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导航

2017幼儿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冲刺试题及答案(三)

来源 :考试网 2017-10-16

  一、单项选择题

  1. A【考点提示】本题考查教师的专业发展。

  【导师详解】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 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阶段。关注生存阶段是教师成长的起始阶段,处于这个阶 段的一般是新手型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

  2. B【考点提示】本题考查教学评价的相关知识。

  【导师详解】教学评价要以“幼儿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3.D【考点提示】本题考查教师的职业道德。

  【导师详解】教师对优生的偏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 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教师对差生的偏见,就是对学习成绩 不理想的学生的歧视,就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造成学生逃学、辍学等,给学生的身心造 成严重的伤害。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因素很多,其中学生自身的因素是主要方面。

  4. A【考点提示】本题考查科技常识的相关知识。

  【导师详解】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注意关键词“科技”,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同时考生 也要注意总结同时期中西方科技成果所呈现的特点。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5.D【考点提示】本题考查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导师详解】从“诗中的‘你’既是看风景的人,又是被看的风景;既被装饰,也装饰别人”可 知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6. C【考点提示】本题考查信息处理方面的知识。

  【导师详解】网络信息资源分散无序,缺乏管理。故本题应选C项。

  7. C【考点提示】本题考查文化素养的相关知识。

  【导师详解】《白杨礼赞》的作者是茅盾;《分马》的作者是周立波;《木偶奇遇记》的作者是科洛迪。

  8. C【考点提示】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

  【导师详解】教师应该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一起做好教育工作。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注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共同促进孩子的进步。

  9. C【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少年儿童的权利。

  【导师详解】“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者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这反映了我国 法律所规定的少年儿童合法权利中的安全的权利。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 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以及聚赌、吸毒、卖淫。 ‘

  10.A【考点提示】本题考查教师专业发展的相关知识。

  【导师详解】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间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11.B【考点提示】本题考查教师职业理念的相关知识点。

  【导师详解】残疾儿童主要是存在一个或多个方面的机能缺失,所以对残疾儿童的教育主要应依据互补性的特点,通过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来弥补其缺失的机能。故本题选B。

  12.C【考点提示】本题考查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导师详解】人身自由权是指未成年学生有支配自己人身和行动的自由,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非法拘禁、搜查和逮捕的权利。

  人格尊严权是指学生享有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种,如教师米得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权利。

  身心健康权包括保护未成年学生的生命健康、人身安全、心理健康等内容。严禁任何组织和个人向未成年人出售、出租或以其他方式传播淫秽、暴力、凶杀、恐怖等毒害未成年人的图书、报刊、音像制品。

  隐私权是指学生有权保留私人的、不愿或不便让他人获知或干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信息或生活领域。

  13.A【考点提示】本题考查教师职业道德的相关内容。

  【导师详解】教师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概括起来包括:勤学、慎独、内省、兼听、自律。作为人民教师,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第一要勤学,不但要学习思想政治和专业文化,而且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及法律,要不断地用学习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新形势教育的需要。

  14.B【考点提示】本题考查文化素养的相关知识。

  【导师详解】《金色花》是泰戈尔《新月集》的代表作品。

  15.A【考点提示】本题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导师详解】题干首先指出类胡萝卜素有助于抗癌,接着说明生食蔬菜不如熟食蔬菜更能

  吸收类胡萝卜素,递进推理可知生食蔬菜不如熟食蔬菜更有助于抗癌,故本题答案为A。

  16.A【考点提示】本题考查考生的基本能力。

  【导师详解】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把门窗绑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备。朝令夕改:早晨下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变,让人无所适从,也形容主张、办 法等经常改变。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之前采取预防措施。反复无常:经常变化,没有稳定状态,形容情况变来变去没有准确的时候。居安思危:处在安 乐的环境中,要想到可能存在的危险,指要提高警惕,防止祸患。变幻莫测:比喻变化又多又快,使人不可捉摸,无法分辨的人或事。临渴掘井:感到渴了才掘井, 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才想办法。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17.B【考点提示】本题考查文化素养的相关知识。

  【导师详解】《百年孤独》属于魔幻现实主义作品,《穿裤子的云》属于未来主义作品,《鬼魂奏鸣曲》属于表现主义作品。

  18.B【考点提示】本题考查教师的职业道德。

  【导师详解】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兼听”,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领导、教师、家长的关系,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和批评,要克服“文人相轻”、互不服气的不良风气。

  19.C【考点提示】本题考查教育法律法规知识。

  【导师详解】幼儿园开展幼儿发展评价工作应以日常的观察为主要方式,综合采用观察、谈话、作品分析、问卷调查、案例分析等多种方法,收集幼儿发展信息,建立幼儿成长档案,保证评价工作的有效开展。

  20.D【考点提示】本题考查素质教育的相关内容。

  【导师详解】建立健全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就是提供保证素质教育正常运行所需的基本条件。

  21.B【考点提示】本题考查中外科技常识。

  【导师详解】“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地球”是阿基米德的名言。所以本题 选B。

  22.D【考点提示】本题考查教育法律法规知识。

  【导师详解】我国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专项法律是《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3.B【考点提示】本题考查教师的职业道德。

  【导师详解】榜样教育法即用模范人物和先进典型的事迹对教师进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是一种实际、生动、形象的教育方法。

  24.C【考点提示】本题考查考生的写作知识与能力。

  【导师详解】A项所述是夸张手法;B项所述是对比手法;C项所述是比喻手法;D项所述是衬托手法。

  25.D【考点提示】本题考查文化素养的相关知识。

  【导师详解】“七月派”是活跃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抗日战争休戚与共、血肉相连的一个文学流派,A、B、C三项都属于“七月派”的文学作品,《包身工》属于“太阳社”的文学作品。

  二、材料分析题

  1.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教师与幼儿的情感交流。

  【导师详解】对于孩予来说,教师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崇拜对象,能多获得教师的一个微笑、一个拥抱或是一个亲吻,是一件让他们非常兴奋的事情。所以他们总想主 动与教师亲近,希望教师能多注意他们一点,如果教师不懂这种特殊的语言,会在无意中伤害了这群可爱的孩子们。当孩子们天真地问“老师,你在干什么”的时 候,教师可以请他们观察或者交给孩子一个小任务,诸如拿东西,或者是叫某某小朋友之类的事。这样既能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又能满足孩子们的情感需要,同时 又有利于孩子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因此,在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想一想,采取一些幼儿能接受的方法来进行教育和引导,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 【考点提示】本题考查有关家园联系的相关知识。

  【导师详解】该教师的家访谈话态度欠妥,他没有给予孩子家长足够的尊重,也没有顾及孩子的自尊心。

  正确的家访做法应该是教师在家访中,无论家长年龄大小、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的高低,都应本着尊重的态度,用谦和的仪态、委婉的语气来谈论学生的问题,不要 用告状式、指责式、居高临下式、盛气凌人式的言语和家长交流。另外,教师在家访过程中要注意维护孩子的自 尊,不要拿孩子与其他的幼儿进行比较。

  三、写作题

  【参考答案】

  教师一我向往的职业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国自古就有许多吟颂奉献的诗句。奉献是一种 精神,奉献是一种品质,奉献也是一种追求。教师职业就是一个奉献的职业。无形中,人们赋 予教师职业这样一种内在的精神涵义——奉献。我也认为,奉献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奉献精神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之一。奉献精神意味着教师为了学生的发展,应该最大 限度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把自己的全部时间和精力奉献给学生、奉献给教育事业。奉献于教育 事业,就是奉献于人类社会的终极目标和终极价值的追求与实现,就是奉献于自我完善和人的 完善。

  我想当我站在几尺讲台上,当我面对渴求知识的眼睛,当我滔滔不绝讲解的时候,我心中 有一份责任,我感到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都落在了我的身上,责任重大且任重而道远。奉献也是 一份责任,正因为奉献,教师的职业才显得光辉荣耀,显得高尚伟大。即使我会寂寞,我会贫 苦,我会辛劳。我无怨无悔,我毅然决然。

  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辛勤的园丁,是默默无闻的奉献者。可是,在这辛苦奉 献的背后,在努力的付出之后,教师也很快乐,他们换来的是学生的明天。“桃李满天下”“桃 李不言,下自成蹊”,当默默奉献换来累累硕果时,老师们笑了,笑得最灿烂最动人。“鞠躬尽

  瘁,死而后已”,教师不应该放弃自己的追求,教师应该坚守心中的那一份信念。

  教师事业是一项永恒性的事业,不论社会如何变化,教师应具有“超越”时代的不变的价值 和甘于奉献的无私忘我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位教师只有把为别人做出贡献视为最高 的享受,他才能成为共产主义信念的真正的培养者。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只有依靠自己的知 识努力确立崇高的价值目标,自觉地将自己的全部精力和感情投入教育事业中并为之奋斗,才 能在追求社会价值的过程中找到个人的幸福与快乐,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

  教师从选择教师职业开始,就应具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永不为外物所动的 胆魂与气概。弘扬奉献精神,锻造师德师魂,是一种理想与情感,是实施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和 着力点。奉献,不仅是教师人品、学识、情感与亲和力的展现,更是倾注了教师对祖国、对人类、 对未来的热爱。因此,奉献精神是衡量一名教师师德师魂的一把标尺。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