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幼儿教师资格证《保教知识与能力》考点:第一章第六节
来源 :考试网 2019-02-14
中3.情感的自我调节化幼儿情绪的冲动性逐渐减少,情绪的稳定性逐渐提高,情绪从外露到内隐。
(二)幼儿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
1.情绪的易冲动性幼儿的情绪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往往全身心都受到不可遏制的威力支配。年龄越小,这种冲动越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语言的发展,幼儿逐渐学会接
受成人的语言指导,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5~6 岁幼儿情绪逐渐降低,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逐渐加强。2.情绪的不稳定性
婴幼儿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容易变化,表现为两种对立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互相转换。如当幼儿由于得不到喜爱的玩具而哭泣时,成人递给他一块糖。他就立刻会笑起来。这种“破涕为笑”的现象,在小班尤为明显。
3.情绪的外露性
婴儿期的孩子,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他们的情绪完全表露在外,丝毫不加控制和掩饰。例如,想哭就哭,想笑就笑。他们也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合理。幼儿晚期,幼儿调节自己情绪表现的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孩子在父母和他人面前,行为表现有所不同,在父母面前较少克制,而在他人面前时,则能有一定的控制力,即使有要求,也表达得较委婉。这表明幼儿已有一定的情绪调节能力。在正确的教育下,随着幼儿对是非
观念的掌握,幼儿对情绪的调节能力会很快发展起来。 三、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与焦虑☆☆☆(一)幼儿高级情感的发展
1.道德感
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小班幼儿的道德感主要是指向个别行为,往往是由成人的评价而引起。中班幼儿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他们可以因为自己在行动中遵守了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感。中班幼儿常常“告状”,就是由道德感激发起来的一种行为。大班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发展和复杂化。他们对好与坏,好人与坏人,有鲜明的不同感情。在这个年龄,爱小朋友、爱集体等情感,已经有了一定的稳定性。
2.美感
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儿童的美的体验,也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婴儿从小喜好鲜艳悦目的东西,以及整齐清洁的环境。有的研究表明,新生儿已经倾向于注视端正的人脸,而不喜欢五官零乱颠倒的人脸,他们喜欢有图案的纸板多于纯灰色的纸板。幼儿初期仍然主要是对颜色鲜明的东西、新的衣服鞋袜等等产生美感。他们自发地喜欢相貌漂亮的小朋友,而不喜欢形状丑恶的任何事物。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幼儿逐渐形成审美的标准。比如,对拖着长鼻涕的样子感到厌恶,对于衣物玩具摆放整齐产生快感。同时,他们也能够从音乐、舞蹈等艺术活动和美术作品、活动中体验到美,
而且对美的评价标准也日渐提高,从而促进了美感的发展。
3.理智感
理智感,是由于是否满足认识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情感。儿童理智感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培养。幼儿期是儿童理智感开始发展的时期,适时地向婴幼儿提供恰当的知识,主要发展他们的智力,鼓励和引导他们提问等等教育手段,有利于促进儿童理智感的发展。幼儿的理智感有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即好奇好问。在这方面,其他任何年龄的儿童表现都不会如此明显。幼儿初期的孩子往往问“这是什么”,逐渐发展到问“为什么”“怎么样”等。幼儿理智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与动作相联系的“破坏”行为。崭新的玩具刚买回家,转眼工夫,就被孩子拆得四分五裂。
(二)幼儿焦虑
1.焦虑的内涵
焦虑是指忧虑、惧怕或不安的心情。焦虑是童年期常见的一种情绪体验,它涉及轻重程度不同但可相互过渡的一系列情绪,最轻的如不安和担心,其次是害怕和惊慌,最重的如极端恐惧等。
2.焦虑的原因
(1)学龄前幼儿认知发展水平有限,知识经验相对缺乏,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不足。
(2)有些成人在教养过程中的不恰当吓唬(如黑夜里会有妖魔鬼怿出现等),使幼儿高估外界的“危险”,进而引发内心的紧张。
(3)对父母的依恋所致。学前幼儿的依恋对象依然是父母,父母是他们情绪的“外部组织者”,是他们的安全基地。当前学前幼儿与父母分离且身处较陌生的环境时,可能会表现出一些紧张不安的情绪。
3.焦虑的解决办法
(1)通过缓解学前幼儿的躯体伤害恐惧和分离焦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其焦虑情绪、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不要吓唬和恐吓幼儿,建立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
(2)在日常生活和教育过程中,父母和教师应消除性别成见,客观地看待男女幼儿的焦虑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创设宽松、和谐的情感环境等措施,缓解学前幼儿的焦虑情绪,最大限度地促进其情绪的健康发展。
四、幼儿积极情绪、情感的培养☆☆☆积极的情绪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积极的情绪能促进幼儿智能的发展,积极
的情绪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性格。由此可见,注重对幼儿积极情绪的培养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我在培养幼儿积极情绪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主要做法是:(一)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与氛围
良好的生活环境,无压抑感、充满激励的氛围,可以使幼儿感到安全和愉快。为此,应尽可能的为幼儿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合理安排好幼儿的一日生活,使幼儿在生活中处处感受到轻松和愉快。教师应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去看待问题,只有满足幼儿合理的情绪、情感需要,为他们创设宽松、愉快的生活氛围,才能使幼儿经常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
(二)教师以自身积极的情绪感染幼儿
幼儿年龄小、情绪不稳定,且模仿性、受暗示性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幼儿都有影响。因此,教师保持健康积极的情绪,对幼儿积极情绪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教师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排除各方面因素的干扰,始终以积极的、愉快的情绪和幼儿一起游戏、活动。注重用自己的微笑、积极情绪影响感染幼儿,使幼儿保持积极的情绪。
(三)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幼儿积极情绪的发展
1.开展主题系列活动
如今的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大部分幼儿缺少与他人分享快乐的体验、比较任性、爱发脾气、缺乏自信和独立性,在交往和学习中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通过看一看、学一学、动一动、想一想,学会了与同伴友好交往,掌握了解决问题和矛盾的
方法,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和独立性。通过在相关的情境中体验,使幼儿获得排除烦恼,保持愉快情绪的经验。
2.开展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地渲泄自己的情绪、情感,不受真实活动所要求的条件的限制,充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从事自己向往的各种活动,从而获得心理的满足,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
3.日常生活中的教育通过活动、游戏培养幼儿积极情绪的同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幼儿的动作与表情,倾听幼儿的声音,及时发现幼儿的情绪变化,对幼儿进行引导与帮助,使幼儿能够保持积极的情绪。
(四 ) 积 极 鼓 励 和 引 导
1.正面肯定和鼓励
正面积极的鼓励和肯定,将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能力感,他们愿意做的更好。但如果成人经常采用批评和惩罚的方法处理孩子的问题行为,孩子的情绪消极、无行动热情,久而久之可能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2.耐心倾听幼儿说话
一些家长经常抱怨孩子怎么不喜欢和自己聊天。其实,幼儿最初总是愿意讲自己的见闻向亲人和老师述说,但成人往往由于太忙,没时间听幼儿说话,或者有时觉得幼儿说的话幼稚可笑,不屑一听。 消极的应对使幼儿感受到挫败压抑和孤独,继而产生消极低落甚至愤怒的情绪。当这些负面情绪累计到一定程度时,幼儿可能会通过故意犯错以表达他们的不满,引起成人的注意。因此,要允许孩子向你诉说他的感受,不要对他妄加评论,也不要急于帮他解决问题,要学会耐心倾听。
3.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
幼儿的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受成人暗示。如果家长在外人面前总是对自己孩子加以肯定,孩子很容易在这种暗示下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家长总是对别人说孩子很胆小、爱哭,这种暗示很容易造成孩子的消极情绪。
综上所述,积极的情绪、情感在幼儿的身心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了解幼儿的情绪、情感的发展特点是教育好幼儿的重要前提,而培养幼儿具有良好的积极向上的情绪、情感更一项艰巨的任务。作为幼教工作者,在全面开发幼儿智能的同时,要注重幼儿非智力因素的提高,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的发展。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