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幼儿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巩固试题(14)
来源 :考试网 2020-03-12
中材料分析题
1、材料:
美国细菌学家卡梅隆·柯里在《科学》杂志发表了研究论文,声称从5 000万年前开始,以真菌为生的蚂蚁就有了自己的抗生素。研究者对一种名叫“真菌蚂蚁”的蚂蚁身上的白色斑点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真菌蚂蚁”依靠种植不同的真菌类蘑菇来作为唯一的食物来源。这些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着许多细小的腺窝,里面寄生着一种能产生抗生素的细菌。这些腺窝有一些细小的孔通向蚂蚁身体外部,这样它们就可以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抗生素可以杀死会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从而确保它们主人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这种蚂蚁腺窝的特殊结构使得蚂蚁与作物的这种共生关系非常和谐。研究者发现,一些近缘的不种植真菌的蚂蚁身上则没有腺窝,也没有寄生菌。
科学家们研究了中美洲热带丛林中的切叶蚁的生活习性。切叶蚁只种一种蘑菇,这相当于人类的单一作物制,虽然开始时产量高,但重复种几季以后很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人类是采用轮作不同作物来解决问题的。生物学家们采用基因分析法.确定了切叶蚁所种的菌种是源于2300万年前的单一菌株,从未换过品种,却能延续至今。
这个谜由多伦多大学的C·R·居里解开了。居里对包括切叶蚁在内的22种蚂蚁进行了仔细观察。他首先发现蚂蚁的蘑菇农场偶尔也会受到一种名为Es-covopsis的霉菌感染,使蘑菇在几天内全部死光,结果是整穴蚂蚁全部饿死。但尽管如此,切叶蚁还是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
其奥秘在于,雌蚁会排出寄生在身上的活细菌分泌出的链霉素。切叶蚁蘑菇园中那些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一发现Es-covopsis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就地将之消灭,以防止其蔓延。而且这种链霉素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真是一举两得。切叶蚁分群时,蚁后将蘑菇菌种含在口中,连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穴传种,所以切叶蚁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历经千万年而不衰。人类所用的抗生素多次使用后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而导致药效减弱,但蚂蚁所用的抗生素却并未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卡梅隆·柯里研究小组发现,蚂蚁身上的抗生素不但是蚂蚁赖以战胜自然环境的法宝,亦是人体必需的抗生素.今后应可仿此研发新一代的抗生素,更有效地治愈人类的疾病。
问题:
(1)“真菌蚂蚁”腺窝是什么样的特殊结构,有什么功能?(4分)
(2)切叶蚁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的原因有哪些?(10分)
参考答案:
(1)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着许多细小的腺窝,里面寄生着产生抗生素的细菌。这些腺窝有细小的孔通向蚂蚁身体外部,这样它们就可以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抗生素可以杀死会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从而确保它们主人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2)尽管Es-covopsis霉菌会危害蚂蚁的蘑菇农场,但切叶蚁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雌蚁会排出寄生在身上的活细菌分泌出的链霉素,这种链霉素不仅能消灭Es-covopsi霉菌,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忠于职守的蚂蚁在日常巡查过程中,发现Es-covopsis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将之消灭;切叶蚁分群时,蚁后会将蘑菇菌种连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穴传种。
查看更多试题内容请点击下载: |
2、材料:
音乐的作用并不止于创造悦耳的乐式,它还能表达感情。你可以津津有味地欣赏一首巴赫的序曲,好像观赏精美的波斯地毯一样,可是乐趣也只限于此。莫扎特则不然,听了他的《唐璜》前奏曲.你不可能不怀有一种复杂的心情。它充满了魔鬼式的欢乐,但又使你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去迎接可怖的世界末日。听莫扎特的《天神交响乐》最后一章,你会觉得那是狂欢的音乐,响亮的鼓声如醉如狂,从头到尾交织着一种不寻常的悲伤之美。莫扎特的乐章又是乐式设计的杰作。
贝多芬所做的,是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也正是这一点.使得某些与他同时的伟人不得不把他当做一个疯人。不错,他一生非常保守地使用旧的乐式.但是他给它们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种最高的激情.结果不仅打乱了旧乐式的对称,而且常常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下竞还有什么乐式存在了。他的《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一个乐式(这是从莫扎特幼年的一个前奏曲里借来的),跟着又使用了另外几个漂亮的乐式。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所以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地打散了。于是,在只追求乐式的音乐家看来,贝多芬是发了疯了。
他这么做.只是因为他觉得非如此不可,而且还要求你也觉得非如此不可呢。
这就是贝多芬之谜。他有能力设计最好的乐式;他能写出使你终身受用不尽的乐式;他能挑出那些最枯燥无味的旋律,把它展开得那样引人,使你听上一百次也每次都能发现新东西:一句话.你可以拿所有用来形容以乐式见长的作曲家的话来形容他,但是他的病症,也就是不同于别人之处,在于那激动人心的品质。他能使我们激动,用他那奔放的感情左右我们。一位法国作曲家听了贝多芬的音乐觉得不舒服,说:“我爱听了能使我入睡的音乐。”是的,贝多芬的音乐是使你清醒的音乐,而当你想独自一个静一会儿的时候,你就怕听他的音乐。
懂了这个.你就从18世纪前进了一步,也从旧式的跳舞音乐前进了一步,不仅懂得贝多芬的音乐.而且也能懂得贝多芬以后最有深度的音乐了。
(节选自萧伯纳《贝多芬之谜》)
问题:
(1)“这就是贝多芬之谜”的“这”指的是什么?(4分)
(2)根据文意,举例说明从巴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10分)
参考解析:
(1)“这”指的是①他能设计出最好的乐式;②给乐式注入惊人的活力和激情,包括产生于一定思想、信念的那种最高的激情。
(2)①巴赫:只讲究乐式,如马赫序曲,精美动听。
②莫扎特:既讲究乐式,又表达感情,如莫扎特的《天神交响乐》最后一章,从头到尾交织着一种不寻常的悲伤之美。
③贝多芬:把音乐完全用作表现心情的手段,完全不把设计乐式本身作为目的。如他的《英雄交响乐》一开始使用了几个漂亮的乐式,但这些乐式被赋予了巨大的内在力量,到了乐章的中段,这些乐式就全被不客气地打散了,使人听不出在感情的风暴下竟还有什么乐式存在。
3、材料:
张老师在某幼儿园任教20多年,他深受儿童喜爱。为推进国家素质教育的理念,培养儿童全面发展.促进儿童个性发展,幼儿园要求老师们要调整教学内容,增加活动环节。张老师明确幼儿园的要求后就主动调整教学内容,并联系了社区,幼儿参与很多户外游戏和活动,每个幼儿都培养起了自己的兴趣爱好。
问题:
请从教师观的角度,评析该老师的保育行为。(14分)
参考答案:
张老师的行为符合新课改的教师观,值得我们借鉴。
第一,教师的做法体现了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材料中,教师为促进幼儿的个性和全面发展、适应素质教育理念,改进现有课程,增加教育实践环节,让儿童在快乐中获得了知识的同事又发展了自己的特长。
第二,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中的支持者、引导者。材料中,教师改革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幼儿的个性,支持幼儿发展自己的特长,培养幼儿的兴趣爱好。
因此,作为教师,要符合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观,做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做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为幼儿创造全面发展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