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猜题卷(一)
来源 :考试网 2017-06-09
中2017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猜题卷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解析】任何课堂教学都离不开教师的讲授,好的讲授更是好的课堂的扎实基础。
2.D【解析】优秀教师的最高层次是教育家型教师,即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综合知识和娴熟的教育教学技能;具备很高的师德修养,很强的责任心和爱心。
3.A【解析】反思是教师成长与发展的核心能力之一。新课改要求教师不断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反思能力,成为反思型教师。
4.A【解析】《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即为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周某年满15周岁,所以负相对刑事责任。
5.A【解析】根据《教师资格条例》第十九条的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撤销其教师资格:(1)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的;(2)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被撤销教师资格的,自撤销之日起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其教师资格证书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收缴。
6.B【解析】根据《教育法》第三十条的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必须由具有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并具备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其任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
7.C【解析】与时俱进,丰富和发展民族的优秀师德是时代发展对现代教师提出的要求。
8.A【解析】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9.D【解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
10.A【解析】我国改革开放后最早颁布成文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性文件是在1984年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
11.D【解析】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规定,教师要热爱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私自让学生停课、停学,对个别学生的违法违纪现象,教师可以采用惩戒手段,但不能超越法律的限度。
12.D【解析】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精髓。
13.D【解析】教育的本质是实践,教师的师德修养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才能得到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是用来指导实践的,而实践也可以反过来发展理论。
14.D【解析】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
15.B【解析】B项过于绝对,基础知识是学生能力的前提。
16.A【解析】乡试录取者称举人,第一名称解元;会试考中的考生被称做贡生,第一名为会元;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称状元,又称殿元、鼎元,为科名中最高荣誉。
17.D【解析】维生素Bz又叫核黄素,自然存在于胡萝卜、奶类、动物肝脏等食物中,不是发酵产品。
18.A【解析】现代生物技术是在传统生物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以现代生物学研究成果为基础,以基因或基因组为核心,并辐射到各生物科技领域。
19.A【解析】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
20.B【解析】《人间词话》中提到的“三种境界”具体是:第一层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层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层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1.C【解析】题干中分号之前表述的是广义环境文化,分号之后表述的是狭义环境文化,所以“它”指代狭义环境文化。
22.B【解析】此题的解题点是充分条件假言判断和必要条件假言判断。解题思路是:“进一步完善社区的管理体制”是“明确社区的社会职责”的必要条件,因此,否定前件,就可以否定后件。所以,“如果不进一步完善社区的管理体制”,则“不能明确社区的社会职责”。故B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提到“提高社区的服务水平”和“提高社区的服务质量”的关系。因此,不能选A项。“加强社区的法规建设”不是“明确社区的社会体制”的必要条件。题干中没有说“加强社区基层的民主自治”和“满足居民快速增长的各种需求”之间的关系。
23.C【解析】本题是对考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此题的解题点是直言命题的推理。解题思路是:由“富裕的张村村民都非常勤劳”和“相对贫困的李村也有村民非常勤劳”得不出“勤劳的村民不是李村的就是张村的”,因为还有别的村的村民。因此,A、B、D三项错误。
24.B【解析】本题是对文学修辞手法的考查。B项运用的是反问的修辞手法。
25.D【解析】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应该做到朴实而简明、确切而客观、周全而完整。
26.C【解析】小篆是秦代的官方文字。秦统一六国后,规定“书同文”。
27.A【解析】该网站包含了文本/文字、图像/图片、音频/声音、视频等类型的媒体信息。
28.D【解析】本题是对科学常识的考查。列入21世纪重点研究开发的高新技术领域有{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和海洋技术等。
29.C【解析】本题是对中外重要作家和作品的考查。C项《儒林外史》的作者应为吴敬梓,表述有误,为本题正确选项。
二、材料分析题
30.【答案提示】“经常迟到、旷课,并且经常与同学打架,学习成绩也不太好……”说明诚诚学习成绩差,品德也不太好,教师想要改变诚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应看到诚诚刚五年级,年龄较小,可塑性强,只要教师努力,一定可以改变诚诚。
首先,教师应该经常找诚诚聊天,多关心他的生活,与诚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做转化工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和条件。
其次,应多和诚诚的父母及其他同学谈话,了解诚诚坏习惯形成的原因,对其进行针对性的纠正。
再次,应挖掘诚诚的优点,“他跑步速度飞快,画画特别好,足球踢得也很好”,教师可以创造条件让诚诚多参加跑步、画画和足球比赛,既能为班级争得荣誉,又能鼓励诚诚积极向上,也可以使其他同学看到诚诚身上的优点,增进对其的了解,加强同学间的友谊,充分发挥班集体的力量。
31.【答案提示】(1)李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一条的规定。
(2)李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李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李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2.【答案提示】(1)作者借用拟人修辞手法为小河的遭遇鸣不平,表达了作者对小河深深的眷恋之情,对村民抛弃小河的不满。
(2)当前人们在追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我只愿小河的清波,重新荡漾在故乡孩子们的梦中……”表达作者对美好自然环境的渴望。
三、写作题
33.【参考例文】
气定神闲地生活
当柳枝抽出第一个嫩芽时,我这一颗小小的花种也开始破土。我睁眼看见了两位容貌相似的少年,青春在他们的脸上尽显无遗,他们如同两匹健壮的马儿,在我面前“嗒嗒嗒”地跑过,留下我的惊叹:生活真好,让我的感觉如此美好!
当我能够结出美丽的花骨朵儿时,这两个容貌相似的少年已长成了健壮的青年。眉宇间曾经有过的相似痕迹如今已荡然无存。一个人选择了外出闯荡,一个人选择了安乐成家。我有点难受,生活有时就会让人发酸,为什么不一起选择在小镇上平淡地生活呢?
我重复着抽枝、开花、花落的生命循环运动。
某天我突然感到生命不应该只是这样,我是否应该出去历练一下,哪怕遭受挫折?就在我心开始飞翔的时候,外出闯荡的青年回来了,带来了一身的沧桑。
当这两位好友在我眼皮下饮酒谈话时,我发现他们已然是两个不同的人了。我有些懊悔,若当初我不安逸于这小镇上滋润的肥土,不贪图小镇里的温暖阳光,不匆匆落地,急急扎根,如今的我会不会不只是一株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桃花呢?生活开始让我失望了。
尽管渴望着别样的生活,却终究没有拒绝小镇上独有的温暖阳光和滋润的土地。
我还是重复着我的生命运动,当我机械地再开花时,我又看到他们,当年的少年,曾经的中年人,如今两人皆是白发苍苍的老者。他们两人仍是饮酒、仍是聊天,我却惊异地发现,他们两人开始有了同样的笑容,那笑容穿越了时空,绵延成了嘴角一道最温暖永恒的亮色。我觉得生活或许只是一种自然的回归。
后来啊,闯荡的那个人也在生他的小镇上定居下来了;后来啊,他们越来越老了;后来啊,他们就相继去世了。
我仍是抽枝、开花、花落地活着,像是没有多大的变化,心却开始静了下来,许是明白,不管如何,那都是一种生活。如画,或浓墨茹泼,或轻描淡写;如歌,或高亢激昂,或抑扬婉转……遂怀着一颗气定神闲的心,静静地且怡然地完成我的生活。
当镇上又有相似的两个少年,站在一株烂漫的老桃树下准备外出时,可听见那一树桃花说:“月圆月缺,花开花落,皆是一种生活,长路漫漫,何妨扬眉淡笑、淡定从容?”气定神闲,了不得的生活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