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生物学科》说课教案:尿的形成
来源 :考试网 2016-08-13
中2016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生物学科》说课教案:尿的形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明肾单位的各部分组成及作用。
2.简述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图片的观察和对表格的讨论,提高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
2.提高自学感知、动手探索、小组讨论的形式,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树立爱护自身身体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肾单位的结构,尿的形成过程。
难点:
尿形成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直观教学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ppt出示一病人与正常人尿液化验结果单,提出问题:他怎么了?学生比较思考,顺势导入新课:尿的形成。
(二)新课教学
1.肾的微观结构——肾单位的组成
课件展示:肾单位动画、血液循环动画。
教师启发:当血液由肾动脉流入肾时,肾将体内的一些代谢废物和多余的物质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形成尿液,使血液得到净化。肾静脉将净化后的血液运往身体各处。那么,肾中的什么结构担此重任?尿液在肾中的什么结构形成呢?这需要进一步探究肾的微观结构。组成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由100多万个肾单位组成,肾单位的结构如何呢?
(1)自学感知,探索交流
观察ppt上的肾单位结构图,思考如下问题:
①肾单位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特点?
②组成肾单位的各部分结构分别位于肾的什么部位?
③标出肾单位各部分名称。
学生观察、讨论,教师巡视点拨。
(2)动手制作,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材料(橡皮泥、白色卡纸、红毛线、蓝毛线等),小组合作制作一个肾单位模型,并作简要介绍和评价。
(3)模拟演示,深化理解
教师演示自制肾单位的结构模型,并配合讲解在黑板上黏贴。
2.尿的形成
课件展示:血液在肾单位流动的动画。
(1)分析数据,澄清问题。
ppt展示血液和尿液成分比较表,引导学生分析数据,思考:为什么血液从入球小动脉流入,从肾小静脉流出后,就会形成尿?血液中的哪些成分形成了尿液?
师生归纳总结。
(2)模拟活动:筛粮食
教师出示一包带杂质的粮食(有花生米、大豆、绿豆、黑米,也有石子、沙粒),启发学生:你怎么有效去除杂质呢?(筛子),请两名同学到讲台参与活动,动手将杂质的粮食筛干净。
师引导:筛出去的杂质能否直接丢掉呢?(不能,因为杂质中还有一些小粒的粮食),教师由此继续引导:应该把漏掉的小粒的粮食从杂质中重新捡回来。那么我们回顾下,刚才“筛粮食”的情境中,都包含了哪些过程?(筛出去和捡回来)
课件展示尿的形成动画。
师引导:“筛出去”的过程发生在肾小球,即将血液中的某些成分筛出去;“捡回来”的过程发生在肾小管,即把筛出去的某些小分子物质重新捡回来。
(三)总结升华,知识拓展
1.课件展示
血液透析示意图。
师强调:人工肾是模拟肾脏滤过作用的原理,依靠体外循环装置净化血液,又称“血液透析”。
2.学以致用
上面那位病人怎么了?学生回答。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画概念图总结本节知识点。
作业:课后大家查阅资料当人体的肾脏功能出现问题时人体机能会出现什么变化?水对人体非常重要,而排尿时会失去大量水,那么为什么人体在缺少的情况下还是要排出尿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