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冲刺卷(3)
来源 :考试网 2017-03-10
中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专家解析: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
2.【答案】C。专家解析:学习时要注意复习,巩固已经学到的知识,所以选C。
3.【答案】A。专家解析: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扩大的再生产,教育使原来少数人掌握的知识为更多的人所掌握;教育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高效率的再生产.与知识的初生产相比较,知识再生产的时间大大缩短。
4.【答案】A。专家解析:在课外活动中,学生从事科技活动时,更强调动手过程,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实践中综合利用已有知识、全面地认识事物和解决问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增长学生对某一领域的知识经验和动手能力,是科技活动的主要特点。例如,航模舰模小组、园艺小组、无线电小组、计算机小组等,都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5.【答案】C。专家解析: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体现在:首先,因材施教;其次,教学上的不断更新;最后,教师的“教育机智”。题干是教师灵活有效地处理问题的表现,属于“教育机智”。
6.【答案】B。专家解析: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其中,感知运动阶段不能脱离实物;前运算阶段已经有了表象思维,但是由于其思维自我中心性和不可逆性,还无法完成绘图这种活动,因为路线图的绘制不可能从一个角度或方位去描绘就能实现;在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年龄大致处于7~12岁左右,这时儿童逐渐掌握了守恒的概念,可以开始进行一些运用符号的逻辑思考活动,形成一系列的行动心理表象,地图即是通过心理表象来进行绘制的;形式运算强调的是一种抽象逻辑思维。因此选B。
7.【答案】B。专家解析:负强化是做出一定的行为使厌恶刺激撤销,从而增加良好行为的发生频率。
8.【答案】B。专家解析: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但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德育影响的多样性等因素,德育具体实施过程,又具有多种开端。这可根据学生品德发展的具体情况,或从导之以行开始,或从动之以情开始,或从锻炼品德意志开始,最后达到使学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的和谐发展。
9.【答案】B。专家解析: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具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
10.【答案】D。专家解析:ABC都体现了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D选项强调了主观因素的影响。
11.【答案】D。专家解析:对于题干中的情况,较好的处理方式应是先暗示制止,课后再教育。大声喝止,公开批评的教育方式较为粗暴,可能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毫不留情、罚站上课的教育方式属于体罚学生,违背了相关法律法规。不闻不问,任其自然的教育方式对学生不负责任。
12.【答案】D。专家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孔子一步一步地、由浅人深地教育弟子。用文化知识使弟子的常识渊博,用礼仪规范约束弟子的行为,受到这样的教育,会让弟子感到学习是很快乐的事,从而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永远不想停止。强调的是教育学生要循循善诱,符合疏导的德育原则。
13.【答案】D。专家解析:“学而时习之”是指学习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复习巩固.“温故而知新”是指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应该对旧的知识进行温习,从而达到牢固地掌握。两句话描述的都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14.【答案】B。专家解析:教师的工作场所不止在教室,课堂内外、学校内外都可能成为教师劳动的空间。这是教师劳动特点广延性的体现。
15.【答案】D。专家解析:班级目标管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定班集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体目标融为一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动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法。
16.【答案】D。专家解析:复习导入是指教师通过带领学生复习原有知识内容中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有关内容,提出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小测验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作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导入新课。
17.【答案】A。专家解析:性格的态度特征是个体对自己、他人、集体、社会以及对工作、劳动、学习的态度。性格的态度特征在性格结构中具有核心意义。
18.【答案】B。专家解析:这种突然变化引起的注意,是自然发生的,不需要任何意志上的努力的注意。所以是无意注意。
19.【答案】D。专家解析:儿童中心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儿童的成长,因此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要围绕儿童转,忽视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违背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的规律。
20.【答案】B。专家解析: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二、简答题
21.【专家解析】
小学儿童的注意力主要由不集中、不稳定向集中、持久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有意注意逐渐发展,无意注意仍起作用。
(2)注意的范围依然有限。
(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较差。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较弱。
22.【专家解析】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扮演着多重角色,担负着多种责任,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小学班主任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有力助手。
(3)班主任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
(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23.【专家解析】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4)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三、材料分析题
24.【专家解析】
张老师的教学符合教学过程的相关规律,遵循了相关教学原则并采取了合适的教学方法,整个教学氛围热烈.值得学习。
首先,从教学过程的角度看,张老师符合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规律。材料中,张老师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导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展开积极有益的思考。
其次,从教学原则来看,张老师的做法符合启发性的教学原则:材料中,张老师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思考付诸实践再写出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
最后,从教学方法上来看,张老师合理地运用了谈话法。通过与学生的一问一答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再通过学生的讨论进一步加深认识和理解。
总之,在教学中既要遵循教学过程的相关规律又要依据相关教学原则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使课堂效果更高效。
25.【专家解析】
根据这几位老师的谈话可以看出,他们对于校本课程开发的概念、作用、途径等方面认识得不到位。
校本课程是为了凸显本校办学特色,主要有本校教师及其他相关人员.如校长、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课程决策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为学生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以弥补国家与地方课程的局限与不足。材料中,有的老师认为校本课程的开发浪费时间,显然没能正确理解校本课程的含义。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材料中有老师质疑校本课程的开发没有什么好处,很显然没有看到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校本课程的开发途径很丰富,比如规范原有的选修课、活动课、兴趣小组等,都能开发出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材料中有些老师认为开发校本课程没有资源或直接找其他案例凑一个等,都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校本课程开发的途径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