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导航

2020年小学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频考题(8)

来源 :考试网 2020-04-17

  二、材料分析题

  1.

  关于价值概念的理解

  张曙光

  ①近些年来,价值观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但是,作为价值观核心概念的“价值”及相关概念,在国内理论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似是而非的看法,影响了我们对价值观问题的理解,因而有必要理清一些基本概念。

  ②现代价值观的“价值”概念,直接来自于经济学的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但就其拉丁词的本义和现代哲学语境中的含义而言,却远远超出了经济学的范畴,是一个包含伦理学、美学、宗教学、政治学所指的具体价值形态的,与“善”通用的概念。因而,价值首先指的是人们所希冀和追求的“好”生活,表征着人的存在的目的性;经济学意义的含义只是第二位的。

  ③但目前存在的一些对价值的界说,恰恰是这种意义的倒置。无论是过去把“价值”归结为“效用”,还是现在把价值等同于“利益”,都是倒置的例证。如此一来,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不见了,因而也就谈不上对各种效用和利益问题的批判性审视了。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一个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联的价值观。所以,作为人的生命之自觉形态的价值观,不仅能够引导人们追求自身的利益,协调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还能够召唤人们不断地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实现自由全面的发展。

  ④如果把价值归结为利益,又进而把利益作为思想的坐标,那就只能产生功利的并且是近似的价值观——以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的东西作为人的价值尺度,而不是看重人的思想情感、道德品行、真才实学、精神境界。的确,“名利”并不纯然是人的“身外之物”,而是构成人的社会规定性的要素,这些要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证人的社会存在和能力,在现代社会尤其如此。但是,这些东西只是人们借以实现自由的有限手段。如果人们在某一社会中普遍地陷入名缰利索,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维护,那么这个社会就“异化”了。这也是我们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

  问题:

  (1)文章第③自然段提出了“与完满和终极的整体相关的价值观”,请简要阐述这个价值观所产生的作用。(4分)

  (2)文章结尾画线处“反对把‘价值’作功利性、工具化理解的根本原因”,这个“根本原因”是什么?(10分)

  本题解析:(1)①引领人们用积极的行为争取达到自身的利益,并协调人际利益关系;

  ②召唤人们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③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成为现实。

  (2)如果认为价值就是利益,只能产生功利,追求诸如官职、金钱、称号等外在形式化东西的价值观。社会因而会普遍追求名利,不尊重和维护人的生命价值的平等和人格尊严。社会就会被“异化”。

  三、写作题: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终身学习是指“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这是21世纪围绕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的支柱。

  请围绕“终身学习”这个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中心明确,立意正确,不少于800字,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本题解析:第一,从现代社会知识经济社会的到来,以及人们就业所需的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以往那种一次职前受教育终身享用的教育和劳动格局已经被打破这种社会大背景出发,提出终身学习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第二,结合教师的职业特点来分析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仅要把学生作为一种发展对象来看待,也要把自己作为一种发展对象来看待。

  第三,进行总结,论述终身学习对教师充分发挥其职业角色以及教师职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