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导航

2016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章节题:学科知识教学设计

来源 :考试网 2016-09-29

  一、[参考答案]1.本文是一篇写景文章,围绕着“奇石”展开,采用“总分”和“点面”结合的方法.先总写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再用浓墨重彩具体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四块神奇怪石.最后一句又简笔带过其他几块奇石,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本文语言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2.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依据低学段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特点,拟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本节课的生字、词,理解新词的意义,熟读课文,并能背诵喜欢的段落。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观察图画,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培养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黄山奇石,体会黄山奇石的奇特,感悟课文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教学环节

  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课文,记住了生字的字音,了解了黄山上有哪些奇石,并且还学习了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这一课,请大家齐读课题。

  新授

  ①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觉得黄山石怎么样?请学生回答。

  老师用“奇特、有趣”两个词来概括大家的发言,好不好?

  ②那么你觉得哪块黄山石最奇特、最有趣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插图,读读课文,看看你最喜欢哪块奇石,边读边把描写它奇特、有趣的地方画下来。当然,在读的过程中,如果有不理解的词语,就把它标出来,待会儿一起解决,好吗?

  ③学生画画。教师问:你有哪些词不理解?请提出来!

  ④下面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奇石介绍给大家听听?

  介绍的方式有很多种。如果你愿意结合刚才画的奇石,给大家讲出它的奇特、有趣,可以讲一讲;如果你愿意读,就有感情地读一读;如果你能通过动作把石头奇特的样子表演出来,你就表演给大家看;如果你能在短时间内画图表示出它的奇特,可以画一画。下面请大家抓紧时间想一想,同时也可以进行小组讨论。

  ⑤下面谁先来介绍?

  A.仙桃石:学生说自己对“仙桃石”的理解。谁愿意来读读?老师把其中一个句子改写了一下,对比一下.你看看哪句好?为什么?这说明作者用词非常准确。好,谁还想来读读?别看就一句话,想读好也不太容易。谁再试试?(学生读)还是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句话吧!

  B.猴子观海: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他们对“猴子观海”的理解。下面,谁能再有感情地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之情。谁认为自己能比他读得还好,读得更有趣?老师,给你配上音乐来读,一定会更棒,谁想来试试?试背一遍。

  C.仙人指路:学生说。多么奇特、有趣呀!谁能读好?试一试!找个同学比一比。配乐读。试背一遍。

  D.金鸡叫天都:学生说。课文没有插图,谁能想象出它的样子?它好像在对天都峰说什么呢?谁能把它的奇特、有趣读出来?找学生生读。配乐读。让学生齐读一遍。

  ⑥课文是不是就写了这几块奇石?在哪一自然段还写了?请学生读最后一段。

  ⑦还写了什么奇石?想象一下“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⑧你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黄山上的石头可真奇特、有趣呀!并且还有许多石头等着咱们去给它起名字呢!现在,你在想什么?

  ⑨请你们带着对黄山的喜爱之情再来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

  ⑩下面用你喜欢的方式选两段你认为最好的课文背诵一下。

  11检查背诵。

  结课

  同学们,黄山石奇特、有趣,黄山更美!其实,祖国大地上还有许多这么著名的风景区,课下同学们可以读读有关的课外书。

  二、[参考答案]1.这两种方法体现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转化思想是数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未知领域发展,通过数学元素之间的因果联系向已知领域转化,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在小学数学中,主要表现为数学知识的某一形式向另一形式转变,核心是把生题转化为熟题,将复杂问题化归为简单问题,将较难问题化为较易问题,将未解决问题化归为已解决问题。比如通过将三角形转化为学生熟悉的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小学数学的图形教学中经常用到转化的数学思想,如在求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就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学生已知的长方形,除此之外,代数中的很多知识也可以用到转化,如“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分数除法”转化为“分数乘法”等)

  2.教学目标设计遵循新课改的三维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之间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够灵活应用面积公式求三角形面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能力得到锻炼,并且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解决几何中的新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3.新授部分的教学环节

  ①多媒体显示不同的三角形,请学生齐声回答看到了什么。

  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教具,拼接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教师提问:“同学们。之前学习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是怎样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呢”学生回答:利用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来求解的。引导学生思考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能不能也运用这种转化的方法,要求大家运用手中的模具拼一拼。动手前,注意老师提出的这几个

  问题:

  A.你选择两个怎样的三角形拼图?

  B.能拼出什么图形?

  C.拼出的图形的面积你会算吗?

  D.拼出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有什么联系?(屏幕出示)

  学生分小组进行动手操作.并相互交流以上问题。

  【设计意图】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空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合作精神,自主探索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③学生代表上台演示汇报操作结果。(2名学生,1人汇报,1人演示,不完整的地方由小组内其他同学补充)

  演示:

  拼法一: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每一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老师对演示的同学进行表扬,请同学们将掌声送给第一小组,接着鼓励大家提出新的方法:同学们,你们还有其他新的发现吗?

  拼法二: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底)相当于长方形的长,另一条直角边(高)相当于长方形的宽,长方形的面积相当于三角形面积的两倍,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拼法三: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拼法四: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还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设计意图】让各组学生口头表达自己小组的推导过程,锻炼学生整理思维、理顺思路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概括:看来不管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还是钝角三角形,只要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就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或正方形),大家都说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教师追问:是不是任意一个三角形面积是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教师任意拿起一个三角形和不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纸板.引导学生进行对比)

  学生:不是。三角形的底和高必须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相等时才对。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刚才的拼接图形过程,点名提问一个学生说出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教师板书)

  学生: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教师板书)

  ④剪拼法推导三角形面积。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动手操作。

  除了刚才我们用的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方法外,请同学们再用剪拼的方法进行推导。

  同样先进行小组讨论:怎样剪拼可以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接着请学生展示剪拼过程,要求刚才没展示过的同学上台展示。

  ⑤教师小结:我们用拼图法、剪拼法把三角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教师追问:同学们,老师有点不明白,为什么写这个公式时用三角形的底×高呢?“底×高”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2”?(引导学生回答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2”)

  (学生加深对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后,让学生齐读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追问,让学生更进一步加深对“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的理解,为下一步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接着教师引出三角形面积的公式:

  教师:同学们,如果用a表示三角形的底,h表示三角形的高,S表示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面积的公式是什么?

  学生:S=ah÷2(教师板书)

  三、[参考答案]1.这是一篇短小精悍而蕴涵着深刻道理的抒情散文。文本语言清新明丽,文质兼美,作者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八岁的盲女安静用心灵触摸春天,意境隽美,反映了对生命的思考,抒写了对人生的感悟。

  2.根据新课改的要求,依据中年段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识特点,拟定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的生字、词,能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并且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熟读课文,感受语言的优美,学习抓重点词走进人物内心,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阅读方法,领悟作者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引领学生学习语言,感受语言,触发语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这篇课文含义深刻,有些句子比较难理解,要理解课文,先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所以教学重点是深入体会句子的含义,感受语言。而我们面对的学生大多数是健全的孩子,因此盲童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难以理解的,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看待生命设为难点)

  3.《触摸春天》教学方案:

  (1)引导初读,走近故事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在不理解的字、词、句下面做上记号。注意生字、词的掌握。

  A.自读

  B.反馈,板书:安静(盲童)

  ②同学们四人为一小组,拿出字典及其他工具书,结合自己的理解,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自学解决不认识的字、词,依据拼音读准、记住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注意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

  ③学生读书,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评价初读,掌握字词

  ①课文中的生字、词读准、记住了吗?

  小径流畅权利磕磕绊绊

  一瞬间弧线飞翔缤纷袅袅

  先自由地读一读。

  点名让学生读,并进行及时纠正。(小径、缤纷、磕磕绊绊、流畅)

  齐读。

  ②指出反馈词语的意思。

  ③生字、词读准记住了,就为读通课文奠定了基础。

  请大家再抓紧时间读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平翘舌、前后鼻音的区分。

  A.分组朗读课文。

  B.男女生比赛朗读课文,由其他学生评价谁读得最好,教师给予客观指导。

  同学们,通过读书,大家能体会到这篇散文的美妙之处吗?在刚才的朗读中,同学们认为如何去读这篇文章才能读出它的美感?(明确:语气适中,轻柔中带有热情。不能读得太过生硬或者激情澎湃,那样容易导致散文丧失优美感)

  (3)假想阅读,初步感悟

  假如你现在就是安静,自由地读读这些语句,做做触摸春天的动作,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当时的感受。

  点名读第一语段。回答从“穿梭”、“极其准确地伸向”你感受到什么?(明确:小女孩安静对这里极其熟悉,可以想象她经常在这里凭借花香流连)再读这个语段,把刚才说的感受读出来。(板书:伸向)

  点名读第二语段。回答“竟然”是什么意思?(明确:出乎意料,令人意想不到)从这个词语上你体会到什么?

  (明确:对于一个正常人可能都无法抓住的蝴蝶,她居然一下便拢住了这只蝴蝶)她以前抓住过蝴蝶吗?(没有)从哪里知道的?(明确: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板书:拢住)指名读第三语段。回答安静的眼睛看不见,为什么还要张望?(明确:虽然安静看不见,但她依旧有一颗像我们一样的渴望飞翔的心)(板书:张望)

  她双目失明却整天在花香中流连,在花丛中穿梭,还能抓住睁着眼睛的花蝴蝶,但又放飞了蝴蝶,明明眼睛看不见蝴蝶,还要张望蝴蝶,你们说安静的“神奇的灵性”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连起来读读这三个语段体会体会。

  (板书:热爱春天、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4)总结拓展

  ①教师朗读课文,引领全班同学现在闭上眼睛,去感悟课文中的感情。

  ②从文中找出自己喜欢的词句或者段落抄写下来并背诵。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