分析,结果相差可能较大,这种误差是无法避免的。 正因为作品分析法具有较大的主观性,所以它对研究者的素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想借助作品分析法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还要求研究者具有较高的心理学理论修养。由此也可以看出,对于一般的教师而言,作品分析法是有一定的难度的。

  2.作品分析法的意义

  (1)是全面了解学生情况,获得准确信息的一个重要方法。 与其它研究方法相比,作品分析法由于其隐蔽性的特点,更容易排除因被试防范心理所带来信息失真 。

  (2)作品分析法对不断提高研究者的综合素质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研究者的综合素质

  越高,作品分析法的分析深度就越深,分析内容就越具体,越准确,而基于提高作品分析法研究水平而进行的学习所产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其它的教育教学工作又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作品分析法的分类

  1.语言作品分析

  语言作品分析是以学前儿童描述的故事或事件的文字记录,叙述、自编事时的录音带,各种记录单、自创的书写符号等为分析对象的一种作品分析法。

  2.构建作品分析

  构建作品分析的内容包括制作原理的拿握程度,构建作品的创意水平,部件及其关系的协调程度,材料选用及外观感等,如对泥塑、积木、积塑和沙盘制作等作品的分析。

  3.绘画、手工作品分析

  绘画、手工作品分析是以学前儿童绘画、手工作品为分析对象的一种作品分析法。

  4.其他作品分析

  其他作品分析是以学前儿童探究事物、创编舞蹈、表演、游戏活动的照片和录像带为分析对象的一种作品分析法。

  (四)作品分析法的实施步骤

  1.明确具体研究目标

  首先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明确本作品分析的具体研究目标,即通过作品分析法想获得学前儿童哪些方面的信息。具体研究目标确定后,再选择最佳实现目标的方法。

  2.确定分析指标

  作品分析指标应从具体研究目标中剖析出来。其过程与其他的研究方法一样,可以由总到分、层层深人的形式先确定一级指标,再确定二级、三级指标。

  3.选择作品抽查方法在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时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作品抽査方法。

  (1)总体检査,对全部学前儿童的作品进行检查。这是绘画作品分析和手工作品分析常用的方法,用于分 析学前儿童掌握学习内容的状况与技能发展特点。

  (2)分类抽查,分类抽查常用于语言、绘画、手工作品分析等。分类抽查首先确定分类标准及类别,再从每类中随机抽取部分学前儿童作品进行分析。

  4.实施操作

  实施操作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布置任务、分析作品、填写指标项目及分析表。具体来说这个阶段又可分为两个步骤:

  (1)向学前儿童布置任务,规定完成作品的时间。

  (2)收集学前儿童作品并进行分析。

  5.研究资料的统计与分析

  当所有的作品统计与分析完毕后,研究人员按照教育科学研究的原理对前一阶段的分析表等研究资料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概括、具体化。

  6.得出结论

  在对研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进行分析与综合、抽象概括、具体化之后便可得出科学的研究结论。

  四、实验法☆☆

  (一)实验法的含义

  实验法是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认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二)实验法的类型

  实验法又可以分为实验室实验法和自然实验法。

  1.实验室实验法

  是在实验室内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的方法。

  2.自然实验法

  是在日常生活情境中通过适当控制和改变某些条件研究心理活动的方法。自然实验法兼

  具观察法和实验法优点。

  (三)实验法的具体过程

  教育实验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准备实验——实施实验——总结与评价实验这三个基本阶段,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程序。

  1.准备实验

  实验的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制订实验方案。该方案应包括:确定研究课题,明确实验目的;设计理论框架,形成实验假设;选择被试,分解实验变量,进行实验设计;编制测量工具、选择统计方法;预设实验过程。

  2.实施实验

  实验的实施阶段是实验的实质性阶段。研究者和实验人员应按照实验设计,有条不紊地展开实验。各个阶段和过程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处理;采取有效办法,消除无关变量的影响;搜集实验数据和其他实验资料,随时观察和测量操纵自变量所产生的效应。

  3.总结与评价试验

  这是实验的结束阶段,其任务如下:

  (1)分析处理实验中所获得的资料数据,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变量作因果分析,肯定或否定实验假设,得出科学结论。

  (2)评价实验结论,写出实验报告。

  (四)实验法的优缺点

  1.优点

  (1)有利于教育理论的发展

  实验法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研究者能够主动干预研究对象,通过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测定因变量而进行变量之间的因果分析,有利于教育理论的发展。教育实验可以检验现有教育理论和观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可以深化、改造或发展国外一些比较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法;可以验证新的教育理论假设,有利于创造新的教育理论。

  (2)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

  教育实验法通过探讨教育现象的特点和规律,能直接促进教育改革的深化,提高社会效益。教育实验可以为解决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现实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为改进教育实践提供最优化的互动策略。

  (3)提高研究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教育实验对研究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能够促使他们认真学习、刻苦钻研、提高实验技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实验的成功又将促使研究者提高从事教育改革实验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

  2.缺点

  (1)教育领域中的许多现象和问题,往往都包含许多变量和复杂的相互关系,且处于一定的教育情景下,仅用实验法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必须与调查法、理论研究法等相结合才能真正揭示教育发展规律。

  (2)教育研究的对象是人。实验过程中不仅研究者与被试之间易产生交互影响。例如,

  师生对待实验的心理反应等;而且研究者本身的观点、态度、动机等也会影响实验的走向;这些都会影响实验结果。

  (3)在现有的测量工具和实验条件下,被试的选样误差、因变量的测量误差等难以完全避免。实验样本容量较小,其结论推广到对象总体就缺乏可信度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焚题库】2019教师资格证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考前密训试题】

加入2019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交流群648031666。教师资格考试报名 ,还能和考友一起学习交流!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