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导航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提升练习(四)

来源 :考试网 2020-10-23

  1.A。专家解析:“诗是不可译的,中国古典诗歌更是不可译的”,指的是中国古典诗歌传达给人的美感只能意会,难以言传,其遣词造句已达出神入化之境,而其他语言将无法完整地把诗歌的原意与境界表达出来,故第一空只能填“自豪”或“骄傲”;排除 B、C。中国古典诗歌的这种特性使得它走出国门、走向世界面临巨大阻碍,故第二空应填“遗憾”,而非“惭愧”。

  2.A。专家解析:句中是说各国为在未来的基因市场获得竞争优势,展开了一场专利争夺战。专利在这场争夺中充当的是“王牌”的角色,谁拥有专利,谁便能在今后拥有庞大的市场。与这里的“庞大市场”对应,句中第一空应选“垄断”。第二空中,“抢先”更能突出强调争夺的激烈程度。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A。“

  3.C。专家解析:本句句意是景泰蓝在元代就出现了,到景泰年间因皇家的重视才使得它迅速闻名,这里强调的是闻名的速度之快,故选“声名鹊起”最合适。

  4.A。专家解析:文段论述了热带森林已经被严重破坏,温带森林大部分也有相同的遭遇,且容易被人遗忘,因此应加强与重视对温带森林的保护,A 为正确答案。

  5.B。专家解析:‘‘只要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便必然有颜色”,意思是任何一个人对事物都有自己的判断,有自己的选择及取向,再联系后文的“方向与成果”,B 项“价值取向”最符合文意。

  6.C。专家解析:由文中“基于口头传唱的希腊长诗”、“音乐与数学之间的关系”、 “戏剧中,音乐发挥了奇妙的作用”可推知,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音乐文化与其他艺术(如长诗、戏剧)及科学(如数学)之间联系紧密,故答案为 C。 7.D。专家解析:身份证是对身份的证明;执业证是对资格的证明。A 项中学位由学位证来证明。

  8.D。专家解析:雕刻紫砂茶壶,铺设柏油马路。此题 A 项也有一定的道理,紫砂和木材是原料,雕刻和油漆都能起到美化作用。但油漆是名词动用,与雕刻略有不同。且紫砂茶壶和柏油马路都可以形成偏正短语,但一般不说木材房门。故从构词的角度来说选 D 项更好。

  9.B。专家解析:削弱型题目。专家的观点认为雨水冲刷是唐代墓穴中发现先秦陶片的原因。A 项中的西汉时期文物对题干观点构不成影响;B 项反驳了雨水冲刷的可能性,直接削弱了专家的观点;C 与题干论证无关,题干发现的是先秦的陶片;D 项说明唐代墓穴中有先秦陶片可能是“另有他因”,但无法反驳雨水冲刷也是原因之一,削弱程度不如 B 项。

  10.A。专家解析:削弱型题目。题干最后一句即所要反驳的推论。A 项说明这些课程对他们的事业是有帮助的,直接反驳了题干结论;8 项毕业院校不等同于专业学习,与题干推论无关;C 项平均年收入不能等同于职业发展,也与题干推论无关;D 项没有强调专业学习的作用,削弱程度不如 A 项。

  11.C。专家解析: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2.C。专家解析:我国法定的教师节是每年的 9 月 10 日。 13.A。专家解析: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规定,到 2020 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

  14.C。

  15.D。专家解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明教师“为人师表” 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的重要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 年修订)规定教师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16.B。专家解析:在履行教育教学义务的活动中,教师必须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最主要、最基本的是要坚持教书育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 年修订)规定教师应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17.C。专家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 年修订)规定教师应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8.D。专家解析: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唐中期书籍记载了制成火药的方法。唐末运用于军事。南宋时发明“突火枪”,l3 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火药的发明和传播,改变了中世纪的战争模式,是军事上划时代的一件大事。造纸技术的发明,是汉民族对世界文明的杰出贡献之一。时期:东汉,发明者:蔡伦,发明地点:洛阳。活字印刷术开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经北宋平民毕升发展、完善,产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指南针是战国时人们制作出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用磁石指南原理制成指南针。北宋指南针运用于航海。13 世纪传人阿拉伯和欧洲。指南针的发明和传播,为欧洲航海家探索新航路提供了重要条件。

  19.C。专家解析:中国的书法字体主要有篆书、隶书、行书、楷书、草书。

  20.A。专家解析:在乡试、会试、殿试中的第一名分别称解元、会元、状元。

  21.A。专家解析: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是由一定的客观情况的出现引起的,这种客观情况称为“法律事实”。

  22.B。专家解析:《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父母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和其他残害婴儿的行为,不得歧视女性未成年人或身体有残疾的未成年人。

  23.B。专家解析:生物学受中世纪神学的束缚最大,因此 17、18 世纪的生物学家,只能在不触犯教会禁令的情况下,对动植物的形态、生理以及分类作些具体的研究工作。17 世纪早期,英国科学家哈维建立了血液循环学说,对人体的工作原理有了正确的基本了解,是现代生理学的起点。18 世纪时,瑞士生物学家林耐制定了对植物的分类法。

  24.B。专家解析:达尔文和法拉第是 l9 世纪的科学家,应排除。拉瓦锡是 18 世纪的科学家,故只有 B 是正确选项。牛顿的经典力学,打破了神主宰世界的迷信,以纯粹的规律来支配世界.这激发了人们对于人类理性的追求。这种对于理性的追求与痴迷,正是启蒙运动得以发起的思想上的重要原因。牛顿的那个时代,被人们称为“理性主义”时代,为启蒙运动准备了先决条件。

  25.C。

  26.C。专家解析:明清“四大声腔”是产生于浙江的海盐腔和余姚腔、江西的弋阳腔和江苏的昆山腔。故答案为 C 项。

  27.D。

  28.B。专家解析:情境导入是指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巧妙地运用电视机、幻灯机、录音机、电脑等电教用具,通过欣赏音乐,观看电视、录像、电影等方式,激活学生的艺术细胞,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的一种教学导入方法。根据题干所述,这位教师所使用的导入方式应属于情境导入。

  29.B。专家解析:双管齐下:比喻两方面同事进行。强调做事是有计划、有目的的。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喻做事不分轻重缓急,一起下手。把多件事混为一谈,强调没有计划、没有重点。两者意思差别太大,不能相对应。

  30.D。专家解析:“发挥了教师的主体作用”错。这种方法既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材料分析题

  1、【答案要点】(1)教师职业道德中要求教师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教师之间要团结协作,小张的这种做法不妥当。

  (2)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书育人,性格开朗的教师更容易被学生、同事所接受,小张应当改变自己的性格,以积极的心态融入集体当中。

  (3)也许小张的教学水平很不错,但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同样承担着教学研究的工作,只有融人教师集体当中,大家合作学习研究,才能真正进行教学研究以解决教学的实质问题。 (4)小张应该更多地进行人际关系的交往,以改变其在同事、学生心中的形象,从而和大家搞好关系,共同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答案要点】(1)马老师的做法和说法是错误的。

  (2)马老师违背了教师应当终身学习这一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教师应当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3)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3、【答案要点】(1)刘老师的做法是错误的。

  (2)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利益。

  (3)案例中刘老师责令学生当着所有学生的面洗脸,并把她的书包扔进走廊致使其停课两天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应自我反省。

  三、写作题答案

  略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