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导航

2016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基础考察模拟十一

来源 :考试网 2016-08-12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民国”成立后,教育部公布的小学校令规定初等小学校招收6岁儿童入学,修业年限为4年。

  2.C【解析】教育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他认为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3.A【解析】略。

  4.D【解析】略。

  5.D【解析】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应该为每个适龄儿童提供均等的就学机会,体现出普及性。

  6.B【解析】略。

  7.B【解析】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儿童做对了某件事后得到成人的物质奖励或表扬属于正强化。

  8.C【解析】冲动型认知方式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9.A【解析】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可知,个体根据家庭、社会的期望和要求而行事,不考虑行为所产生的直接和明显的后果,这属于道德的前习俗水平。

  10.D【解析】略。

  11.C【解析】略。

  12.C【解析】略。

  13.B【解析】动机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所谓的激活功能是指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转化为活动状态。

  14.D【解析】“习”和“温”是复习,巩固的意思,因此体现的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15.B【解析】略。

  二、简答题

  1.【答案要点】(1)加强综合性,突出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设置综合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知识的整合,有利于课程的综合化、多样化。

  (2)加强实践性,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合作学习。强调小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为发展中心,突出学校学习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3)加强弹性,体现课程的适应性。在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给地方和学校一定的自由空间,依据本地区和本校实际情况决定本校课程方案。

  2.【答案要点】(1)教育科学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的有效途径。

  (2)教育科学研究是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前提。

  (3)教育科学研究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可靠保证。

  (4)教育科学研究是繁荣教育科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科学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

  3.【答案要点】心理健康至少应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无心理疾病”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心理疾病包括各种心理及行为异常的情形。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则是从积极的、预防的角度对人们提出要求,目的是要保持和促进心理健康,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心理处于最佳的发展状态。所以,所谓心理健康就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4.【答案要点】(1)学习动机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①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动机。

  ②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来培养学习动机。

  (2)学习动机的激发可以有以下几种途径:

  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5.【答案要点】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是由每一所学校根据实际充分发挥其创造性而确定的,国家不会也不应当像对待各学科那样规定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各学校在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时候需遵循下列原则:

  (1)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综合实践活动关注的焦点是: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哪些真正是学生的问题或课题。学生不是为学科而存在,恰恰相反,学科应植根于学生的生活课题。帮助每一个学生确定自己的课题,运用体现其个性特征的方式展开深度探究,对世界获得自己的独创性理解,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

  (2)体现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对任何一所学校而言,综合实践活动是其学校文化的有机构成,集中体现了学校特色。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应立足于每一所学校的特色,并使其成为特色学校建设的重要环节。

  (3)反映每一所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学校所在社区的特色是一所学校的特色得以形成的重要基础。综合实践活动要善于挖掘社区中的课程资源和研究课题,引导学生把自己成长的环境作为学习场所,在与社区的持续交互作用中,在不断理解社区中健康发展。

  (4)善于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探究课题。日常生活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丝毫不亚于学科知识。尊重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课题或问题进行探究,努力把学科知识与日常生活整合起来,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三、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体现有所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2.【答案要点】主要是错过了关键期,学习效果明显下降。

  四、教学设计题

  【参考设计】略。

  联系电话:4000-525-585 课程咨询微信号:W712931601。快速联系通道

  热点推荐教师资格证报名时间及报名入口 教师资格证报考条件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网:教师资格证报名官网 中国教师资格网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大纲(最新) 2016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书补办 2016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查询入口

  小编推荐教师资格证考试时间 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及考试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用书

  教师资格证面试 教师资格证有效期 教师资格证编号查询 教师资格证考试真题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