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导航

2017下半年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压轴题(十四)

来源 :考试网 2017-10-29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杜威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

  2.A【解析】课外校外活动给学生提供了展示才能的广阔天地,能够锻炼学生的能力,发挥其创造性。

  3.D【解析】略。

  4.D【解析】强化物应当及时出现在被强化行为之后。

  5.D【解析】略。

  6.C【解析】关键期的存在表明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7.D【解析】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

  8.D【解析】规则或原理学习,指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概念之间的关系。

  9.C【解析】多动症儿童的发病高峰年龄在8~10岁。

  10.D【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策略。

  11.C【解析】略。

  12.D【解析】略。

  13.A【解析】读、写、算是作为公民所必须的“三基”。

  14.A【解析】各方面内驱力随年龄、性别、个性特征、社会地位和文化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

  15.D【解析】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作出决策。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课外活动的内容,是根据教育的培养目标、课外活动的具体要求、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及校内外实际来安排的。按其性质可分为六类:

  (1)科技活动。科技活动内容很广泛,具体的活动内容包括制作科技小模型、采集标本、动物小观察、小饲养、植物小种植等,以及举办科技知识讲座和科学家故事会、科技表演、竞赛等。

  (2)学科活动。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各学科的知识性作业和对某一学科领域中的某些专题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与研究。

  (3)文学艺术活动。小学文艺活动主要有歌咏、乐器演奏与欣赏、舞蹈、观看影视剧等,此外,还可以成立写作小组、评论小组、出板报、壁报等。

  (4)体育活动。小学体育课外活动主要有各种球类活动、长短跑、登山、划船、游泳、滑冰、滑雪、健美运动和各式各样的游戏活动等。体育活动包括体育竞赛和表演,野营和行军等活动。

  一些国防体育活动,如航空模型、军舰模型、无线电小组活动,也可列入小学体育课外活动之中。

  (5)社会活动。小学社会活动包括社会调查、参观、考察、访问以及各种无偿的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

  (6)传统的节假日活动。传统的节假日活动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良好载体,如国庆节、儿童节、校庆日、学校文化节等庆祝活动,以及暑假的夏令营活动等。

  2.【答案要点】(1)归纳总结式结束。

  (2)比较异同式结束。

  (3)练习检测式结束。

  (4)活动式结束。

  (5)拓展延伸式结束。

  (6)悬念式结束。

  (7)表扬激励式结束。

  3.【答案要点】(1)改革教法,指导学法,激发兴趣。改革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2)渗透情意因素,帮助人人成功,激发兴趣。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和成功感,注重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答案要点】(1)学科性能。

  (2)教学任务和要求。

  (3)教材内容的特点。

  (4)教学原则的要求。

  (5)教师本人的教学特点和风格。

  (6)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5.【答案要点】反思是教师获得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教师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1)有助于教师把自己的经验升华为理论,利于教学研究的深入。不管是有经验的教师还是经验不足的教师。每一位教师在其职业生涯中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成为许多教师教育教学赖以实施的理论基础,但他们对这些教育教学经验蕴涵的原理却很少分析。反思则可以帮助教师挖掘或梳理出经验中蕴涵的原理,使经验升华为理论,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对教育教学的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独具个性的专业理念,而这些专业理论又是指导教师今后从事教育教学的理论基础。

  (2)有助于教师提升教育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教师的教育教学卖践是否合乎教育理论、合乎教育规律,是否科学有效,既需要别人的评价,也需要不断地自我反省。教师通过对各种教育现象进行反思,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契合,通过与教育目标的对比,努力追求其实践合理性,可以使教师从冲动的或例行的行为中解放出来,以审慎的方式行动,不断解决教育教学问题,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3)有助于实践智慧的生成。所谓实践智慧是指教师对教学合理性的追求,以及对具体教学情境和教学事件的反思。教学的复杂性决定了它不是教师展现知识、演练技艺的场所,而是教师实践智慧的体现过程。实践智慧不等同于教学经验,因为它是对教学经验的理性认识;也不等同于教学理论,因为它关注的是具体化、情境化的教学实践。

  三、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到死的变化过程。这个变化既有连续的、渐进的量的变化,又有质的变化;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增长和单纯的量变,而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从量变到质变,从旧的质到新的质的不断完善的过程。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包括身高体重的增加、骨骼构造的变化、神经组织的变化等。二是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认知的发展指感知、记忆、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意向发展指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的发展。

  我认为“赢在起点”有合理之处,但重在掌握“度”。家长和学校应当关注儿童全面健康发展,注意培养儿童广泛的兴趣爱好,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2.【答案要点】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总是建立在一定社会背景之中的,与师生双方密切相关,受多种因素制约。但就教育内部而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要靠双方共同努力。其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作为班主任,要想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了解和研究学生。班主任要和学生有共同语言,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兴趣、需要、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个性特点、身体状况等以及班集体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但这种了解应建立在平时点滴的观察中,而不是整天呆在教室监视学生。

  (2)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学生观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基本看法,它影响教师对学生的认识及其态度与行为,进而影响学生的发展。正确的学生观包括: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学生的不成熟性具有成长价值;学生具有主体性,特别是创造性;学生是责权主体,有正当的权利和利益;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人,是知、情、意、行的统一体。案例中的班主任就没有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任何活动都亲自过问,完全不相信学生的能力。

  (3)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热爱学生包括热爱所有学生,对学生充满爱心,经常走到学生中,忌讳挖苦、讽刺学生,粗暴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特别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避免师生对立。案例中的班主任经常批评学生却极少表扬学生就是不热爱学生的表现。

  (4)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师生关系一般要经历生疏、接触、亲近、依赖、协调、默契阶段。案例中的班主任平时不和学生嘻嘻哈哈,尽量保持严肃的面孔,让学生产生一种望而生畏的感觉。这就是不善于与学生沟通的表现。

  (5)努力提高自我修养,健全人格。教师的素质是影响师生关系的核心因素。班主任要想使师生关系和谐,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加强学习和研究;经常进行自我反思;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学会自我控制。

  四、教学设计题

  【参考设计】略。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