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导航

2017下半年小学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第二批

来源 :考试网 2018-01-07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6日下午安徽六安市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2、内容

  伯父鲁迅先生在世的时候,我年纪还小,根本不知道鲁迅是谁,以为伯父就是伯父,跟任何人的伯父一样。伯父去世了,他的遗体躺在万国殡仪馆的礼堂里,许多人都来追悼他,向他致敬,有的甚至失声痛哭。数不清的挽联挂满了墙壁,大大小小的花圈堆满了整间屋子。送挽联送花圈的有工人,有学生,各色各样的人都有。那时候我有点惊异了,为什么伯父得到这么多人的爱戴?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就在伯父去世那一年的正月里,有一天,是星期六的下午,爸爸妈妈带我到伯父家里去。那时候每到周末,我们姐妹三个轮流跟着爸爸妈妈到伯父家去团聚。这一天在晚餐桌上,伯父跟我谈起《水浒传》里的故事和人物。不知道伯父怎么会知道我读了《水浒传》,大概是爸爸告诉他的吧。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只注意紧张动人的情节;那些好汉的个性,那些复杂的内容,全搞不清楚,有时候还把这个人做的事情安在那个人身上。伯父问我的时候,我就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听了伯父这句话,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骂还难爱。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嚼着东西,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3、基本要求

  1、把握课文内容,了解鲁迅先生的优秀品质。

  2、学习本课生字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答辩题目:

  1、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如何确立的?

  2、谈谈初中课本中你最喜欢的鲁迅的作品?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自由读课文,将课文读通读顺,有不懂的生字词也可以圈画出来。

  2.默读课文,思考:关于鲁迅先生,在侄女周晔的记忆中,提起鲁迅是怎样的一种感觉?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笑谈《水浒》

  (1)“我”是怎样读《水浒传》的,结果如何?

  (2)伯父听了“我”的回答,怎么说?伯父的年纪比“我”大,为什么记性反而比“我”好呢?

  (3)从这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2.趣谈“碰壁”

  (1)自由读这部分课文,边读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师生共读这部分内容,再现当时情景。

  (3)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或者哪句话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4)在这风趣、幽默的语言背后,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鲁迅?

  (三)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课下预习课文剩余内容,并做简要分析,写下读后感。

  【答辩题目解析】

  1.本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如何确立的?

  【参考答案】

  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时,我重点引导学生从文章所描写的事情中提取人物的性格。这时顺势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对对鲁迅先生的了解,从而巩固之前学习的知识,然后再把文章中所反映的人物性格综合提炼,提炼出人物性格中的值得我们学习的部分,就作为我的情感目标,同时我会在拓展延伸中对此点进行升华。

  2.谈谈初中课本中你最喜欢的鲁迅的作品?

  【参考答案】

  我比较喜欢《阿长与<山海经>》。在鲁迅的小说中,常常出现一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形象,作者通过对这些小人物的生动逼真的刻画,反映的当时中国人人性中的共性,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思想。这些“小人物”大多有悲惨的命运,结局也很可悲,但是从《阿长与<山海经>》中,我感受到的更多的是阿长与作者之间如母子一般无私的情感,充满了温情。同时作者对“阿长”这个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致入微,在成文后将近100年的今天再次阅读,依然觉得阿长这样真诚、略好事,被时代左右的中年妇女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作者的文章就像写在昨天一般依然有刚出炉般新鲜的时代感。同时也感叹鲁迅先生对中国普通人的性格的犀利洞察,他的文字直至今日依然能够恰如其分地展现“小人物”的特有风采。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